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教育专区 > 初中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我写作课的追求和探索《2006年4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原创:陈宝贵的1960种语文作文今天

从2000年提出“语文作文”教学观到今天,“读大作”也在不断吸收和总结。

我写作教学的追求与探索

珍贵的

作文应该是学生生命义理的自然相似,而不是“任务性”的苦役。作文是学生感情的自由展开,而不是“工具性”的单调。作文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不是对学生生命活力的危害。作文是塑造学生真实品格和提高精神的“平台”,而不是做作地飞来飞去的“语言杂耍”。她应该是自由、快乐、有效、能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习惯性性生活,应该发挥调节身心的理性力量。她要在优秀精神建设的漫长旅程中认识、突破、晋升、成为自己的使命。作文是生活本身,是生命本身。这就是我追求的写作教学境界。

从朴素的认识开始

作文教学是最朴素的实践活动之一。朴素意味着作文教育不必过分重视任何深刻玄妙的理论,除非坚定“应试的功利”性的目的,否则指导学生写作,乐于写作是作文教育的根本。所有的能力、技巧或创新都存在于坚实的经验中。目前,作文教学的鲁莽和作文指导的无力主要是因为我们老师对写作的最基本认识仍然存在缺陷,本身也缺乏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没有认识指导,就没有混乱和根源;没有能力指导,就空荡荡的。最终,学生作文费时费力,甚至使学生厌倦作文,迷惑了作文教学,走上了怪圈。(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者)实践性工作是指作文教育的中心指导,鼓励学生拿起笔“写”,写自己看到、听到、思考和思考的东西。也就是说,让学生们享受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在作文课上,我一致认为空洞的说教无能为力或无力。起作用的是实践下的指导,是实践中的指导。面对当今杂乱无章的作文教学主张,以下几种朴素的说法却很独特。(莎士比亚)。

第一,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写的,不是老师教的。这种观点从主体论的角度来看,是为了突出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文本质上是融合学生人生经验、思想感情、语言经验的独特自主实践活动。作文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这就像学游泳一样。老师不管教学生多少游泳方法,如果学生不直接下水练习,就学不会游泳。更何况,我们现在不少情况是不会游泳的老师——缺乏语言实践的老师——在教学生游泳。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自己写的,那么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承认这种观念,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力。即使学生们想写作文。(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第二份工作是为学生的写作制作有针对性的拨号。这种表盘要全方位,还包括文章思想内容、结构形式、语言选择和运用。在做这件事之前,一定要牢记第一件事要在做好的前提下做。否则,点击会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要记住,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丧失就是作文教育的失败。作文评论我一直很谨慎,只是害怕自己的判断失误会丧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读者)我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应该等于保护学生的眼睛。因为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巴金几十年前对肖根说。“要用,你才能用。”这句话很有道理。

其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经验过程。坚持这种观念的目的是端正对学生作文的态度,客观有效地针对其他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地图上准确客观无疑是一种力量。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按照我们的布置交作文后,我们的评价和要求往往一刀切,而肯定也只有少数。大多数同学处于被批评或“冷落”的状态。我们只是注意了要求的相同,没有注意学生的固有差异。注意结果,但没有注意过程。因此,我们确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经验过程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写作潜力是创造差异,而不是同一性的要求。重要的不是关注结果,而是关注过程和某方面的提高。所以他们的写作总是处于快乐和追求的状态,而不是因为我们的同样要求而让他们害怕作文。(约翰f肯尼迪。)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经验过程。其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是必然的。如果我们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他们保持这种精神旅行,提高写作的综合素质,那就是我们写作教学的成功。(约翰f肯尼迪,教育)请想象一下,有多少学生因为我们太高,要求不当而失去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教育)当一个学生对写作没有积极性时,仅仅为了对付我们而写作文是多么痛苦的事!(萧伯纳。)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成为空话吗?因此,承认写作的过程性是为了点燃学生对写作的热情,鼓励学生追求美的欲望,只要有坚持学生写作的能力,就能自然提高。(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文字名言》)(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文字名言》)在作文中,最不愿意拔树苗,最不愿意急功近利。当然,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的写作,珍惜每个学生的语言实践,不是放松对要求的紧张,而是要掌握每个学生语言表达的实际和要求的程度,目的是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研究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基础。读书是写作的基础。这不仅体现在写作方法的借鉴、思想感情的陶冶、思想认识的提高上,也体现在对学生写作风格、语言表达的影响上。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全面提高必修教科书和《语文读本》的句子阅读、理解和学生的写作。(威廉莎士比亚,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

作素质起到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而我还主张,学生在泛读某些作品的情况下,能精读某家。有人说,读书是一种缘,这种缘就是指某些作品的言语“图式”能和某些人的接受“图式”相契合。比如张爱玲之于《红楼梦》,郭沫若之于惠特曼,曹禺之于易卜生等等。作家赵玫在谈到读吴尔夫的《论小说与小说家》时说:“那本书己经被我读了很多遍、很多遍以后,它才能总是那么远远近近、不离不弃地滋养我。”同样说明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对一个写作者的影响。反复读某一名家、大家的作品,某一名家、大家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久而久之就会浸润、渗透、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写作素质。有一个同学曾写过一篇《心约》的文章,文章写了她如何喜欢席慕蓉的文章,而我在这篇文章后写了以下评语加以鼓励:“缘似乎是一种靠天意促成的邂逅。有了这种缘,相互的心灵便接通了,相互的感悟变相融了。有了这种缘,是个人成长中的一大幸事,一种幸福。和优秀的作家结缘,你将变得丰富和睿智。和伟大的作家结缘,你将变得深刻和高贵。”激励学生读透一家,对于学生的作文来说,将是事半功倍的事,是会发生奇迹的事。对生活的研究同样是写作的基础。任何作家的作品都是对生活研究感悟的结果,学生的作文如果想做到有效也必须如此。而目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假、大、空”的现象,与其说是应试教育的危害,毋宁说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研究所致。对生活的研究既包括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也包括间接了解的生活;既包括客观社会生活的整体变化、推进,也包括微观的人们日常生活的形态,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等。对任何生活的研究,无论古今都应注意其整体性、细致性,而把握其特点又是关键,我们说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应用。目前不少老师,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动辄发给学生几十则故事材料,实在是费时而无意义的事。对生活的研究要克服轻当下重古代,轻整体重部分的倾向。通过研究生活来练就学生宏观的气度,洞烛幽微的眼光,使学生真正把握宏微交汇变动不居的大千世界,使现实的生活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坚实支撑。


“大语文作文”教学观的探索及形成

作文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激励学生写,如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动笔。我信奉“学习通过写作”的观念。因为写作是阅读、思维、表达的综合,我还认为写作的量和写作的质是相辅相成的,量是质的积累,质是量的提升。“量”能出习惯,量中蕴能力,量里有技巧。我甚至主张为了保证学生的写,为了不因技巧的讲究而伤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初始的作文指导要少提方法,慢言技巧。我还认为,写作能力是靠学生在写作的历练中通过自悟而逐步提高的。有许多作家愈写愈工,愈写愈见功力则是证明。学生的作文写是关键,有了一定的写作量,才能做到如何写得好,写得精,写得妙。我始终认为,作文教学没有什么神话可言,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近些年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刘朏朏、高原先生的“三级训练体系”,还是田家骅老师的“快速作文”,以及教坛新锐刘德斌老师的“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等,都力求从技能训练方面寻找一条作文教学之路,这种探索无疑是可贵的。但我认为一切技能方法的训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问题,虽然新颖的探索本身,更有利于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便增加了学生作文的频率,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从此也便看出写作教学,你无论运用什么方法,创设什么体系,必须落到实作文的主体——学生的写上才会有效,并且写作的量是基础。在作文教学这个“游戏场”上,评价其方法体系最根本的着眼点,应落实在能使学生乐意写上,因为在某些体系中,我们不排除有些“取巧性”的张扬,似乎作文教学有一种“点石成金”之术,只要列几张表格,画几条曲线,听几堂分析课,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突然提高一样。我在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探索是让学生如何“多写”开始的,这和我认定“写”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根本有关。而在这种拙拙的探索中,坚持使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写随笔,点示强化的内容就是学生的所见、所闻。我曾向学生宣示过写随笔的原则:“眼睛看一切,耳朵听一切,大脑思一切,作文写一切”。曾经有让学生每天写200字的要求,为了解决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的问题,也曾精心设计过系列的作文题目,这目的也很单纯就是通过写而提高写的能力,养成写的习惯。比如我曾经按月设计过学生作文的系列性题目,即每年根据情况我便设计12个写作系列,每个系列设计15个题目,让学生挑选有兴趣的来写,也可以自选内容来写,并要求每月的写作量必须达到4000字。每个系列所列题目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也有临时补充的题目,比如在学了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长沙》一诗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形象描绘、内容概括、语言阐释、手法感悟等能力,为了加深对诗的理解,我便命了以下题目让学生一周内挑选4个题目来写:1、独立寒秋;2、说“极目”;3、神女之惊;4、秋图;5、信步;6、逝者如斯;7、万类霜天竞自由;8、风华正茂;9、峥嵘 岁月;10、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谈想象的作用。在这种自觉笨拙的探索中,我第一次由学生所说的“一天不写,就象缺少点什么”,而感到学生写作习惯养成的欣悦,也第一次发现了学生写作的巨大潜力。而后继的发现更令我吃惊,我所教过的学生,不少参加工作后,成了单位的“一枝笔”,有得很快成了一方小有名气的作家,有的竞成了兼职的“自由撰稿人”。这些都是我抱着一种朴素的信念,学生只有写才会提高写作水平的信念下完成的。后来我的探索意识更加明显,但不变的一点是,作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写,而写什么,便是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后来鉴于学生高考作文中出现的虚假情况,我又加上了“求真”的要求。为了做到让学生“求真”前提下的写,高一阶段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两篇大作文,一篇是开学初的5000字自传,一篇是暑假的5000字家史,设计此类题目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求真的前提下做到有话可说。这种实验的结果,大多数同学不仅能顺利完成且有不少同学写得有声有色。试想一学年内如果认真完成一万字的写作量,仅此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所以由于我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中心的指导原则,按照对高中学生作文的一般要求,不少学生高一一年的文字表达能力可以说就基本过关了。虽然,我主张学生的作文要有一定的写作量,并不是放弃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而我坚持技巧的指导是要在写的前提下来进行,即在“游泳”中提高学生的游泳水平。


随着形势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我对作文教学认识的不断加深,我的作文教学的观念也便逐渐形成,2001年我便提出了 “以生活为基点 ,写作内容无禁区,写作形式无禁地,写作语言无禁忌,求真求美为双翼”的大语文作文教学观(见《现代语文》2001、6)。

其目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倡导人文关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写作素质。

其依据是信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大语文教育观”,新的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自主、探求、感悟、唤醒的理念。

“大语文作文”教学观,要解决作文教学的动力问题,解决老师在作文指导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解决写什么——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以及写作中最根本、最基本的要求等。

我认为作文教学就如同“大语文教育”所体现的,它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结构,一个开放的系统。“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把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作为它的基点,把“求真”作为它的前提,把学生写作的“自由”作为它的根本,把“求美”作文它的目标追求,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多维延伸的开放系统。

我们深知,写作的本质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的一种双向互动。生活是写作的前提,世间没有脱离客观事物、远离丰富生活的文章,也就不应该有脱离生活这一基点的作文教学。那种坐而论道,目无学生,只为教而教,只为考而教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观察、感悟能力的阻遏。而学生对生活面接触的宽窄,观察的精粗,体悟的深浅,便直接决定着写作能力的形成,写作水平的高低。面对浩瀚的社会生活,当学生下笔为文时,文章内容的“真实”和“虚假”,既体现着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也透露着学生的人格倾向。所以“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坚决摒弃一切虚假不实之文,摒弃一切虚情、矫情和假意。这不仅仅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必需。据我观察,学生作文中出现虚假现象的原因,或者是我们没有明确的要求,或者是我们疏于正面的引导,或者是我们脱离学生的实际硬性规定学生写作的主题和内容等。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剥夺了学生选择写作内容、写作文体、写作语言的自由。“自由”的丢失,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真灵性,而且摧残了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扭曲了学生的人格。所以“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把“自由”作为它的根本。但这种写作内容的自由,采用形式的自由,运用语言的自由,决不是放任自流,它要求讲究文章写作的基本规范,文章的结构布局,以及文从字顺和表达方式、写作技能的运用等,也就是把“求美”作为自始至终的目标。

这样“大语文作文”教学观,便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多维延伸的开放性系统,一种从生活到表达充满着自由创造的结构,而老师在这一系统结构中,只起到一种辅助、激励、唤醒的作用。因为我始终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靠的是学生的实践,而不是靠我们老师什么方法、什么技巧不厌其烦的指导。解决了我们自身在作文教学中的这一定位,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来说,将是一种深刻的革命。而我依据此观念,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便有了巨大的飞跃,仅仅三年学生便有近百篇习作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刚刚结束的市高三期末考试中,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作文50分以上的就有18人,这在普通中学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充分显示了“大语文作文”教学的强大生命力。


以激励为中心的教学操作

我在编写学生《岑亚男短论五十篇》的感言中写道“面对新世纪,我总想,以传播、传承人类文明为己任的老师,如何担当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重任,我们的工作的落脚点应落在何处呢?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个性。在这一承接性的链条中,我们又应着重做些什么呢?我赞同激发潜能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的观点。因为激发就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正向调适,是热情之火的一种点燃,是智力的一种开发,是创造力的一种前诱。在激发中树立起自信,扬理想之帆;在激发中学生由消沉便奋发,有迟钝变灵敏,有浮躁变专恒。激发是智力的最佳开发,是创造力最好的培养。”

作文教学,我有一个毫不动摇的意识。即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靠了解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形成的,不是靠老师不厌其烦的批改指导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历练而形成的。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实践是最高的品格”。鲁迅先生在回答如何作文章时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练习。因此 并无心得和方法。”许多文章大家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基于此写作能力的形成,一般来说,是和学生的有效写作量成正比的。而如何增加有效写作量,除采用自由灵活适用于学生练笔 的形式外,而最应该着力进行的就是对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 。

下面便是我采用的几种激励方法:

一、依据写作训练的需要,分阶段确立写作训练的侧重点,并做出切合每个学生写作水平的评价,学生就会把写作作为平常事,而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在上文我已提到了这种现象,我们的作文训练,现实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的衡量,往往不管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社会的接触面而划一,且均以完美来框定。实际上如果按照同一的要求,每次的作文也只有几个同学能做的好一点、合一点规范、有一些闪光点。当我们对所谓的能达到我们所认为合乎要求的同学的作文进行肯定时,打击的则是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我们在作文评改中,不少时候是怨声载道,说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中,而实际上是我们的标准不切实际,不能依据学生的情况分别要求之所致。如若形成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便走向了混乱的深渊,学生不愿写,我们不愿评,何谈什么能力的提高呢?而“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指导下的作文训练,坚决反对这种做法。我们依据文章写作形成的特点,在“自由”写作的前提下,首先确立文章训练的大致的序,然后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凡是学生在某一阶段能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的,我们都给以正面肯定。比如我认为一篇文章的好坏,其决定性的价值是“真实”,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作的“求真”不仅是文章写作能力提高的要求,也是人格塑造的需要。针对学生作文中虚请假意泛滥的现象,我们在每周2—3篇的随笔中,第一阶段的要求就是“求真”。我明确地向学生宣布:写作的内容不限,文体不限,长短不限,但所写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你的随笔中所写的内容必须是亲见亲闻亲感亲悟的,坚决拒绝任何的假人假事假情假意,做到这一点就是好文章、好随笔。由于开始的训练要求单纯,同学们感到很好做到,所以写作的积极性便非常的高涨,要求每周2—3 篇随笔,而大部分同学能做到每天一篇。而我也对同学们的随笔及时批改,并把写作情况及时公布。有时口头表扬,有时公开宣读,有时集体评议等。这样便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求真”是写作的基础,而写好一篇真实可信的文章更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当然我们在“求真”的侧重要求下,也会不失时机地点出同学表达上的其他优点,而做到训练的综合化。试想在这样的训练氛围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怎能不高呢?

二、学生由于出身、爱好、经历、关注点的不同,他们在写作中往往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偏爱,对某一文章形式有较多的尝试,只要不违背“求真”的基本原则,我们都应加以肯定。


划一本身就是对学生个体能力的一种限制,对学生内在表达欲的一种阻抑,而“自由”则是一种解放和激励。学生对某一内容的偏好,对某一形式的偏爱,是学生能力形成的福音,是写作个性化培养的契机,我们必须给以宽容的对待和积极的引导。因为偏爱是深入的一种表现,是他们所形成的一种对世界某一方面的奥秘进行探求、表达的自觉行为,是个性光彩的一种呈示。我们万万不能以我们的好恶而褒贬,那样就会犯不可原谅的错误。在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八十多名学生中,经过一个阶段的自由写作训练,从内容和形式上至少发现他们有这样几种偏爱和特点。有的同学善于写体育评论,比如戚芳芳同学,有一次她竟连续三天写了有关中国足球的评论,这使我大吃一惊。因为就我所读的有关对足球的评论,连同专业报刊上的不少文章,也大都是就事论事,有不少是空洞无物的,而戚芳芳同学的文章却多为总体性评价,文章所表达出的超乎寻常的“识力”,以及对材料的容纳及概括都出乎我的想象;有的善于写社会世情,比如沈余雷同学,他的《小镇逸事》便曾发表在《作文》杂志上。有的善于抒发青春激情,比如景芳莹同学,她的《请理解十七岁》中所表现出的对青春恋情的透悟把握及对少男少 女 理性的赞扬,曾引起校内不少同学的共鸣。而有的则观察精微,文笔细腻,比如课代表韩竺旗的回忆系列;有的则能以小见大,善发议论,比如岑亚男总能从日常生活中写出独到的认识等等。这些独具个性的写作,使作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斑斓的色彩,带动着全班同学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是任何刻意的指导所做不到的。由此可知: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写作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较高的写作能力在我们正确的引导激赏下是能够练就的,而通过作文的训练,独具的个性色彩也是能够强化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学生写作的偏爱和差异。我总在想假如没有“大语文作文”教学观,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能出现这种情况吗?就是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不鼓励、不引导又会怎样呢?比如我发现戚芳芳同学善写有关体育方面文章的特点后,我不仅在班上宣读她的《中国足球的悲哀》、《铿锵玫瑰》、《中国女足何时再梦圆》等文章,而且对她的文章还表达出我一个老师最深的喜爱,有时是敬仰之情。并且鼓励她多看有关体育的消息及评论,我还多次给她买《足球报》。我总在想,谁能断定她今后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评论家呢?还有应露同学在写了一段随笔后,向我说她想写小说,并且是长篇,由于她的随笔一开始就表现出善于叙事,文笔蕴藉的特点,我便鼓励她说:“可以写,我愿意做你第一个忠实的读者。”这样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便每日一个情节地写起来,我也便每天拜读,每天写出对她小说的感受,以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方面的商榷及建议,这样她一年下来加上两个假期的集中创作,一部十万余字的小说竟然写就了。这是一种多么坚韧的力量,这样的写作在其一生中又产生多么强的精神积累呀!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写作偏爱,并给以积极地指导,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特别注意的。

三、学生的随笔或作文成篇后交给我们,总有一种希望得到及时评价的期待,如果我们的评价能够客观、迅速,满足学生的这种期待感,学生写作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所以对学生的写作及时批改,也就构成另一种激发力。

我刚到慈溪实验高级中学任教不久,作为曾是语文高级教师的老校长王迪,曾讲过宁波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站着改作文的故事。意思是那位老师当学生交上作文后,从不拖拉,站着就把学生的作文一气改完,且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这种方法对我的启发很大。过去我的作文评改和不少老师的情况一样,两周一篇,有时不到下一次布置前不改,有时就是改了也不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写好作文到接到反馈信息大约要两周的时间,其心理期待早已荡然无存,批改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难怪学生看我们的评语是那样漫不经心,那样地不以为然。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便采用随交随改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的随笔或作文只要按时交到我手上,我当天无论多忙,时间多紧总要把它改出来,第二天早读或上课时便把情况反馈给学生。当然评改既不会逐字逐句,也不会一目十行,而是力求做到准确并能抓住特点。作文评改有时侧重于对学生艺术运用的比较剖辨;有时侧重对语言表达的简短评析;有时只抓住个别字眼进行挖掘,一句妙语进行恰当的激赏等。但为了对学生思想、写作中出现的某一问题加以强化激发,也不排除长达百言的分析,不排除激情洋溢的引申。无论如何评改,都要力求做到准确、精练,一言中的,并以鼓励为主。评改中有时对学生写的精彩处不吝给予欢呼和鼓掌,不吝表达自己的羡慕之情。由于对学生比较了解,当学生在文章中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并显示出一种精神人格时,我就会给以真挚的分析,而达到和学生精神的交融,从而起到一种多元的效应。请看我对一个残疾学生的作文《冬天的故事》所写的评语。这篇文章记叙的是他一次雪后上学遇到的困难并战而胜之的经历,评语是这样写的:“金奎同学,你的这篇文章,使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首先你的文章中蕴含着真实、真切的感情,你含泪地写出了由于自己的残疾而产生的别人无法理解的心灵的孤独、孤苦和凄凉,我曾在你的另一篇文章中也读到了同样的情感,而我更欣赏你不甘落后,超越别人而不服输的坚定的意志力。我曾经拿我和你相对照,我如处在你的状况下,有你这样勇气和毅力求学吗?有你这样对知识坚定不移的追求吗?你是学校中一个用自己的意志、毅力坚韧组合成的一道壮美的风景,这道风景将定格于千千万万老师学子的心灵中,我对你表示深深的敬意。人的残疾不是表现在肢体上,而是表现在心灵上。美国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知你读了没有,请你从她的事迹中去寻找你人生的定位与方向吧!我想你十几年艰苦的求学已为人们做出了榜样,赢得了人们的赞美,你的未来更会以你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换回的成绩,而赢得人们的敬仰和赞美的。本篇文章你能从自己的经历中,升华为人生的普遍哲理,这说明你已具备了较强的感悟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过雪地行走的艰难还写得不细致,因此给人的震撼力还不强。”我想学生的随笔为什么能做到每天一篇,且不少同学乐此不疲,这和及时的批改反馈是有着极大关系的。试想学生的随笔交上了,我们不改便发给学生,学生得不到评价的信息,写作的热情还能保持吗?或者隔几天才改,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写随笔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还怎么能坚持呢?学生通过随笔的写作和老师构成一种交互促发的关系,这种关系以随笔(情感的表达)作媒介和老师构成一种循环往复的交往,在这种交往中学生在老师的指点激励下,在自己写作的感悟中,能力便会逐渐形成,思想便会逐渐提高,情感便会逐渐铸造,底子便会厚实打下。


四、我对有些老师所说的,学生习作的发表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观点,虽然持一定的保留态度,但我不否认学生文章发表的成功感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强大激励,对学生“精神”影响的巨大作用,甚至不否认对学生整体素质以及生活路向人生信念的影响。谈及激励这种激励的作用大概是力度最强最持久的一种,所以推荐学生习作的发表应是我们注意要做的一件大事。

学生习作的发表不仅对学生本人有较大的激励作用,对同班的同学同样是一种刺激和激励。他们在相互的竞赛中,在“成功欲”的推动下,所进行的练习往往是最有效的。在实施“大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始的“自由”写作,我便十分注意推荐学生作品的的发表,从而搅动起他们积极的写作竞赛,记得第一次发表文章的同学是虞连芳,他的《架着理想的翅膀飞行》发表在《未来作家报》上,而他的写作情况和班上的其他同学相比,不算是最好的。所以他的文章发表后,很多同学并不服气。但对于我来说,我并不向学生讲文章发表的客观原因,而是鼓励他的同时,点出其他几个写作相对较好的同学的名字,明确告诉他们,他们的文章应该发表,班级的任何同学,只要努力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这样在第一学期,我所任教的班级便有七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同时我也选编了《班级优秀作文选》、《 女生五人集》,这些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第二学期便有二十多篇文章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其中有两篇获“圣陶杯作文”大赛二、三等奖,一年下来,两个班级共有三十余篇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及获奖,涉及到十五人次,对于一个民办学校来说,这个成绩如拿平行级相比,远远超过当地重点中学发表文章的人数及篇数,且层次之高也是令人惊叹的。有的同学在同一张市级以上的报纸上曾连续发表文章,大大鼓舞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在学生不断发表文章的同时,在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的同时,我还编选了学生富有特色的个人作文集。比如《岑亚男短论五十篇》、《沈余雷农村风情十五篇》等,这样便把写作教学一步步地引向深入。

记得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面对只有靠长期的历练才能形成能力的写作来说,“激励、唤醒、鼓舞”尤为重要,我的实践使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此文发表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1.《【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我写作课的追求和探索《2006年4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我写作课的追求和探索《2006年4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790351.html

上一篇

【初中写动物作文】中学优秀作文《爱鸟不养鸟》

下一篇

【初中作文心事600字】心事(随笔)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灵感也需要给——我的津贴写作课带来灵感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灵感也需要给——我的津贴写作课带来灵感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介绍,陆游用了《剑南诗稿.文章》到:“文章的本真性,绝妙的手法。”也就是说,只有加上深厚的文学技巧和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 我在课堂上写了同样的问题作文,但孩子们写的东西千差万别。这确实和孩子们自己的文...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作文教学的经验谈——古本梨园,大力促进妙笔生花。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作文教学的经验谈——古本梨园,大力促进妙笔生花。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介绍,在20多年的语文教育中,最难教的是作文教育。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同时,我走上了从传统写作教学到具有个人特色的写作教学的道路,每学期有多部学生作品发表在《作文指导报》、《教与学研究》等刊物上。总的来说,我的...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关于作文教学的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介绍,作文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亮点,也是所有高中生无法回避的难点。大家嘲讽高中生有三种恐惧。害怕文言文,害怕周树人,害怕写作文三次。(威廉莎士比亚,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高中生)的确,作文对于普通高中...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讨论论文写作课后的经验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讨论论文写作课后的经验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相关介绍,云中的客人 高考作文是一篇具有创新精神、个性的真声文章。高考作文满分卷可以说是大部分个性化作文的例子。那种四平八稳、人云云的“保险写作”已经成为过去的时代。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思想越来越成熟的阶段,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