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早熟的社会,它的突出表现就是秦朝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不仅是现实的,也是意识形态的,即整个社会只有一种主流思想。
思想不是说禁止就禁止,也不是禁烟。贴个标语就够了,导致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形象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形象
因为这种阉割是中国“百家争鸣”时期蓬勃独立的思维发展方向,“焚书”一直与反智主义挂钩。
但事实上,很多烧书禁书都是学者发起的。
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孔子删《诗经》
众所周知,《诗经》是先秦时期的诗集,由孔子编撰。传说孔子删了原诗。
司马迁在《孔府史记》中记载:“古有诗三千多首,孔子不论轻重,皆可应用于礼仪……”
据《太史公》记载,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3000多首,但最终由孔子编撰的只有305首,90%的诗歌被删除。听起来像是先秦儒家经典和史学界的大悲剧。
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 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
孔子自己也含糊地说过,他所编辑的《诗经》具有“思而无邪”的特点,也就是说,现存的《诗经》版本都是正统的诗,具有纯粹的思想和启蒙意义。
根据这项研究,有人发现,孔子删除的诗歌大多是文字过于露骨和肆意的诗歌。比如当时郑魏的诗风以不道德著称,孔子就弃之不用,不作记载。
那些想看小黄种人的同志,没看到这个,肾上腺激素飙升。
古人都是有文化的,就算用诗歌表达爱情理想,也都是循规蹈矩的。你以为我们的祖先是岛情动作片的编剧吗?
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 影视剧中的孔子形象
现在根据出土的花青简牍和海月侯墓的屏风,确认有一些先秦诗词没有收录或没有完全收录在《诗经》中。
但也有学者说这些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根本不能作为孔子删诗的证据。几千年来,学者们争论不休,没有明确的说法。
但是,毕竟不是空点。也许孔子并没有删掉90%的诗,但是舍弃一些真的不是很优雅的诗是可以理解的。
原来北宋有文字狱
文学审查的极致是“文字狱”。说到文字狱,大多数人会想到清朝。其实这种先例从北宋就开始了。
当苏辙去辽国时,辽国皇帝的前图书馆同伴王史茹抓住机会问苏辙怎么吃茯苓。应该是因为他曾为茯苓读过傅。王的意思无非是看你写吃这个东西对身体好,我也想什么都不吃。
虽然苏辙觉得自己有这么多粉丝很开心,但回来还是告诉了皇帝。还好,这是我为了养生写的东西。如果涉及军事机密,传到廖手里怎么办?他向皇帝建议“禁书”。
这个提议行不通是件好事。一旦这样,就成了党争的攻击手段。
一批官员学者,为了打击政敌,催生了许多“禁书”。什么新党,老党,罗党,蜀党,谁上台,没别的,先抓了对方的文集,说事情。
不管你写的东西是好是坏,只要是你写的,都是禁止的。
最著名的例子是五台诗案,唐宋八大家、北宋状元咖啡神苏东坡在其中担任主角。
影视剧中的苏轼形象 影视剧中的苏轼形象
苏东坡因为不满新法,被政敌抓了。他在诗中发现了很多黑料,诠释了骂皇帝和新法的含义。
从那以后,苏轼的诗集、词集、散文集都被官方封禁,享受与萧同等的待遇。
宋代种下的文化名人也不少。
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晁步骘、章雷、秦观、范祖禹、范镇,尤其是司马光的家族,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错误。
南宋叛徒秦桧当政时,不敢在背后骂他,鼓励宋高宗取缔史书。秦桧也是墨客,特别能掐文人的心理。
影视剧中的秦桧和宋高宗形象 电视剧中的秦桧和宋高宗形象
所以他一推出这个政策,立刻引发了文艺界和史学界的一场地震。
司马光的曾孙司马姬主动站出来说我爷爷写了一本书《宿水文姬》,里面可能涉及到很多第一王朝的丑闻。请下令法院禁书。
秦桧自然很高兴被禁赛。你说让它被禁。这不是我的错。
据史书记载,秦桧执政时,共三次推行禁毁政策,一度对南宋史书产生毁灭性影响。
影视剧中的秦桧形象 影视剧中的秦桧形象
文人有点毛躁。唠叨几句甚至骂人都不是什么大事。
我怕有人别有用心,强行把政治和文化联系起来,把书当成政治斗争的替罪羊。
永乐大典的大灾难:秀才偷书不算偷吗?
但是,即使排除别有用心的人的影响,书籍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有时也会因为价值高而引起世人的追逐、抢夺甚至毁灭。
比如《永乐大典》这本奇书被学者偷走的悲惨经历,就生动地印证了这个道理。
影视剧中的朱棣形象 影视剧中的朱迪形象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年间,由全国各地力量编纂的一套大型图书。
这套书是什么意思?明朝对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典籍进行了收集、整理、整理和收集。大典共收藏古籍、记录8000余种,共计2万卷,其中仅索引目录就有60卷,总字数3.7亿。
它是世界上最早、内容最全、体例最全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明精髓的承载者。
因为这本书规模太大,编纂的初衷是为皇帝服务,长期以来,只有一套正本,其余没有副本。
后来到了嘉靖年间,为了防止意外,又抄了一套。
但不知道为什么,到明末清初,永乐大典的原作完全失传了。康熙的历史学家打开明朝的密阁,发现嘉靖的抄本根本不全。
从此,清朝对《永乐大典》的抄本严加看管,不准任何人带出皇宫。
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大典被洗劫一空。一套一万卷的书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四千卷。一些守卫官员甚至无耻地以1021册的价格把我们的国宝卖给外国人。
守书官员是翰林院里满是诗词书籍的知识分子。他们如此无视羞耻和良知对待书籍。
说读书不是偷的人,应该拉远点天灯安慰祖宗。
19世纪初,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剩下的4000本大部分被战争毁掉了,一小部分被侵略者拿走了。
清末故宫影像 晚清紫禁城意象
1901年,英国大使馆向中国归还了330多份,但当时中国处于混乱状态,剩下的“大典”由觊觎国宝的卫兵把守。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收到的文化遗产来自前清,大典只有64卷。
经过多方收集,直到新中国成立,国家图书馆只保留了161册,而据统计,世界上现存的大典只有400多册。
可悲的是,这样一部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部中华民族的奇书,却丢失了大半。
有时候,一件事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飘了几百年。可以说用“书反映国运”来形容是非常恰当的。
四库全书销毁古籍8亿字
说到永乐大典,必须提到四库全书。
这套书是清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也是一套前后空的大书。
影视剧中的乾隆形象 影视剧中的乾隆形象
与《永乐大典》的体裁不同,《四库全书》是一部丛书。
两者有什么区别?
类书是按内容分类的,也就是说明朝人编纂《大典》的时候,打破了古籍的本来风貌,编纂历史,就把一本书的历史部分撕下来,编进去。
丛书中,古籍的原著编辑得当,全文并入新丛书。
乾隆皇帝因为《永乐大典》不利于人们对书籍原貌的认识,下令按照丛书体例编纂《四库全书》。
这种方法初衷是好的,但因为清朝统治者一直实行文字狱,所以对敏感问题非常忌惮。凡是骂北方游牧民族,坚持汉人正统的人,都不能出现在官方出版的书籍中。
但众所周知,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元时期,胡人势力很大,汉人一直在批判他们。仅南北朝时期涉及胡人的史书就有11部,近千万字。
什么路虎、妖氛围、丧等等。,随便挑出一句话,就能让blx里的满清皇帝得脑血栓。
怎么办?
在乾隆的授意下,《四库全书》主编纪晓岚明确了一个大原则,就是一个字,改!改不了,就换一个字,删了吧!
影视剧中的纪晓岚形象 影视剧中的纪晓岚形象
于是,《四库全书》的编辑过程成了中国古籍的一场灾难,大量流传到清朝的珍本古籍,要么被改错,要么被烧毁,在地下与原作者相遇。
所以有人说,清朝编了一套《四库全书》,但也毁了几万本等于它的古籍。
纵观历史,书籍的命运真是喜忧参半,令人堪忧。
如今,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电子图书的保存和传播更加方便。按理说,阅读和学习不应该担心信息的来源。
可惜书很多,但是人家不想看。
在他们眼里,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是退化成了装饰文化的装饰品,无论是买了书却从来不看的X党,还是只看参考书的信息党,还是失去了深度阅读能力的断字党。
从这个角度看,这其实是另一种烧书的形式,破坏了书的价值。
当我们为有形的焚烧书籍和销毁书籍感到悲伤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我们是无形焚书的一员吗?
1.《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名声在外,然而结局惨不忍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名声在外,然而结局惨不忍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3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