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就如战国时期有一位十分著名的纵横家,他提出了联合六国抵抗秦国的想法,一度让六国多存在了一段时间,在他成名之前向秦王毛遂自荐,奈何学问不够被秦王拒绝了。

遭受到失败的他没有气馁,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每天奋发图强读书识字,每次在他身体疲惫之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来刺激自己的精神,继续苦读。

和他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晋朝的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将头发拴在屋梁上。这便是著名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任何人的成功,他们的背后都有令人敬佩毅力和努力。

就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那个被清华大学破格降六十分录取,教授们还纷纷为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只为她到名下学习的张莹嫇便是一位努力型的天才选手。

清华破格录取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匆然而过,但是对于考试的话题热度却从未降低,每年的文理科状元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犹记得孩提时代,面对父辈们对今后学业的提问,年少轻狂的我们总会信誓旦旦地回复,将来要考取清华北大。而现实总会残酷地教育我们,那个叫嚣着上清华北大的我们,大多数是‘想多了’。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放弃孩提时的梦想,他们长大之后真的就考取了这两所高校之一。而其中的张莹嫇更是被清华大学降六十分破格录取,实乃吾辈楷模!

那是2009年的高考季,炎热的夏天并没有阻挡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张莹嫇对学习的热情,虽然她在过去的三年中,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甚至作为文科生的她,数学成绩经常拿150分的满分,英语也是从来不下140分,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学习。

而对于她之后高考去向,同学和老师们也认为她进名校学府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张莹嫇却从来没有骄傲,也没有对学习怠慢过半分,仍旧每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主动预习复习,晚上的晚自习也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

看着如此优秀又勤奋的学生,难怪她会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原来在2009年春节前一天,张莹嫇学校的副校长李俊就接到了清华大学招生组组长杨华中的来电,在电话中杨华中话里话外都是对张莹嫇的赞赏,并且当时就许诺在2009年高考时,会同意降低60分录取张莹嫇,并且学校的专业随便她挑选。

杨华中的这通电话并不是对张莹嫇的一种降低要求,反而是对张莹嫇的一种认可,因为在年初的时候张莹嫇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书面测试中考取四川省第一名。

因为实在太过优秀她还获得了教授们对她进行单独面试的机会,在面试过程中,这位不足20岁的学生,面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来的人生规划侃侃而谈,她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当时就令在场面试她的教授感到十分震撼,在面试结束后纷纷递上自己的名片,希望张莹嫇之后到清华学习时,能够多到自己的课上学习交流。

曾经的“学渣”

古人曾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也不例外,而张莹嫇便是学习中的状元,但是谁又能想到曾经的她也不过是万千学子中普通的一员呢?

她临近高考那个令人望其项背的高分成就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得到的,在她“成功”之前,相较于现在还算是一个“学渣”。

最初的张莹嫇数学成绩还没有如此“封神”,但是她却没有因为自己能够轻易考个一百来分,就放弃对自己的高要求,她不停地钻研各种公式,疯狂训练各种题型,长此以往下来她才有了数学经常满分的成就。

英语,文综也是如此,她对自己的要求之高从不是因为自己成为年级第一就停止,她的挑战永远是自己。

张莹嫇就是这样的勤奋上进,从高一到高三,一步步走来她变成了同学们眼里的“学霸”,老师们眼里的“好学生”,家长们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而这一切都是她用自己的努力与刻苦奋斗来的,如果说看了张莹嫇的学习状态,就认为她是一位只读“死书”的书呆子就大错特错了,在学习的同时,其他方面她都是均衡发展的,甚至还比其他同学都优秀。

从高一起,张莹嫇就连任了学校的两届学生会主席,并且在上任期间来锻炼出了普通学生没有的综合能力,这其中包括人际交往,遇事随机处理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和各类外宾接待,几乎每场大型活动都会看到张莹嫇的身影,甚至这些大型活动基本上都有她参与策划,组织,举办,而且每次活动都办理的十分圆满。

她的工作总是有计划性地完成,在工作期间也有自己一套法则,当日事当日毕,绝不拖拉,绝不迟到,绝不早退。

这样一位即优秀,又勤奋,还有能力的人才,无外乎清华大学在面试她之后不惜降低六十分,都要录取她了,可见人才永远是不愁没有人赏识。

小结:

张莹嫇成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之后,也并没有放弃对知识渴望的脚步,她照样沿袭了高中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步成长成一位能够独立面对自己今后人生的大人了,而属于她的学习神话,如今在许多即将面临高考的莘莘学子中流传着。

像张莹嫇如此优秀的人,仍旧十分勤奋努力,可见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努力。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一直安于现状,不去挑战自己的极限,那么我们也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何处。

1.《臆说历史 清华破格降60分录取,教授们还纷纷递上名片,她有什么过人之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臆说历史 清华破格降60分录取,教授们还纷纷递上名片,她有什么过人之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