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01身体皮肤,如何破坏?

身体脱皮,受父母影响,不敢损坏,还有孝心的开始。(莎士比亚)。

这是《孝经》第一章里,开宗明义的一句话。

那要照这么说,古人真就一辈子不理发吗?

凡事无绝对。

《礼记》中就有说,婴儿出生满三月,就要安排剪一次发,把周圈的都剃去,只留下头顶的一撮。这一撮头发称为“鬌”,读如妥,如此即可防病消灾。

至于成年人,也不是一点儿都不修剪。据考证,中国在汉代就有了专职的理发师。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子弟们闲极无聊,崇尚阴柔伪娘风,很多人不但削发,还要“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也就是香薰、刮脸加化妆。

影视作品中的何宴形象

三国时的何宴,就是个高纯度的“妩白柔”。魏明帝曹睿怀疑他扑了粉,专找个大夏天请吃热汤面,想把他那一脸妆搞花了,结果人家小何本色出演,满脸大汗却不掉粉,反而“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看来这男人确实没化妆,但要说他平日里不理发修面,谁信呐?

当然,以上毕竟只是贵族圈的一种小众文化,普通汉族成年人,轻易还是不理发的,除非你摊上事了。

没错,这时候剪发就成了一种刑罚——髡刑。

今人很难理解,怎么这人犯了罪,把头发一剪就算完了?

因为古人认为,头发胡须指甲等等,都是人体精华所在,剪掉之后会严重危害个人生命与健康,而且作为父精母血,就这样被割了韭菜,对整个家族都是一种侮辱。这就好比,熊孩子犯了事,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念检查,是一种严重的精神迫害,可能还不如挨顿打更好受。所以司马迁认为,髡刑虽然比砍手砍脚这样的肉刑轻,但却要重于被鞭笞打屁股。

曹操曾以割发代替斩首而自罚

但要说明的是,髡刑并不是理秃瓢,而是剪成三寸左右的短发,而且有售后服务,随时长了随时再剪,也就是《晋书·刑法志》所谓的“发过三寸,辄重髡之”。

真正理秃瓢,要等到1644年。

清军入关后颁布了剃头令,一年之后,“倡议书”变成强制执行,推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Slogan,理发从这时起,才变成了“剃头”。以北京为例,在正阳门、地安门、东四、西四等要道路口,当时都设置剃头棚子,内供清廷圣旨,过往人等一律强制剃发留辫,不从者斩。

当时谁也不承想,后来换了民国,强行割辫子,剧情又照着重演了一遍。此是后话不表。

但话说回来,清朝以外的大多数时间,罪犯以外的大多数人,还是不怎么剪头的。这一头“烦恼丝”,该如何打理呢?

02 洗发水、护发素,洗完还要梳一梳

古人“洗”头吗?

这话真不能随便讲,古汉语考究的很:

洗脚才叫“洗”,洗手称为“澡”,洗头应该叫“沐”。那么洗澡呢?应当说“浴”。你要是穿越回去说“洗头”,那简直头脚不分、粗鄙不堪了。

《汉律》中就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上五天班就放一天假,回家洗头去。到唐朝,这个福利被拉长到十天,也就是“每至旬假……与百僚休沐”。

至于洗头用料,那才真叫一个讲究:

最早是用淘米水,后来慢慢有了皂荚、木槿叶、茶枯、猪胆、鸡蛋清、草木灰等等,因人而异。觉得皂角气味有点刺激?那你可以用味道清爽的木槿叶。觉得木槿叶不去油?那就选草木灰,干爽吸油。干性发质容易瘙痒?那就用茶枯饼,也就是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杀菌润发……

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干脆有这样的药方:大米、桐树叶、麻子仁,煮开五六滚,滤汁,每天一洗,可以治脱发。天呐,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得耗费多少粮食?

洗净了头不算完,还要打头油,古时候叫“香泽”,又分为单方香泽跟合香。

单方香泽是“纯植物、无污染”,像兰草、郁金香、蔷薇、茉莉等等,都可取材。有的是将花朵浸油,在阴凉处放置一段后,挤压提取,最著名的如桂花油,直到近代还多有使用;有的是上锅蒸,如清代的广东地区,“儿女以花蒸油,取液为面脂头泽”。

合香就更复杂了,需要专业人士和专门工艺,制成香胶或者香膏,堪称古代的时尚奢侈品。唐代文学家颜师古就描述过合香的做法,先“杂聚取众芳”,然后“以膏煎之”。

假如没有功夫洗头擦油,那经常梳梳头,也是极好的。

《黄帝内经》中就说:“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在古语中,梳齿稀疏,理顺头发用的,叫“梳”;梳齿细密,清除发间污垢用的,就叫“篦”。放在今天,其实都是梳头。

隋代《诸病源侯议》中也说:“千过梳头,发不白”。历史名人中有据可查者,苏轼同志早年罹患脱发,就是坚持早晚梳头,于是大有改观。慈禧老佛爷早晚叫宫女太监们给梳头,年逾古稀,还有不少黑发。

梳头比起洗头,确实省时间,但要讲究起来,一点儿也不省钱。

古人用的梳子,有金银、玉石、玳瑁、象牙、犀角等等材质,放到今天,都不便宜,更别提各种名贵木材的梳子了。唐代宫廷贵妇就流行用“犀梳”,就是天然犀牛角做的梳子,据说可以清热解毒,治疗偏头痛。平民百姓最多用一用牛羊角的梳子,温润不挂发。《本草纲目》还推荐黄杨木梳子,认为有凉血利湿之功效。

然而岁月无情,护理的再好,早晚也要白头。那怎么办?

染!

03 染发很潮,中国很早

最早在史书里有记录的染发者,是个大名人——公元初年的王莽。他早年篡汉,搞得天下大乱,但为表明自己年富力强还hold住,大概也为了冲冲喜,决定续弦一个皇后。婚礼时,隔壁老王已经68了,早就鬓发苍苍,只好掩耳盗铃,把胡须头发都染黑。可惜几个月后,老王就身死国灭。

老王身后的染发者,一定大有人在,因为东汉的《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了不少植物染发剂,那自然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黑豆

到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就贡献了一个绝招:醋煮黑豆,染发“黑如漆色”,效果一流。后世工艺不断改进,先把黑豆在醋里泡一两天,然后煮成烂糊,调成稠膏状,就能直接往头发上涂了。

最晚到唐朝,就出现了化学染发剂,是用胡粉、白灰,拌上鸡蛋清制成。据考证,胡粉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铅,白灰无非是氧化钙、氢氧化钙之类,这些物质一反应,会生成黑色的氢氧化铅,想来应该比烂豆糊好用,只是怕免不了对头发有腐蚀。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介绍的染发外用药已不下20多种,诸如大麦、针砂、没食子等等。

有人想变黑,也有人要变白。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开国皇帝徐知诰,早年“官二代”出身,所以年纪轻轻就当了宰相。他就怕自己面相不够老成,不好服众,就私下里服了药,竟一夜白头。宋朝时,一代名相寇准基于同样的心理,也这么干过。可惜这能白头的猛药,没流传下来。

但无论染黑染白,苏轼总归是反对的,他在诗里说:“膏面染须聊自欺”,也就是说,这面目都已经衰老了,把头发胡子染黑,也不过是自欺欺人,掩饰不了多少。

其实在苏轼的时代,对于白发、脱发者,还有更妙的补救绝招,那就是戴假发。

04 真真假假高髻发

中国人戴假发的历史相当悠久。春秋时期的鲁哀公,就曾在城头观望,见一女子头发甚美,派人强行剪了下来,要给自己的王后做假发。

到了汉朝,假发之风已非常盛行,珠崖郡(今海南岛)的地方官吏,施政风格简单粗暴,看到当地土著的头发黑又亮,竟下令将把人抓起来剪了头发做假发,结果引起民乱,一度将官府赶出了珠崖。

不过也难怪汉朝人要用假发,据《后汉书》所言,当时大众的审美风格是“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也就是说,要把头发挽束成一尺多高的高发髻,那才叫“潮”。假如你头发稀少,或者脱发严重,那怎么办?就只好找假发来凑喽。

其实不止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梳高髻都是“潮流刚需”。当然,清朝男子要剃发留辫,不在此列。

比如在唐代,就有兴盛的义髻产业,大量从东北地区和朝鲜采集人发,输送到长安,制作各种造型头髻的假发,使用时往往要垫上木头做的头冠、发垫等,以形成“高髻”的效果。

大唐盛世雍容开放,女性社会地位高,也创造了花样繁多的发式,诸如云髻、丫髻、螺髻、三角髻、惊鹄髻、百合髻、乌蛮髻、交心髻、丛梳百叶髻、双环望仙髻、反绾乐游髻等等等等,创意不亚于现代美发厅里的设计师。

花样繁多的大唐仕女发髻造型

到宋代,发髻继续向高空发展,当时流行一种“飞天髻”,高的令人担心,简直会被一阵风吹倒。陆游的《入蜀记》里说:“蜀中少女率为同心髻,高二尺……”,也就是说,经过一千年的发展,这宋代的发髻,已经比汉朝时高出一倍了。不用假发,真是堆不出来啊!

那就委屈了那些穷人家的女子,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一个成年女性如果急需用钱的话,这一头秀发可以卖到600文。

到明清时分,假发工艺越发成熟,城市中有许多专门制作和销售假发的店铺,有了特制的发托,可以调节发髻的高度,还可以用铁丝织环,外面用假发编成各种样式,号称“懒梳头”、“到枕松”等,名字倒也满有创意。

明代女子常见发式

康乾盛世的江南,流行高髻的“牡丹头”、“罗汉鬏”等,有诗云:“闻道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这就比宋朝又矮回去了。

一部古代美发史聊完,论起头顶上洗剪吹的那些事儿,也许,除了美图美颜之外,我们似乎也不比古人更多创意呢?

那么元芳,你以为呢?

【完】

读了历史就知道:古今多少事?心宽无大事。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1.《.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0068.html

上一篇

1.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有哪些专题之一人亡一国——汉唐的使节就是这么牛

下一篇

汉朝皇帝聚在一起,看看他们会说些什么––两汉皇帝群聊二

关于.汉朝短发怎么梳我想说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关于.汉朝短发怎么梳我想说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汉朝短发怎么梳相关介绍,01身体皮肤,如何破坏? 身体脱皮,受父母影响,不敢损坏,还有孝心的开始。(莎士比亚)。 这是《孝经》第一章里,开宗明义的一句话。 那要照这么说,古人真就一辈子不理发吗? 凡事无绝对。 《礼记》中就有...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古代不同时期的发型大赏,带着让人惊叹的美丽,你喜欢哪个朝代?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古代不同时期的发型大赏,带着让人惊叹的美丽,你喜欢哪个朝代?

.汉朝短发怎么梳相关介绍,门/可可 文章原创,照片来自网络,侵权被删除。 以下图片可能与历史有出入,存在争议,仅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即可。 华服之美不仅在于衣着的或飘逸、或华丽,发型在整个造型中存在的意义也至关重要,能够瞬间增色女...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汉朝短发怎么梳相关介绍,古人的发型是文化界长期关注的重要现象。发型不仅是时代特征和时尚的象征,也是各民族的区分标志。 从北朝到隋唐的中古社会,“剪头胡雏”的文物图像屡屡出现,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在当时以“...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古人发型趣谈:“束扎发髻”起源于何时?看发型就能识别小孩年龄

  •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古人发型趣谈:“束扎发髻”起源于何时?看发型就能识别小孩年龄
  •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古人发型趣谈:“束扎发髻”起源于何时?看发型就能识别小孩年龄
  •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古人发型趣谈:“束扎发髻”起源于何时?看发型就能识别小孩年龄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真以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且看古人的秀发潮流派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千古冲冠发,如何修剪如何洗?——古代洗头剪发趣闻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千古冲冠发,如何修剪如何洗?——古代洗头剪发趣闻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千古冲冠发,如何修剪如何洗?——古代洗头剪发趣闻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千古冲冠发,如何修剪如何洗?——古代洗头剪发趣闻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郁郁乎文哉”的周代,妆饰也是如此美丽:周代妆饰礼俗述略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郁郁乎文哉”的周代,妆饰也是如此美丽:周代妆饰礼俗述略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郁郁乎文哉”的周代,妆饰也是如此美丽:周代妆饰礼俗述略
  • .汉朝短发怎么梳专题之“郁郁乎文哉”的周代,妆饰也是如此美丽:周代妆饰礼俗述略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从武媚娘说起:中国古代女性最流行的“四大发型”

  •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从武媚娘说起:中国古代女性最流行的“四大发型”
  •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从武媚娘说起:中国古代女性最流行的“四大发型”
  • .汉朝短发怎么梳看这里!从武媚娘说起:中国古代女性最流行的“四大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