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在窑湾谭保汽车站广场路口旁边,一台起重机缓缓吊起一个精心包装的“宝贝”,放在新建的亭子上。
“中国公路文化瑰宝”已远去60余年,结束了漫长的旅程,回到了窑湾的故乡。这个宝藏就是“创建和修复潭宝汽车高速公路记事碑”。
1925年,湘中公路局在潭堡公路起点修建了中国第一个砖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汽车站——潭堡汽车站,并在车站前修建了“湖南华阳互济协会创建修复潭堡公路碑亭”。题词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潭保高速公路建设的原因、主办单位和机构的资金来源、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工艺、工程造价、施工时间、工程量等。它是中国公路文化的瑰宝。
这座纪念碑是解放初因拓宽潭堡汽车站立交桥桥面而丢失的,1986年12月在湘潭市政公司寻回。
1981年,根据交通部统一命名,潭保线命名为320国道。
1987年12月25日,为纪念潭邵公路60周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在320国道上重建了沙子岭商贸城北侧的碑亭。
1993年10月,湘潭市人民政府宣布纪念碑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0月,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造和建设开始。
2014年10月,潭堡汽车站修复、广场码头建设完成。
2016年6月,市政府批准将坦堡公路记事碑迁回原址。
2016年11月,编年史碑由檀韶路84号迁至窑湾檀宝汽车站。
2017年2月,在汽车站轮渡码头旁新建纪念碑亭,将编年史纪念碑作为重要文物永久放置在亭内,供游客观赏。
潭堡公路纪事碑亭北侧。)
> > > >听谭保公路,讲讲过去的故事
1.潭保高速公路艰难的施工过程
湘潭自古交通发达,素有“九州通衢”之称。1913年至1921年,中国第一条普通公路长潭路在湘潭土地上建成。1922年至1927年,320国道湘潭至邵阳段修建潭保公路。
2.李农的《路歌》
在古代,湘潭是东西南北的商贸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比如潭保公路上频繁的商贸往来。潭保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肩负重任的贸易历史。许多湘乡人在宝卿做生意,在路上旅行。自编《宝卿至湘乡路歌》为证:
宝卿城墙四面环抱,两脚忙着走香香。
小鸡叫了三声,呷了一口早餐,离开了没有阳光的东门。
看一看青龙大桥,走十道栏杆到山塘。
虹桥天童撞了那帮人,脚忙着在唐球走。
去黑田会天黑,刘老店的菜香。
钱从看开始,路对人来说足够长。
当凌洁听到榨油的声音时,他的脚跳进了青蛙池塘。
打到青树坪那帮人,在永丰遇灯。
永丰辣酱味道不错,九里开坛十里。
永丰下了四里,抬头看向余唐。
玉堂是桃花杏,家家有好姑娘。
可惜身边钱少,家里老婆也饿了。
虞塘以前是山枣,我们渡口在前面。
渡口有万福桥。提到这座桥是很有名的。
徐过渡的时候,驴弄粪,污染了木屋。
摆渡人告发了许龚铭,难以道歉。
交心算一算,修一座长桥,让各方受益。
九十九个石匠吃饭,五十对石匠工作。
中间的是鲁班,他下去架桥。
走过桥,穿过洼地,一路到湘乡。
人到家乡,水是甜的,一家人都喜欢安康。
吃完年夜饭,明年还是要去邵阳。
> > > > >潭堡汽车站
湘中公路局在修建潭堡路的同时,于1927年在潭堡路起点湘江西岸姚湾湘潭江街29号开始购买2860平方米的铺面房屋,用于修建潭堡汽车站,1927年建成后投入使用。
窑湾毗邻河流,地势较低。春夏两季水位上涨,洪水肆虐,淹没房屋,使远近居民饱受洪水之苦。但在百年难遇的1954年洪水中,谭宝汽车站在40多米的高水位下,一次也没有被淹。“虽然繁华的窑湾街沉浸在浩瀚的海洋中,但圆如古堡的汽车站依然屹立在汹涌的波涛中。”
湘潭公路局工会主席刘光友在公路部门工作了几十年,对中国纵横交错的公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对潭堡公路和潭堡汽车站进行了探索。在他看来,之前的洪水无法到达潭堡汽车站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设计。
“潭”是湘潭,“宝”是邵阳,是潭宝路的始发站。
潭堡汽车站是我国第一座砖混结构的现代化汽车站,也是我国最早的汽车站的代表,是我省早期干线公路潭堡公路的“堡垒”。随着现代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这个设计合理、造型独特、保存完好的古老汽车站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公路发展的历史见证。
1.《九州通衢 图说老湘潭|阔别60余载 “中国公路文化瑰宝”——“潭宝公路纪事碑”回归窑湾故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九州通衢 图说老湘潭|阔别60余载 “中国公路文化瑰宝”——“潭宝公路纪事碑”回归窑湾故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7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