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发展示意图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与北朝,都各自具备特点,也相继存活了169年,但为什么最终都被隋朝消灭,让其实现全国统一呢?今天就来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 南朝的特点
南朝从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分别经历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这四朝的共同特点如下:
1. 政权都是由汉族人掌握的,其军事制度都延续东晋时的募兵制,四朝的都城全部选择了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2. 寒人掌机要:即贫苦人代替门阀士族掌管政权,这是刘宋朝开创并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不仅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同时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用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
宋武帝刘裕
3. 朝代的政权更迭,都是通过军事政变实现的;而且四个朝代都表现为先盛后衰,其寿命都不太长,最长的刘宋为59年,最短的南齐只有23年。
二. 北朝的特点
北朝是从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共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它们的共同特点如下:
首先,北朝五国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其次它们的政治体制类同,因北朝都是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缺乏政治经验,因此都重用汉人世族,并形成双方文化的融合,当然,这种混合的过程产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政治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民变、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等。
公元445年南北朝地图
北朝在军事制度方面,在北魏初期采行兵民合一的部族兵制,统一华北后逐渐成为世兵制。北朝后期出现府兵制,它成为后来隋唐兵制的基础。
三. 南北朝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一, 南北朝各朝在其强盛时期,都比较重视政治改革、发展经济。由于以长江为界,南朝与北朝长期隔江而治,所以各自都出现短暂的强盛期,如刘宋宋武帝、宋文帝两代君王创建的"元嘉之治";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国内劝农兴学,组织编制齐律,重用杨愔等相才,注意肃清吏治,使得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等都相当发达,并且成为当时北齐、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
北齐文宣帝高洋
第二,在思想文化方面,并未因为三国鼎立、南北对峙而中断,反而因士人的觉醒而更为活泼开放,如北朝呈现出以中原文化为主题、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特点,其文学代表人物是北地三才,即邢邵、魏收、温子昇。叙事长诗以《木兰诗》为代表;而南朝文学代表是骈文,讲究格律、词藻、用典,抒发一些富贵闲愁,以庾信、应扬的文章为代表。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这两部巨著都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南朝重视经济文化发展,北朝侧重军事力量积聚:西晋的灭亡,源于诸王的叛乱,本来就盘踞在边境的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了中原地区,北方的稍微有点实力的士大夫都逃到南方去了,这也从侧面导致了南方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使得南方很多原本人烟稀少的地区变得富裕起来。而北朝却长年处于政权更替、战争纷乱状态。
《文心雕龙》藏书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南北两朝后期的军事力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首先,留在北方的大家族开始形成一股新的势力,于此同时,游牧民族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都已经鲜卑化或者汉化,势力逐渐稳定下来。这两股势力的融合,导致北朝虽然并不统一,但是军事实力得到了延续,名臣名将辈出。
反观南朝,前期还有谢安、刘裕等名将,到梁武帝末期,虽然军队尚有战力,却面临无将可用的窘境,最终导致巴蜀地区和长江以北地区也被北朝趁机占领。大片领土的缺失让南朝终于开始全面走下坡路,陈霸先建立的陈朝虽然有多个皇帝算得上是有德之君,但是却挽回不了已经形成的颓势。从此南北朝就变为南弱北强格局。
北周、北齐与南陈对峙图
四. 隋朝摘取果实统一全国
到朝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宇文邕,对内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他对外一举消灭北齐后统一了我国北方领土;遗憾的是在后来讨伐突厥的战争中不幸得病,过早去世。否则,他很有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壮举。如果那样,也许就没有后来隋朝的事了。
当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乘机掌握了北周朝廷的实权,他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了隋朝,然后通过经营八年之后,他一举发兵消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在摘取了北周胜利果实的同时,又开创了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隋朝的社会特点与,干货看这篇!南北朝时的南朝与北朝,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为何被隋朝统一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隋朝的社会特点与,干货看这篇!南北朝时的南朝与北朝,都具备各自的特点,为何被隋朝统一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