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奉旨北上议和,因偶感风寒而导致旧病复发,一度出现“痰咳不支,饮食不进”的病重表现。《辛丑条约》签订仅两个月以后,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走向共和》中的李鸿章,虽然已经出现了“咳血”现象,但却表现出了悲壮的一面。

用一碗参汤保住精神吊住命,79岁的李鸿章毅然走向了谈判桌!

身为“首席谈判代表”,庆王奕劻进入会场并没有引起洋人们的关注,即使他主动示好、拼命打招呼;可等到肩负“赞襄职责”的李鸿章进入会场以后,洋人代表们立马返回谈判桌,郑重以待。仅就剧情而言,此时的李鸿章确实对得起“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正面评价。

李鸿章的“霸道”尚未结束,来到会场以后,他先点燃一根雪茄,然后给出安排:

“诸位请!老夫反客为主了,瓦德西元帅,这请坐二字应该你来说嘛!”

身为战败一方,此时的李鸿章显然处于被动一方,也就是所谓的“客”;可既然局面已经如此被动,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尽可能地为大清挽回损失,才能在谈判桌上尽可能的多争回一些!这就是李鸿章今日谈判的基本原则,不管对方如何带节奏,他都要始终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联军瓦德西元帅给出客套——“一样,一样”以后,李鸿章却并不准备领情,而是再次宣示了自己的主场:

“瓦德西元帅,此言差矣,主就是主,客就是客,不一样,大不一样啊!”

既然我已经“反客为主”,你们就准备好接受我的进攻,尝试一下主场优势带来的冲击吧!

瓦德西并不清楚李鸿章的真正目的,只想赶紧进入谈判阶段,急切地给出了开头语:

“庆王阁下、中堂阁下,各国的议和条款,不知二位看过了没有?”

可李鸿章并不这样想,一人单挑十一国代表,而且还是已经取得战争胜利的十一国代表,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谈判正式开始之前,李鸿章必须想办法挑拨对方关系,削弱对方力量。

更重要的是,八国联军虽然已经占据京城,但入侵地方的军队均已处在僵持状态;更何况,追赶慈禧太后的联军已经被挡在了山西;所以,李鸿章不着急!

“老夫初来乍到,这前排坐的都是老朋友了,这后排坐的却一个也不认识!瓦德西元帅,是否给老夫介绍一下?”

李鸿章到底是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他提出的这个条件也并不过分,瓦德西也不认为这场介绍会对谈判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自然不好拒绝。

介绍美国司令的时候,李鸿章问了一句:

“美国?美国建国有一百年了吧?真年轻!”

相较于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一个建国只有百年的国家当然“年轻”,李鸿章这句明显的讽刺势必会带动联军对美国的轻视。也就是说,李鸿章一句话就几乎剥夺了美国代表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介绍英国司令的时候,这位曾经受到李鸿章检阅的司令选择了主动讨好,问了一句,你还记得我不?再看李鸿章的反应——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

不记得了!

既然没有利用可能,李鸿章就直接略过,但这种语气中带出来的轻蔑,只会让高傲的英国人再次确认:眼前这位老者,不好惹!

介绍俄国司令的时候,李鸿章终于找到了分裂突破口:

你们俄国的卡西尼公使阁下跟我说了,他说你和在座的各位将军争论得很激烈,你们俄国誓死捍卫我皇太后宝贵的生命。对此,老夫很感激!

好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被李鸿章一句话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对面的联军集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

介绍日本司令的时候,李鸿章再在联军集团的软肋上狠狠砸了一拳:

老夫对日本方面对我大清政府的谅解,表示满意;老夫还听说,贵国军队已经宣布不参与联军对我地方省份的入侵,并与俄国一样,认为皇太后发布宣战谕情有可原。

紧接着,李鸿章还“阴险”地给出了一句暗示:

我们私下再谈吧!

注意,正是因为《马关条约》让日本占尽了便宜,才有了西方列强的眼红,才有了八国联军的入侵;现在,李鸿章又暗示了自己和日本代表的私下联络,势必会让别国代表心生猜忌。好了,原本关系就并不牢靠的联军集团让李鸿章一顿操作弄得稀碎!

按照“乱了敌人,好了我们”的战场原则,李鸿章已经先赢了一招,正式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意大利、法国和奥地利等国代表,李鸿章不想认识也不需要认识了。

好啦,好啦,瓦德西元帅,老夫老矣,你这样介绍各国的将军们,老夫记不住啊!

从刚开始的主动要求介绍,到现在的不耐烦,李鸿章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并随时变更自己的进攻策略和分化方案,让对手甚至连对话节奏都跟不上、掌握不了!

李鸿章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剩下的小国代表:我不需要认识你们,反正你们也只是跟在这些大国后面占点小便宜。

如此明显的羞辱,试问谁能忍受,谁又能服气?联军集团内部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

好了,谈判之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了,瓦德西再次开场:

今日要两位阁下来,是要听听你们对各国议和条款的看法!

李鸿章一听,笑了:

你们能听吗?你们会听吗?你们数万军队陈兵京师,荷枪实弹,对着我一个七十老夫,我的话你们听得进去吗?议和?这条款是议出来的吗?一群狼闯进了羊圈,会跟羊议和吗?笑话!

啥意思?

你们摆明了欺负人啊,这样的谈判根本没必要进行,我今天来也不是给你们谈判的!

一听李鸿章直接点破了联军的目的,瓦德西明显有些嚣张,直接回了一句:

中堂阁下,要听听你们的意见,是我们各国联军的礼貌,本来是不必的!

翻译一下这句话:这场谈判本来就是给你们面子,我们议定的和谈条件,你们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好了,面子揭开了,窗户纸捅破了,李鸿章也不用藏着掖着,也不必顾虑什么外交礼仪,直接给出了评价:

这才像是狼说的话!

强盗就是强盗,非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累不累啊!

瓦德西元帅,我的话你确实不必听,可我今天来了,确实有话要说!

再次强调了自己的目的——我今天不是来谈判的,因为没有意义,我是来告诫你们、陈述事实的!

你们不是要瓜分中国吗?瓜分中国就是制造义和团!你们清楚,我中国人安分守己,从来不爱惹事,可为什么这么多义和团起来了?因为你们洋人在我大清不守规矩,烧杀抢掠,太欺负人了!如果你们瓜分了中国,到那时候,这义和团会比今日少,还是会比今日多啊?会比今日多!会遍地都是义和团,会人人都是义和团,连老夫也都会是义和团!这后果是什么呢?

一句话,欺人太甚必将遭到反噬!这场战争本就是你们无理再先,如果你们继续得寸进尺,那就只有一个后果——逼着中国人同仇敌忾,人人成为“扶清灭洋”的义和团民!

一听李鸿章给出了威胁,瓦德西不高兴了,明确表示:

什么后果我们都不怕!

李鸿章再给出一波进攻,直接揭露了联军集团当前的尴尬境地:

那就是一个个娘子关之战!你真的不怕?

“娘子关之战”,一仗毙敌1800名法国士兵的光辉一战,打破了所谓“逢洋必败”的战场神话,迫使法国军队从娘子关退回了北京城。虽然这场战事的记录只有清军将领刘光才的孤证,战果或许存在水分,但可以肯定这场战事绝对让洋人吃尽了苦头也吸取了教训。

单独拿出“娘子关之战”。李鸿章就是要告八国联军:真逼急了,真打到最后,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瓦德西也清楚“娘子关之战”对联军造成的负面影响,赶紧解释“那只是个偶然”,可李鸿章却直接问及了关键所在:

偶然?你们为什么不接着打了?我皇太后、皇上到了陕西西安,你们接着追啊!为什么不接着追了?

既然是偶然,既然联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你们为啥停战了?为啥不直接追到西安,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捉拿斩杀呢?还是畏惧了,还是有顾虑了,还是有停战谈判的必要吧!

既然如此,那就别说你们开出的议和条件我们只能“听”的资格,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好了,讨价还价的权力争取到了,李鸿章开始切入正题,就“赔款”问题予以说明:

还有赔款,中日之战,我大清败了,赔了两万万两白银,不知何日还清,因为我国政府的岁收入是八千八百万,而支出是一亿零一百万,属于赤字财政!

一句话,我们没钱,赔不了你们那么多钱!

瓦德西作为联军统帅,自然不能认可李鸿章的说法,赶紧予以拒绝——我们可不管这些,要多少就必须给多少!强盗本性就是如此,只管自己,哪能顾得上别人。只是,瓦德西遇上了李鸿章,李鸿会让他知道“逼迫太甚”的直接后果:

你们当然不必考虑,但是你们要我大清赔偿十万万两白银,如此勒索必将导致我大清经济崩溃,到时候你们连一两银子也拿不走!

只是,面对这句威胁,瓦德西又耍起了无赖,直接回击了一句:

拿不到也要拿!

意思很明显:拿不到就抢,抢不到就占,占不到就杀,然后再自己动手搬空整个大清!

既然对话再次回到了最初的武装力量对抗,李鸿章也就直接放弃了劝说,先挑明瓦德西的强盗想法:

知道,知道,你们有手段,你们有枪有炮嘛!不给钱就打死你,是不是这样,瓦德西元帅?

然后,再给出自己的反击:

中国有句话,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我再告诉你一句话,我大清国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人们不再畏惧死亡,来自生命的恐吓还有意义吗?

不为任何人说话,仅从这句台词出发,剧中的李鸿章喊出了近代中国的倔强和不屈!数百年来,有多少国家虎视中华,想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窃取利益,可最后等着他们的就只有一个字——“滚”!无数前辈前仆后继,抵御外辱,不是他们不想活,而是他们不怕死;甚至,不是他们不怕死,是为了让后代能够不再受此屈辱而自愿选择毫不畏惧!

被逼到墙角的人,潜能无限;被逼到墙角的国家,战无不胜!

好了,利害关系、利弊权衡全都陈述清楚了,李鸿章可以给出自己的条件了:

好了,老夫今天也就这么几条:1、我皇太后绝不能在你们的祸首名单之中;2、赔银子,我大清没有多少银子好给;3、你们要瓜分中国,你们就来吧,只要你们守得住!如果你们非要杀我皇太后,非要把我大清逼进死境,那你们就来吧!我大清四万万臣民毕竟奉陪到底!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

1.《清朝那些人 走向共和:李鸿章用人参吊命,单挑11国代表,最后一次为大清发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朝那些人 走向共和:李鸿章用人参吊命,单挑11国代表,最后一次为大清发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1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