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起李后主,我们都知道他是南唐末代国君,帝王才远远没有他的文学才华显著。也许这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上帝为他关上一扇门,又开了一扇窗。李煜的词风颇有温、韦派的婉转和缠绵,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词让人觉得愁和苦居然可以美成画,美成乐曲。在感受他内心愁闷的同时,又能让人内心十分充盈,像是百年历史如音乐剧一样谢幕,之后缓缓响起悠扬的乐章,呼应着历史,又回味着故国,感叹着时光,又珍爱着美景。

读李煜的词,仿佛置身于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作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君主,“无言独上西楼”,所见之秋月和东风,春花和春水等景,忧绪情愁油然而生。

其词不论词风还是意象,抑或是故国之思,都成为两宋词人纷纷模仿和加以致敬的对象。每每读到“春意阑珊”“月如钩”“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会让人不由咋舌,天才的灵光乍泄是常人努力也难以企及的。

他最绝的一首词是《长相思·一重山》,我们听过周杰伦的《菊花台》,有一句为人不停传唱的歌词“菊花残,满地伤,你的影子剪不断……”。“菊花残”就是取自李煜的这首《长相思·一重山》。

这首词仅用三十六个字,上阙一句“相思枫叶丹”,写出相思之苦。下阙“人未还”表达了离别之久。言已尽而意犹然,含蓄隽永,清新脱俗,不饰雕琢,却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不写愁,而愁绪流露于字里行间。意向的选用也精妙绝伦,让人意想不到。仅是山,简单到形容词仅仅是数量词,却能渲染出天高地远的意境,衬托出相思之苦的情愁。

这首词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背诵文段行列,并不是因为写的不好。恰恰相反,因为写的太妙,后人难以企及。模仿不来,更何谈将其超越。直到过了六个世纪,出现了另一位清朝贵族文人,纳兰性德。

他是御前一等侍卫,这类职位一般都是授给家世显赫的大臣儿子,可见纳兰家族的显贵。他有极其富有才华,不过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他22岁考中进士,天资聪颖过人,不过他像李煜一样,对诗词更加感兴趣。喜欢文学,藏书、书法等。

纳兰词与李后主形似而情更哀感顽艳,饶烟水迷离,后世称他满清第一次词人。他虽然跟着康熙皇帝到处游历,所作之词却流露出自己独到的感慨和情致。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首《长相思》,这首历来被后世与李后主的那首《长相思》相提并论的词,二首相隔600年的同一词牌名的词之间究竟有何异同。

纳兰词与李后主词使用相同词牌名,一样的字数,一样的不写愁而充满愁,一样用典型的意象渲染诗歌意境。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纳兰性德27岁,跟着皇帝在北京西山游历。他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李后主词的主旨更加开阔而高远。

李后主的《长相思》更重儿女情长,相思、相念、相望而不相见。纳兰词却让人从中读出王维描绘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式的壮怀激烈。一边因为对故园的思念而不知身向“那畔行”,一边又展现了作为将士既要建功立业又忍不住怀念故乡之声的复杂情绪。

帐是军营驻扎的时候搭建的休息区,将士的艰难辛苦由此可见。而夜深了,千帐之中犹在点灯,衬托出将士们对故乡的思念,对家的眷恋,对家中父母、妻儿的深情缱绻。所以说,纳兰词的立意和主旨更加高远。情意缠绵却不含糊,隽永而深幽。

上阙字字珠玑,已经将情感渲染到位,同时埋下伏笔,让人不禁想继续品读下阙。纳兰的笔锋将画面镜头由帐内转向室外,带我们感受夜半时分的雪景。又是风,又是雪,将士们梦里的故乡也被聒碎,梦醒之后再也听不到故乡之声。

昏黄的灯火中,尚且给人一丝暖意,不能回家的将士在梦中也许见到了年迈的老母亲、闺怨之中的妻子、调皮可爱的孩子,更加让心里的暖意增加了色彩。

然而外面的世界却冰天雪地,是冷冷的雪,是凄凄的风,是呼啸的嘈杂,却再无故乡的温存、宁静和美好。读完不禁令人赞叹他的才华,他的才情。难怪张恨水说,读他的词,就觉得他不会是个长寿之人。

结语:确实,就如初唐王勃凭借《滕王阁序》而出名,未及被重用却殒命于江海之上,令人扼腕叹息。令人难过的不仅是他英年早逝,还有他的才华再没有人能复制和延续,这不由得使人因为纳兰性德的早逝而更加伤痛。

“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旷达洞世的苏轼,教给我们积极处世;一生只为建功立业的辛弃疾,给我们留下中华男儿该有的血气方刚和纵横沙场的志向。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这些天才的作品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1.《百姓的历史 李煜这词600多年无人敢仿,纳兰性德失眠仿写,不料成千古绝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姓的历史 李煜这词600多年无人敢仿,纳兰性德失眠仿写,不料成千古绝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