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妹子说:今天我们要学习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节的知识——“创造表层形式的力量”。地理妹子给大家总结了知识点,附练习。大家好好看~
平行于表面
岩层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形成一条长长的断裂带和一条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
它们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期和空之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来看,横向运动为主,纵向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垂直于表面
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凹陷
造成地形的起伏和海陆的变化
意大利纳布尔
Si海岸
变化,形成台湾省海峡
研究方向: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
(1)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
内容
理论要点
(1)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脊、沟)分割成6个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保持运动;③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为地壳活动带
解释和应用
平板拉伸裂纹
张力裂缝形成裂谷或发展成海洋
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一个巨大的褶皱山脉
(2)板块运动的边界类型
把… 分类
钢板张力区
板块碰撞带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边界类型
增长边界
消光边界
运动方向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山脊
高山
海岸山脉、海沟和岛弧
举个例子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落基山脉,西太平洋岛弧,海沟
示意图
试验场地2的外力及其对表面形态的影响
1.能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
外源作用
地貌形态形成了
配送区域
风化
表层岩石被破坏,碎屑残留在表面,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常见(例如花岗岩的球形风化)
侵蚀效应
风蚀
风蚀与侵蚀形式有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丫蛋地貌)
正常侵蚀
腐蚀
山谷和河床加深和加宽,形成一个“V”形山谷,打破斜坡,形成一个具有垂直和水平沟壑的表面形状
潮湿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表面的万壑瀑布)
侵蚀
形成漏斗、地下河、洞穴、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地表水容易泄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区(如桂林山水)
冰川侵蚀
形成冰桶、火绒、“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高山高纬度冰川分布(例如: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芬兰、千湖之国)
积累效应
冰川堆积
随机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高山高纬度冰川分布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从山口流出的河流)、三角洲(河口)和洪泛区(河流的中下游)
比重大的大颗粒先堆积,比重小的小颗粒后堆积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积聚
在沙漠边缘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和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和黄土高原的黄土)
3.结果:表面波动趋于平缓。
外力和地形检查
1.说明外力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表层岩石由坚硬变为松散、破碎、易被侵蚀,形成分散的碎屑,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堆积,结果下层碎屑被压实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岩石暴露于地表后,上述过程再次发生,如下图所示:
2.主要外力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
高山上的碎石显示风化。山谷中的砾石堆积显示了流水的输送和沉积。斜坡上的冲沟表现为流水的纵横侵蚀;峰林和洞穴显示流水侵蚀。沙丘显示了风的输送和沉积。沿海的岩石显示了海浪的侵蚀。
(2)根据区域环境
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受风力影响,有多种风蚀、搬运和沉积地貌;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最显著,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较多;高山地区的多次冰期;沿海地区有许多波浪侵蚀和沉积。
(3)同一外力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径流:上游侵蚀、中游输送、下游淤积。因此,高山峡谷上游、河流中游加宽,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屿等下游。
②冰川作用:高山侵蚀——冰桶、火绒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岭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蚀是主要作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和丫蛋地貌;在风力输送过程中,形成移动沙丘和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
锻炼精细化
一、选择题(每道小题4分,共44分)
(2017甘肃河西中期)图A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自生活在山顶上,看着山下的云海。图B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看图完成1 ~ 2题。
1.形成“猴子”的岩石根据它们的起源属于图b中的()
A.A. B. B .
C.华盛顿特区。
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波浪侵蚀
C.冰川侵蚀d .风化
分析:问题1:花岗岩是岩浆岩。按照“三进一出是岩浆”可以判断A是岩浆,那么B一定是岩浆岩。问题2,这个地质过程是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
答案:1。B 2。D
马里亚纳海沟(北纬11° 21′,东经142° 12′)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形成于约6000万年前。看图完成3 ~ 4题。
3.图中A位置的地形为()
A.平原b .大陆架
C.大陆坡d .海洋盆地
4.以下地形与马里亚纳海沟相同()
A.地中海b .落基山脉
C.东非大裂谷和喜马拉雅山
分析:问题3,根据右图,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应该有大陆架。问题4: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大洋板块岩石密度高,位置低,潜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凸起部分在海洋上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形成沿海山脉。落基山脉是海岸山脉,类似海沟的形成,是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答案:3.b4.b。
(2017广东四校联考)阅读全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第五题。
5.该地貌最有可能分布在()
A.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分析:选b .看了地图,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来看,该区域海拔较高,位于地形的第二级,高度相对较小。地貌呈新月形,弧面朝向西北,极有可能是西北风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地貌。最有可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B对。四川盆地没有沙丘分布。a不对。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多米,这是不对的。长江以南的丘陵位于海拔较低的第三级台阶。
(唐山测试,2017)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海滩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中间有一个大洞穴,涨潮落潮。当海浪拍打这个洞穴时,它发出咚咚的声音,就像咚咚一样。人们称之为“鼓浪屿”。看图完成问题6 ~ 7。
6.鼓浪屿形成的地质过程主要是()
A.海水侵蚀b .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d .流水侵蚀
7.图中海水形成的堆积地貌为()
A.岩礁
C.海滩d .海岸
分析:问题6,洞穴是海浪侵蚀形成的。问题7:海滩是海水形成的堆积地貌,洞穴、岩石、海岸是被波浪侵蚀的。
回答:6.a7.c。
(日照伊沫,2017)去长白山天池的游客会发现这样一块石头,上面布满了毛孔,看上去满目疮痍,没有沉入水中。这就是长白山著名的浮石。下图是王娟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和天池周围的“浮石”。相应完成8 ~ 9题。
8.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起源于()
A.火山活动
C.地壳下沉,岩石坍塌
9.关于“浮石”的正确说法是()
A.动植物化石可以在浮石中找到
B.“浮石”孔隙被外力侵蚀
C.“浮石”的岩性与大理石相同
D.“浮石”起源于岩浆喷发
分析:问题8,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9号,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布满孔隙,为喷出的玄武岩(浮石是火山岩浆在空)中凝固形成的低密度岩石;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
答案:8。A 9。D
(保定模拟,2017)看一些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11。
10.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与①板块位置相似的区域表面形态大多为()
A.山b .平原
C.裂谷盆地
11.在关于②和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位于非洲板块
B.③位于印度洋板块
C.② ③两地距离不断扩大
D.② 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和不稳定地壳
分析:问题10,①是两个板块的碰撞带,大多形成褶皱山脉。问题11,②和③之间存在增长边界,两地距离会不断扩大。
答案: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新疆山水丰富。用以下新疆风景图片回答问题。(22分)
(1)根据内力和外力对图中的景观进行分类。(8分)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以南,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6分)
(3)比较丫蛋地貌和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8分)
分析: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吐鲁番盆地是典型的地堑式盆地,由岩层断裂沉降而成。天山绵延数千千米,是一座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关。丫蛋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的结果。丫蛋地貌主要与风蚀有关,而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堆积有关。
答:(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形成的,丫蛋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形成的。
(2)由岩层断裂沉降形成。
(3)相似性:丫蛋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
区别:丫蛋地貌是风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堆积的结果。
13.(长沙模拟,201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4分)
材料1华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北濒渭河平原,南临秦岭,海拔2 154.9米,屹立在1000英尺的城墙上。下图是秦岭和渭河平原的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地质构造形成后,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不仅堆积了黄土,而且充填沉积了大量泥沙。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有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的相互运动关系。(4分)
(2)预测华山地质构造类型,分析其陡度原因。(8分)
(3)根据上述资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过程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2分)
分析:(1)看了图,可以看到这一带有断层,断层的位移主要在垂直方向,相对下落的岩体形成山谷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展成山脉或高地。在问题(2)中,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华山位于秦岭北坡,是一座断层山。问题(3)从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答:(1)秦岭岩层相对上升,渭河平原岩层相对下降。
(2)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以北,岩体相对抬升,其北坡为大悬崖。
(3)表面形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导致渭河平原塌陷,形成山谷(低地);外力(风、流水等。)运输沉积物填满它们,形成肥沃的平原。
声明:高中地理(gzdl100)组织全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必修1笔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总结+习题精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必修1笔记:『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总结+习题精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8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