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清明节,中国“时年八节”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的第108天,通常为4月4日—6日之中的一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中国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长假”。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的融入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死于火中的忠臣介子推而将其忌日命为寒食节,其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即天下禁火、只吃冷食,其在后世发展中逐渐融合扫墓、踏青等习俗,且尤以扫墓为重。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最盛,据《汉书》记载,西汉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通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上坟扫墓等仪式也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彼时诗人们关于这几天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后来,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而后,寒食与清明就渐渐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乃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主题是“悼念亡人”和“祭祀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明,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后来,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其中,“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古时,每逢此节,纸店里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亡人的名讳;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亦可做主牌用。包袱里装着冥钱、衣物,表达着对亡人的思念和照顾。

清明节期间大多气氛消沉悲穆,容易引人胸中郁结,故而人们常常借酒消愁,杜牧有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虽未直言饮酒,但人们寻找酒家的目的,可想而知。

酒可浇愁亦能洗悲,中华民族以孝为先、至情闻名,如此时节忆起亡故的亲人怎会不心怀感伤、黯然落泪?胸中有郁结,唯有寄情于酒,希望醉了,就暂且忘了伤痛,故而古人常常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另外,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同过,而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而饮酒可以增加热量暖身,这也是清明饮酒的一个重要原因。前面提过,清明与寒食本是两个节日,但由于时间相近,又加上扫墓与寒食禁火习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便合而为一了。寒食节间,家家要禁烟火三日,而一连三天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于是,喝酒暖身之举便流传开来。据晋代陆翙《邺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

清明节祭祖,酒是一定少不了的。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并将杯中酒缓缓倒于地面以敬亡人。吃午饭时得在家中备上上坟酒,上坟酒是全家在家举行祭祀仪式,饭桌上为去世的祖先留着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表达着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缅怀。

随着时代更替,在宋朝时,清明饮酒开始与郊游相关。那时,每至清明,人们常常借扫墓之机,携带酒食春游,名曰踏青。据宋代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那时“南北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犹多……妇人淡妆素衣,提携儿女,酒壶肴垒”,在开封城外郊区,更是“四野如市”,人们群聚在树下或园亭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在美酒佳肴的滋润下,尽情游玩,是颇富情趣的。

时至今日,虽然清明节在更大意义上已成为一个全民休假、娱乐的节日,踏青、出游成为了更大的趋势,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祭奠。前两年腾讯视频出品的《客从何处来》,选取当代名人并共同追溯其祖上事迹,不仅将缅怀祖先从个人延伸到大众并产生共鸣,更弘扬了传统的道德文化,不失为多元化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创新。

清明节,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不论朝代更替、世事变迁,它始终扎根在人们心里,代表着人们最朴实的情感,随着社会发展,清明节是更多在外漂泊之人的一个心灵归宿,更代表着一种乡愁,始终谨记“祖上几何,我从何处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被淡忘,但是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则一直流传下来,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传统习俗二: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传统习俗四:荡秋千

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六: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七: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传统习俗八: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都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十大传统习俗都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99187.html

上一篇

如家被指擅播电影 如家被指擅播电影赔偿30万 网友:这波亏大了

下一篇

鲍师傅道歉 鲍师傅道歉 公司会对武汉江汉路授权店进行内部处理

2018清明节高速免费吗 今年清明节假期高速免费通行共3天

2018清明节高速免费吗 今年清明节假期高速免费通行共3天

马上就要迎来清明小长假一如既往今年清明节假期高速免费通行免费开始时间:4月5日00∶00免费结束时间:4月7日24∶00共3天!高速虽然免费,但是也是有规则的,所以,跟往年一样,小编再给大家啰嗦一遍高速免费通行的细节:免费通行的计费时间,是看车辆出高速的时间,记住,是出高速,不是上高速!!...

2018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高速免费吗?

2018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高速免费吗?

查看日历可知,2018年清明节是4月5日。2018清明节放假安排是4月5日、4月6日、4月7日放假,共三天。4月8日(星期天)上班。放假这三天时间高速通行免费。相关阅读:清明节是根据二下四节气来推算的,所以不一定每年的清明节都是4月5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就在清明那一天,每年的清...

清明时节雨雪来袭 温度变化太大受不了

清明时节雨雪来袭 温度变化太大受不了

全国的温暖在今天(3日)结束,冷空气抵达北方,气温将出现断崖式下滑,华北、黄淮多地在一两天之内体会四季的变化,气温由显著偏高转为偏低。随着冷空气南下,预计在清明假期期间,南方的气温也将会自北向南剧烈下降。另外,今起三天,中东部将迎来一次降水过程,明天范围最大,江淮、江汉、江南等地有强降雨,...

清明小长假似返冬 温度变化太大接受不了

清明小长假似返冬 温度变化太大接受不了

明明是春天的地盘,却被夏天和冬天互相拉扯。小伙伴们,请好好珍惜眼前这个春暖花开的周末,因为清明冷空气正在堆积,下周杭城将转入“低温阴雨”,甚至是“春寒”的频道。4月2日起,雨水就会开启刷屏模式,但并没打算按照诗中“雨纷纷”的脚本走,而是会上演一出“挟电闪雷鸣,带疾风骤雨”的戏码。今天杭城最...

清明菜可以冷冻保存

清明菜可以冷冻保存

新鲜蔬菜可以摊开,然后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注意不要堆积太厚。它们可以薄薄地展开,这样就可以保存大约三四天而不会变干。采摘干净的新鲜蔬菜后,需要将老叶、黄叶和老梗去掉,放在阳光下晒干。水分几乎挥发后,密封保存在保鲜袋中,可以保存三四个月。新鲜蔬菜也可以去杂叶,然后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水分,控制水分,放入保鲜袋中...

中国过年习俗 中国人过年习俗完整版,终于找全了!

劳动节的习俗 劳动节活动安排 劳动节的习俗

劳动节的习俗 劳动节活动安排 劳动节的习俗

每一个在自己岗位默默贡献的劳动者,当然不会不熟悉劳动节,劳动节是属于所有劳动者的。那么劳动节会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呢? 劳动节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为了积累资本,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工人阶级。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强迫工人每天工作12至1...

下马酒 带你了解草原习俗——下马酒

  • 下马酒 带你了解草原习俗——下马酒
  • 下马酒 带你了解草原习俗——下马酒
  • 下马酒 带你了解草原习俗——下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