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灿烂耀眼的明珠,从近代张敬东的发现到后来许多重要书籍的遗失,再到洞窟本身,都能受到重视和保护。研究和发掘开始后,这位明珠终于摆脱了长期笼罩的微尘,最终露出了引人注目的光辉。
“敦煌壁画堪称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石窟数量最多的佛教艺术宝库。”隋唐时期的中国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对外文化交流颇多,民族文化大强盛的时代,同时也是敦煌壁画的繁盛期,主要体现在石窟壁画与墓室壁画,绘画手法成熟且生动,创造了百舸争流的民族化艺术风格与华美、壮丽、宏大的时代审美性。要对隋朝与初唐的敦煌壁画做一个系统对比,首先得要全面的了解他们的社会背景,如同看一件艺术作品,作品能够反映的必定是它所产生的那个特有年代及社会背景下的一种人文思考与价值体现。壁画的考察尤为如此,它不仅是一件美术作品,更是一件社会公共艺术品。探究隋朝与唐初期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就从两个王朝的社会发展背景开始。
隋朝是中国五千年发展史中极为短暂的一个时期,因为整个朝代只有短短的37年(公元581—618年),但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从近代以来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一般将敦煌壁画艺术研究分为早期、盛期、中期、晚期等几个阶段,前秦至北周都归类于早期阶段,隋朝开始至初唐、中唐时期则都属于敦煌壁画的盛期阶段。可以这么说,隋朝的建立标志着敦煌壁画发展鼎盛时期的开始。
汉代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分裂时期。汉族陷入三百多年之久的战乱。东晋开始,汉族表现出沮丧、迷茫和疲乏。那时在中国汉人不再占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之前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汉族历经多年的不太平,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妇,而青壮年则大多战死沙场,没有能力去阻止外族的入侵。据《晋书》记载塞外附有三十余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个种族有一百余万人。羯族、鲜卑族是白肤色人种。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在南北朝时期,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远远超过中原的汉人。到五胡、十六国乱中国。汉朝人口早已不到原来的一半,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了。中国在当时也处于严重的经济、文化倒退时期。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废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终于建立起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作为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
在国家稳定后,政治上,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正式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科举制,以选拔优异人才,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人民压力,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还建设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以增加经济、文化的沟通和交流;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后期则是积极提倡佛法,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文化艺术往来,促进了中国与西域和中亚的相互交流,也为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后世盛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据唐代文字记载,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僔西游到了敦煌,后有来自东方的法良禅师,先后各早了相临近的佛龛。这是莫高窟的肇始。现存最早洞窟约相当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时期。莫高窟历经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金元至明清,建造始终振兴不替。敦煌石窟现存有壁画的多达五百多个洞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石窟壁画群。隋代莫高窟崖面分布是在前代窟群崖面的基础上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隋代在莫高窟的营造史上创造了最高频率,达到年均凿制两个的最高记录,另外同时期除了这些新拓展的窟群崖面之外,同时还改修和重修过一些前代小窟。而其中一些隋代的新凿洞窟的塑像和壁画到唐初甚至唐中期方才完成,前后历时达一百多年。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则同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二则随着进度的加快和凿窟技艺的提高,尤其是眼界和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在塑像和壁画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绘。同时以一种新时代的眼光去重补或改修前代小窟等。因此,我们解读隋朝的敦煌壁画必然要从“融合”与“创新”这两个方面去深刻剖析。
(来源:清澈里游)
1.《100幅隋朝壁画看这里!敦煌壁画起起落落,但到隋唐时期却达到鼎盛,原因究竟为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00幅隋朝壁画看这里!敦煌壁画起起落落,但到隋唐时期却达到鼎盛,原因究竟为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