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主要动物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附着在水生植物上。身体几乎是透明的,顶部有很多细长的触手,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的含义)
2.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中间空腔称为消化腔。
3.水螅主要靠出芽繁殖。(芽体繁殖)
4.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母、海葵、珊瑚虫、水母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辐射对称性;②体表的蛰刺细胞;③口无肛门。(刺细胞大多分布在触手处)
扁形动物
6.涡虫背部是棕色的。背部和腹部是平的,身体形象是一片柳叶。身体左右对称。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后脑勺有两个黑眼圈点。
7.大多数扁平动物的消化器官比较简单,有的甚至没有特殊的消化器官。它们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8.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和涡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生活。(日本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内,中间宿主为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
10.扁平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部和腹部扁平,③嘴无肛门。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息肉
涡虫
身体的对称性
对称
两侧对称
体内的细菌层数
两个胚层
三个胚层
运动能力
较弱
强烈的
相同点
嘴巴没有肛门
第二节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靠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为生。它的身体是圆柱形的。前端有嘴,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消化道结构简单,肠道只有一层细胞组成,可以消化食糜。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没有特殊的运动器官。雄蛔虫的尾巴是钩状的,雌蛔虫的尾巴是尖直的。(蛔虫适合寄生的四个特征)
2.预防蛔虫病,首先要注意个人的食品卫生,不要喝不干净的生水,不要洗蔬菜水果,饭前饭后要洗手;其次,要对粪便进行管理,粪便在用作肥料之前要经过杀卵处理。
3.线状动物主要有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钩虫、丝虫病、蛲虫等。
4.线状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表面、嘴和肛门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门
5.蚯蚓运动: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来移动身体。分割身体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从蚯蚓的前端到腰部有13段。腰带可以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具有生殖功能。(刷毛位于腹侧,用来支撑固定身体,辅助锻炼)
6.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潮湿的身体壁与外部环境交换气体。蚯蚓的体壁可以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保证正常呼吸。(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湿棉球轻轻擦拭蚯蚓体表,保持体表湿润,保持正常呼吸)
7.水蛭,也叫水蛭,它的唾液中有一种叫做水蛭素的物质,可以产生抗血栓药物。蚯蚓的作用:疏松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人体富含蛋白质,是一种极好的饲料
8.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相似的节组成,运动由刚毛或疣足辅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约有10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群体。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贻贝、鱿鱼、乌龟、扇贝、蛤蜊。
3.贝壳是由地幔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贝类用脚移动,用鳃与水流交换气体,同时进食。(贻贝的运动器官是它的斧足)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软体外面有一层外套膜,大部分有壳;②运动器官是脚。
节肢动物
5.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进食。单眼3只,复眼1对,触角1对,喂食用口器;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双脚,两对翅膀;腹部与呼吸有关,体表有瓣膜,蝗虫通过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既能保护自己,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会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会发生蜕皮。金蝉的“壳”是指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1对触角,一般是2对翅膀,3对脚。昆虫是最多样的节肢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因为它们有翅膀。昆虫(如蝗虫、瓢虫、蜜蜂等。)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属物是分段的。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等。
第四节鱼
1.现有动物150多万只,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可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由椎骨组成的脊椎(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在无脊椎动物中,没有脊椎(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平的、线形的、环节的、柔软的、节肢动物)。
2.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群体。四大鱼类是指鲱鱼、草鱼、鲢鱼和鳙鱼。
3.鲢鱼有5种7鳍,分别是胸鳍、腹鳍、背鳍、尾鳍和肛鳍。(胸鳍、腹鳍、背鳍可以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关键作用。尾鳍不仅是驱动力,也决定着身体运动的方向。
4.副业:感应水流,测量方向。
5.鱼可以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金枪鱼可以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虫为雌性,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可以转化为雄鱼,存在性反转现象。
7.鱼类在水中生存的两个要点是:1。能够在水中呼吸;2.游泳是为了获取食物和抵御敌人。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通过尾巴和躯干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来游泳。
10.鱼用鳃呼吸,主要部分是鳃丝,密布毛细血管,所以鳃是鲜红色的。鳃丝多而细,扩大了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嘴和鳃盖的后缘交替开合。
11.鱼的特点:1。生活在水中;2.用鳞片覆盖;3.用腮呼吸;4.通过尾巴和躯干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来游泳。
12.海马是一种鱼。章鱼、墨鱼、鱿鱼不是鱼,是软体动物;鲸鱼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第五节两栖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1.青蛙前肢短,能支撑身体;后腿发达,脚趾有蹼,能跳能划。眼睛后面有一层鼓膜,可以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
2.青蛙的皮肤光秃秃的,可以分泌粘液,而湿漉漉的皮肤上密布毛细血管,辅助呼吸。
3.常见的两栖动物包括巨型蝾螈、蟾蜍和蝾螈。
4.大鲵,又名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生有尾巴。
5.两栖动物的特点:1。幼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2.成年人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而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
6.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蜥蜴头后有脖子,头部可以灵活转动,方便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敌人。
8.蜥蜴四肢短小,不能跳跃,皮肤表面布满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9.蜥蜴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鸡蛋受蛋壳保护。
10.蜥蜴的繁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的依赖,这是在陆地上生活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动物的特点:1。长满角质的鳞片或指甲;2.用肺呼吸;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蛋壳。
12.爬行动物的例子:乌龟、乌龟、蛇、鳄鱼等。
第六节鸟
适合飞行的鸟类特征:1-7
1.机身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空空气的阻力。
2.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翅膀,呈扇形展开。
3.胸骨有龙骨突,骨骼质轻、质薄、坚固,部分骨骼为空,可以减轻飞行时的重量。
4.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动力,有利于两翼完成飞行。
5.气囊位于各个器官之间,可以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辅助肺部进行双呼吸(富氧空气体无论吸气还是呼气都经过肺部,即呼吸一次,肺部发生两次气体交换)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消化系统发达,及时为飞行提供能量;食物残渣应及时清除,以减轻飞行重量。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脏四腔,心跳快,输送营养和氧气功能强。
8.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有羽毛;前腿变成翅膀;有喙无齿;气囊有助于肺部呼吸。
9.脊椎动物分为两种:热致动物和温血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大多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温血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是热致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七节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身上大多覆盖着皮毛,可以保暖。和鸟类一样,它们属于温血动物。
2.大多数哺乳动物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胚胎从母亲那里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亲那里产生。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后代,这使它们能够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胎生和哺乳提高后代存活率。
3.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牙、臼齿和犬齿。它不仅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还增强了消化食物的能力。兔牙和狼牙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门牙和臼牙。根本区别在于兔子没有犬齿,而狼有犬齿,这与兔子吃植物的生活习惯是相容的。
4.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敏感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5.母乳喂养的主要特点: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第二章动物运动和行为
1.动物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其生存和繁殖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往往表现在各种动作上。动物的运动取决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骨骼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体骨骼由206块骨骼连接而成,约占所提供骨骼的20%。骨连接包括非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和活动连接(即关节)
4.关节构成: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
5.关节囊和它外面的韧带可以增强关节的坚固性。关节腔中的滑液和关节软骨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关节软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骨骼之间的摩擦)
6.脱位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掉出。
7.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8.骨骼肌组成:骨骼肌中间较厚的部分称为肌腹,两端较薄的乳白色部分称为腱。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至少附着在两块骨头上。
9.蚯蚓有肌肉但没有骨头,这就是它们不能快速移动的原因。
10.骨骼的运动依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本身不能运动。
11.为什么骨骼肌会影响骨骼:当骨骼肌在神经的刺激下收缩时,会影响骨骼在关节周围运动,所以身体的相应部位也会运动。
12、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松弛;当你伸展肘部时,你的三头肌会收缩,二头肌会放松。
手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放松状态。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而且必须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取决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协调。
13、动物运动的意义(理解)
14.动物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从行为习得的角度来看,动物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动物与生俱来并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行为;另一种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从生活经验和学习中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5.动物越高,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多,越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需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16.先天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和实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学习行为。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即使条件相同,同一生物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速度也会不同。
18.“试错”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特征:1。某个组织往往是在群体内部形成的;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些群体也形成等级。
20.蚁王:与蚁后交配。皇后:下蛋。工蚁:筑巢并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士兵:保卫巢穴。
21.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是群体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动物的声音、气味、动作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通过气味交流)
性信息素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用于雌雄蛾之间交换信息。可用于诱捕和杀灭农业害虫的原理是干扰雌雄昆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无法交配。
22.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广泛的(人言人语,兽言人语)。
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间的联系才变得复杂。
“带头动全身”,生物和环境就会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授粉和传播种子。
2.各种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
4.物质循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 ↓
5.动物尸体或粪便经分解者分解后,还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物质,供生产者使用。
6.动物帮助植物授粉:使植物顺利繁殖后代;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7.科学家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生物,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出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学。如长颈鹿和抗荷服,萤火虫和电致发光,蝙蝠的回声定位和雷达,蛋壳和薄壳建筑,苍蝇和照相机,人脑和智能机器人,蝴蝶和人造地球卫星。
源网欢迎收藏转发至朋友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初中生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初中生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0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