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四书集注 朱子与《四书集注》文化经典地位的确立

从全球来看,各大文化类型都有文化经典。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代表,包括老子、庄子、墨子和佛教经典。五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中国的原始文化。孔子总结了夏、商、周以来的历史,收集了自写作以来的各种经典,增删《诗》、《书》、《礼》、《周易》、《春秋》、《乐》,形成儒家经典文本。到了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奠定了儒家五经的地位。一直延续到隋唐,成为中国文化的“五经时期”。

东汉时期,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外来佛教的传入,二是本土道教的出现。这两大事件表明,当时的思想理论发展滞后,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中外思想交融的重要时期。原始儒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无法应对社会的思想需求和佛教的挑战。道教和佛教盛行于思想文化领域。

《四书集注》是朱子创立的。朱生于福建尤溪。71岁,在福建度过66年,主要生活在尤溪、建州、建阳、崇安。在朱子之前,《周易》、《礼记》、《诗经》、《尚书》、《春秋》被称为五经,不包括《论语》、《孟子》。《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是小学的教科书。孟子在北宋之前不受重视,连经书都不算。与佛教经典相比,五经在理论上还远远不够系统、透彻、深刻。朱子全面研读五经,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认真研读佛经和道家思想。他还把《论语》、《孟子》提升到“经”的地位,从《礼记》中分出两篇,《大学》和《中庸》,合为“四书”。

《四书集注》在福建完成。由于中原战乱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特别是,几次移民潮大大加快了南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了宋代,闽浙经济文化跃居全国前列。朱子曾感叹“天旋地转,闽浙却在世界中间”。从33岁到71岁,朱子花了近40年的时间撰写和修改《四书集注》。他重新选择经典文本,坚持以孔子为主导,顺应时代要求,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他将印度佛教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与儒家经典相结合,丰富和提升了儒家思想。通过诠释、阐发等理论改革,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四书集注》视野开阔,理论深刻,使中国文化有了一部主题鲜明、意义明确的新经典,开启了“四书时代”。

《四书》被公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典,这是由文本的经典性和权威性、理论的创新性和深刻性、体系的完整性和渗透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包容性、传播的广泛性和大众性决定的。

《大学》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写的。本文是戴胜等人主编的《礼记》之一。这篇文章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北宋程颢、程颐评价大学为“入门入德之门”。真正知道这篇文章价值的是朱子。朱子对这篇文章倾注了最多的精力。少年时跟随父亲读大学,临死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他将《大学》分为经典和传记,广泛吸收了汉唐及当时学者的研究成果。当他研究文字时,发现“大学”只有“描述事物才能知道”的文字,却没有解释。他认为“释物知义”已经失传,加上了“物以稀为贵”等134个字,使“大学”逻辑通顺,文采飞扬,富有意义。同时,通过增加“我物以稀为贵”等134个字,深刻阐释了儒家认识论,使“学物”成为理学重要的思想和实践指南。他还明确把《大学》作为《四书》的第一篇。他认为,《大学》中定义的“三纲领八项”,明确提出了儒家的宗旨和纲领。“三纲领”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是通过修养恢复人的善良本性;“亲民”就是新民,即通过道德教育成为新民;“止于最佳”就是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努力达到最佳状态。这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治国的纲领。“八项”指的是修养和学习的过程,即“修身、齐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知物识物”就是知物;“诚与诚”是认识事物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指培养自己的家庭,服务国家和社会,实现世界和平的人生最高价值和理想。

《论语》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收集。《论语》轻松、友好、简单、深刻。《论语》直到东汉才被列入经学部。虽然受到重视,但仍只被视为启蒙读物。《论语》提倡“仁者爱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仁者爱人”,尊重人;其次,“做你不想对别人做的事”。再一次,是“为自己挺身而出”,是“为自己伸手”。“没有礼貌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礼仪是指人们在交往中重视社会秩序、礼仪、礼貌和礼仪,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礼仪。“义”要求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要捍卫规则,捍卫规则;“智慧”就是知识。仁义礼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内化为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

孟子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性善、养神、义利观和民本思想上。宋朝以前,孟子也是被忽略的。直到宋朝,孟子的地位才被提高。孟子提出“民比君贵”的民本思想,认为“民贵,国次之,君不重要”。孟子发挥了性善、民本、奉献、知性、知天、浩然、天道、人道、诚的思想。朱对十分重视。他说:“仁,是心之德,是爱之理。”。义,心之制,物之适。人之所以为人也。

《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写的。中庸是3545字。整篇文章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自然法则。“不偏不倚叫中等,不容易叫平庸。中间的人才是人间正道。平庸,世界的定理”。中庸之初,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天命叫性,气质叫道,修道叫教。”“天命叫性”是指天命也属于人性,性是理性的,连接天人、天人、人道;“性情叫道”是指我们要管好自己,不放纵自己的本性,人性要受道的约束和引导;“教”就是通过教育提升自己。这个“教”不仅仅指教育和教化,还包括礼仪、音乐、惩罚、政治等社会治理方法。在这里,朱子通过对《中庸》的诠释,论述了天命、自然、道家、教学等重要概念,并将其升华到“人之所以为人”、“万物皆备我自天”的哲学高度。

朱把一生的心血倾注在《四书集注》上。他以成为“圣人”为志向,学习“圣贤之学”,日复一日、不间断地苦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致力于重新诠释儒家经典。经过40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形成了《四书集注》。他说:“如果忽略这四本书,为什么不可读呢?”怎么了!怎么了!“的确,四书是教人做人的道理,读四书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它从根本上教会了人如何做人,如何有尊严,如何保持人格的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朱子还致力于理论普及,重视教育,编纂通俗读物,改革民俗。由此,四书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追求,成为中国人潜在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

如需参与古籍交流,请回复微信官方账号新闻:群聊

1.《四书集注 朱子与《四书集注》文化经典地位的确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书集注 朱子与《四书集注》文化经典地位的确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29816.html

上一篇

吃梨的最佳时间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表

下一篇

官方通报广西百色爆炸事故:成立调查小组开展相关工作 登上网络热搜了!

绵延不绝 《论语讲析》:重新认识绵延不绝的中国传统

通过用文字解释《论语》,我对《论语》中的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修改了一些解释,去伪存真,消除偏见,对孔子的观点和他生活的时代进行了客观中肯的分析和评论。该书原则明确,考据准确,遣词造句优美,显示了孔子的气度、博大、之美。 声明:本文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

孟子离娄下 离娄下8.29|《孟子》没有那么难

今天我们要读《孟子》第二十九章。  8.29离娄 虞、嵇与世平起平坐,孔子英明。晏子身处乱世,居陋巷,吃喝玩乐,百姓不忍其忧。晏子没有改变他的享受,孔子是明智的。孟子曰:“虞、嵇、颜回同道。世界上有溺水的人,他们是自己淹死的;纪认为天下有饥者,饥者自饥,所以焦虑。瑜、姬、晏子易移。今天,同...

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 【复活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正解

  • 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 【复活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正解
  • 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 【复活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正解
  • 小人长戚戚的上一句 【复活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正解

于丹说论语 于丹讲《论语》,究竟有没有“曲解”?你看孔子第73世孙说了什么

  • 于丹说论语 于丹讲《论语》,究竟有没有“曲解”?你看孔子第73世孙说了什么
  • 于丹说论语 于丹讲《论语》,究竟有没有“曲解”?你看孔子第73世孙说了什么
  • 于丹说论语 于丹讲《论语》,究竟有没有“曲解”?你看孔子第73世孙说了什么
人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孟子:人性本善,正如水之下流 荀子:人性本恶,源于趋利避害

人性本善是谁提出的 孟子:人性本善,正如水之下流 荀子:人性本恶,源于趋利避害

人性是善还是恶,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两位学术领袖提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影响后世两千年。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孟子和荀子是两个名气差不多的人,所以如果其中一个名气很大,可能没必要讨论,直接依靠名人的广告效应就能赢。   首先,性善论来源于孟子的自白,其中孟子提出...

与朋友共 《论语别裁》‖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与朋友共 《论语别裁》‖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颜元,石。孔子说:“人各有志。” 鲁兹说:“我想有车马,穿轻便的衣服,和朋友们分享,但我不后悔。” 颜元说:愿无伤害,无痛苦。 鲁兹曰:“欲闻子子之志!”! 孔子说:“老人平安,朋友信,少有人怀。”。 一天,颜元和鲁兹站在孔子身边聊天,孔子说:“人各有志。”。“比”是一个虚词,古文中常有“...

唐砖第二部什么时候播 【2018.11.18】《尸语者》还能播出吗?说说庄达菲?《唐砖》有第二部?孟子坤恋情?刘敏涛刘奕君关系?

  • 唐砖第二部什么时候播 【2018.11.18】《尸语者》还能播出吗?说说庄达菲?《唐砖》有第二部?孟子坤恋情?刘敏涛刘奕君关系?
  • 唐砖第二部什么时候播 【2018.11.18】《尸语者》还能播出吗?说说庄达菲?《唐砖》有第二部?孟子坤恋情?刘敏涛刘奕君关系?
  • 唐砖第二部什么时候播 【2018.11.18】《尸语者》还能播出吗?说说庄达菲?《唐砖》有第二部?孟子坤恋情?刘敏涛刘奕君关系?
怃然怎么读 狄百瑞:我们为什么读《论语》

怃然怎么读 狄百瑞:我们为什么读《论语》

狄百瑞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于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院长、副校长、院长。 我把这篇文章命名为《我们为什么读《论语》,并不是为了替大家说话,而是我个人在前人思考和解释的基础上的阅读体会。自从公元前5世纪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了孔子的教诲,并一起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