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Erliong Shadu遗址博物馆在河南洛阳燕石正式建成。
自著名史学家徐旭生于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学界已形成普遍共识: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都邑。在夏朝历史记载模糊的前提下,之所以还能够精准地判断出二里头是中晚期都城,其实主要还是依据商文化的上限来界定。
按照史书记载的脉络,夏朝时,商族还只是臣服于夏的一个族群,直到商汤灭夏,商才正式从方国升格为王朝。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商朝建立之初的考古学文化,那么这个时间上限自然就是夏朝灭亡的时间节点。
这是因为,每一个考古学文化都是由一定区域内的人群共同体在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内所创造、使用并遗留下来的,夏、商作为两个不同的群体和两个不同王朝的缔造者,其所呈现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是不同的。
比如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特色是以鼎为主要烹煮具,它的前身是什么考古学文化目前还有争议,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商朝的考古学文化脉络则相对清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分别是商朝建立前的下七垣文化,商朝建立时的二里岗文化(特色是以鬲为主要烹煮具),以及商朝中晚期的殷墟文化,这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
二里岗文化最早是在郑州二里岗遗址发现的,之后在郑州商城的基础上,考古工作者们又发现了年代更早的偃师商城遗址。二者都发现了宫城等建筑遗址,属于商朝都邑无疑。
根据碳十四测定,二里岗文化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1600年—前1300年,也就是商汤到盘庚这12位商王在位期间。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夏都的情况。根据2005年以来二里头遗址最新精度的碳十四测定,其绝对年代是公元前1750年至前1520年。
二里头文化共分为四期,一期的年代为公元前1750至前1680年,二期为公元前1680至前1610年,三期为前1610至前1560年,四期为公元前1560至前1520年。
由于偃师商城始建年代最早,与《汉书》记载的“尸乡, 殷汤所都”(汉代称呼偃师商城一带为尸乡)和《帝王世纪》记载的“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吻合,所以,偃师商城无疑是商汤的都城,或者至少是陪都和军事基地。
但这就带来一个疑问,偃师商城距夏都二里头只有区区6公里,如此近的范围内,同时出现夏朝和商朝的都邑,作为敌对势力,这显然是非常反常的。
于是,有学者推测做了如下两种推测。
推测一:偃师商城是商汤灭夏以后所建的陪都,目的就是监视夏遗民的举动,防止他们发生叛乱。
这个推测很快被碳14测年否定。根据碳14测年显示,偃师商城的宫城始建于第一期(文献记载称之为汤亭),绝对年代上限约为公元前1600年,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相当。这也就意味着,商汤修建偃师商城时,夏朝还没有灭亡。
推测二:二里头遗址原本就是商汤的西亳,所以在相距6公里外的不远处存在另一处商朝都邑,十分正常。
上文已述,二里头是夏朝都邑已是考古界的普遍共识,二里头和二里岗分别是代表夏和商的两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很难想象商汤会同时创造两种不同的文化遗迹。何况,偃师商城并未发现二里头文化痕迹,二者并无继承关系。
此外,根据中科院博士刘皓芳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人群的分子人类学分析,得出:二里头夏代人群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族、西北地区汉族及少数民族的遗传关系要比近在咫尺的偃师商城古人群的遗传关系更近。换言之,二里头和偃师商城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族群。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在夏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商汤就已经把都邑修在了距夏都6公里之外的地方,但夏朝对近在咫尺的威胁,似乎并没有做任何的军事防御准备。
文献中商汤灭夏的决战发生地在鸣条,而夏桀的逃亡地则在南巢。至于鸣条和南巢究竟在哪,目前还没有定论,或言鸣条在晋南,南巢在安徽。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鸣条在二里头附近。
这说明,夏朝并没有调兵在都城一带抗击商汤大军,而是做出了一副视而不见、坐以待毙的奇怪姿态。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二里头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或许能帮助我们揭开夏朝灭亡的真相。
考古显示,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时面积拓展到了300万平方米以上;第三期时持续兴盛,出现了宫城城垣和两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作坊开始生产作为礼器的青铜容器;第四期时,新的大型建筑依然在不断出现,宫殿区范围仍在扩大,宫城城墙及周围大路等均未见遭遇毁灭性破坏的迹象。
显然,在商汤营建偃师商城,再到夏亡商兴,作为夏都的二里头遗址不仅见不到任何末世衰败景象,反而愈发繁荣,未遭兵戈涂炭。
这跟传世文献所说的“商汤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忠于夏朝的葛、韦、顾诸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不符。
那夏都呈现出的“和平解放”景象,该如何解释呢?
一方面是历代文献对鸣条之战的言之凿凿,另一方面却是夏都呈现出的没有战争痕迹的景象,那么很显然,夏桀当时根本不在都城之内,也就解释了为何没有任何资料将鸣条的地望指向二里头附近。相反,商汤似乎与二里头夏都内的夏人达成了某种默契。
根据考古发掘简报显示,二里头遗址除一号建筑有毁坏痕迹外,其它建筑均在第四期时有扩建,第四期使用的新、旧宫殿建筑,面积合计多达17500平方米,贵族墓葬在增加,祷铜作坊发现的青铜器种类多,数量客观。
反观偃师商城,一期(商汤时期)所有宫殿建筑的面积合计为8130平方米,仅为同期二里头四期的一半,铸铜作坊的种类和数量也都很少,完全没有二里头遗址建筑的辉煌和气派。
不仅如此,二里头和偃师商城都发现了各自独立的祭祀设施,前者有坛、坎两种,后者只有坎而不见坛,这意味着二者祭祀对象有区别,商汤并未占有夏都,反而让其保留了一定的独立性,自己依然住在“简陋”的商城。
结合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夏桀统治时期矛盾重重,对下“斩刈黎民如草木”,对上则屠戮关龙逄等贵族阶层,甚至为一己之私,发兵灭掉了少康的母族有仍氏,这一行径直接导致了贵族阶层的反叛。
所以,通过伊尹的居中联络,商汤应该是与夏都的贵族达成了同盟,贵族仍然享受着旧有的待遇,可以继续兴工动土增设建筑。而作为交换,君主夏桀则被贵族赶出了夏都,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夏商的决战地会在鸣条。
1.《关于1商朝为什么要取代夏朝,你需要知道这些商汤都城离夏都只有6公里,夏朝为何坐以待毙?考古解密夏亡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商朝为什么要取代夏朝,你需要知道这些商汤都城离夏都只有6公里,夏朝为何坐以待毙?考古解密夏亡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6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