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器与茶事》辽保守故宫出版社2017年版
阅读笔记(总结方法详细)-不定期更新(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完成
前言和后期
一、前言:
品茶是生活、文化、艺术、时尚和人类的共同语言。
认识廖宝秀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也算不清有多少年。大概是从地出任秦孝仪院长(1921-2007)机要秘书以来,因业务接触,慢慢地从同事变成好友。近十多年来随她品了不少两岸好茶,认识了不少著名茶人、制茶人及制茶器名家,走访过不少茶器藏家;亦曾随她出席茶文化研讨会,探访名山茶园,甚至同走茶马古道,感受川茶背夫徒步入藏翻越二郎山的艰辛;还曾多次随她走访京都著名寺庙及将军幕府茶室、唐茶东传遗址、宇治产茶区及日本茶道传人武者小路千家茶室品茶。宝秀知行合一,是位身体力行者,她研究古代文人生活,便将宋明以来文人生活的读书、看画、品茶、赏花实践于生活中;走进她的居室,窗明几净,陈设雅致,尘埃不染;临窗设茶席,揽入窗外青翠及冬季盛开的白梅;茶器考究,花艺典雅,赏心悦目,茶未品,人已醉。宝秀做研究,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入窑址、探名瓷、觅幽泉、访茶舍、走茶山、品好茶。因研究历代名瓷,喜爱喝茶,便独具慧眼,挑出茶器,结合茶史,推而广之,深入茶文化研究;因为爱花,进而研究历代花器与花艺,成为插花高手,不但美化居家,更是多年来承应院景年节的插花人。她以复制的青铜礼器插的花艺,融合古今,寓意吉祥,成为迎春纳福的最佳年景。
1983年,秦院长为了推动“从传统中创新・艺术与生活结合”,在展览馆四楼视野最佳处设置“三希堂古典茶座”,推广茶席,深化茶文化研究。翌年出版《三希堂茶话》,刊载了宝秀第一篇谈茶文章《茶的冲泡方法》,介绍了台湾绿茶、青茶、红茶的冲泡方法及常用茶具,细说了烧器、茶壶、茶池、茶杯、茶托、茶海、茶则、茶荷、渣匙、茶罐及茶巾等等。从此,她结合茶器深入茶史探索,也开启了迄今三十多年的茶文化研究,每年均有相关论文发表,广泛介绍茶从药饮解渴,经过唐宋煎煮点啜,发展到明清冲泡慢品的过程,指出随着茶叶制法的改变,茶器的使用与品茗方式也随之变革,形成历朝历代不同的茶书、茶画、茶器与品茶风尚。宝秀深究茶史发展脉络,195年出版了专著《宋代喫茶法与茶器之研究》,根据茶圣陆羽(733-804)《茶经》、蔡襄(1012-1067)《茶录》、宋徽宗(1082-1135)《大观茶论》及《东京梦华录》等专论,结合现存及考古出土唐宋茶器与茶画,娓娓细说宋人的喫茶、斗茶风俗。2002年,宝秀延伸了她的研究,策划了“也可以清心一一茶器・茶事・茶画”特展,并编辑出版展览图录及制作宋代品茶三维动漫影片,获得大众喜爱,她的茶文化研究影响更为深广。2010年,她将历年发表的相关论文集结成《茶韵茗事——故宫茶话》,迄今已再版六次,说明此书深受读者喜欢。2015年12月,宝秀再以她厚实的研究成果,策划了“芳茗远播——亚洲茶文化展”,并主编主撰出版了图录,除了介绍茶的原乡汉地饮茶习俗及藏、蒙、满等塞外游牧地区民族常饮的奶茶外,研究触角更广及日本、闽南及东南亚;随着遣唐使、留学僧及商贾往来,品茶也传入日本,融合当地文化精神与礼仪,发展出一套严谨的日式茶道;到了明朝末年,福建僧人又将闽式饮茶法及宜兴茶器传入日本,结合当地文人生活形成“煎茶道”;同一时期,随着中国东南沿海移民足迹,饮茶习惯也传到台湾与东南亚;且跟着远航贸易,漂洋渡海,席卷欧洲,茶成为世人的共同语言。在“芳茗远播一一亚洲茶文化展”中,宝秀根据文徵明(1470-1559)《品茶图》,营造了明代文人品茗空间。宝秀指出:品茶,是生活,是文化,是艺术,是时尚,也是人类共通语言。
近年来海峡两岸茶界掀起了慕古思幽之情。当代茶席追求古代文人的生活品位,宝秀结合茶史、茶器、茶画的茶文化研究,成为显学,各地邀稿、演讲、访问不断,更多的爱茶人索购她的著作。为了方便内地读者,她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整理、改写新旧作品,编成《历代茶器与茶事》一书,以满足更广大的爱茶人。除导论历代茶事巡礼外,全书分唐宋茶事、明清茶事、茶事琐谈及茶事特展四部分,分享了她三十多年来深厚的茶文化研究,值得读者细读。
宝吉祥文史研究院院长冯明珠
2017年11月14日
二、后记:
犹记得1979年,初进台北故宫担任日文导览,带领多数来自日本各方专业贵宾参观展览,在1-2小时内讲解院藏文物菁华,需要全方位的文物知识,备课工作相当繁重。尤其日籍贵宾对中华艺术特别有感,为免捉襟见肘,见笑于访客,特别利用每日午休时间,到陈列室仔细观赏文物,累积了一些专业研究上尚未注意到的趣味问题。例如发现定窑“白瓷三系壶”流嘴上的“褚”字款识,向当时瓷器科的前辈同事陈擎光女史请教,她鼓励我撰文在《故宫文物月刊》发表,与同事分享研究心得。由于当时笔者正忙着赶写日本中国涂漆公司季刊邀稿《故宫青铜器》《故宫瓷器》及《故宫所藏宋代五大名窑》等日文简介,未能及时撰文。然被前辈专家肯定与鼓励,成为了日后投稿《故宫文物月刊》及其他刊物的主要动力。
笔者研究院藏陶瓷之余,平日喜好品茗、赏玩茶器、拈花植草及布石盆栽。1983年进入秦孝仪院长办公室佐理事务之余,多次奉命以杉林溪培植的牡丹策划《牡丹花造景特展》;也在近代馆中以“盆栽造景”“琴棋书画”及“茶与花”等策划布置陈设。由于盆栽与盆花造景,随着季节,每周须更替新鲜植木与花卉,并搭配院藏画幅意境,营造古今辉映情景,藉从传统中创新,点出造景的文化意涵。因此每每于周末“上山下海”寻找与季节相应,又能配合院藏书画、器物的植材。年间几无假期,偶发怨言,秦院长闻之告勉曰:“凡事不要畏难,要当做趣味去做,故宫文物中有太多古人的智慧精华,这是个知识宝库。”经此提点,加以个性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成笔者在往后漫长的研究岁月中,有作不完的课题,充满喜乐,至今仍觉幸运无比,乐在其中,喜欢分享个人对历代名瓷、茶器、花器等研究心得。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大半为笔者刊載于《故宫文物月刊》《三希堂茶话》《国文天地》或研讨会上发表的与茶相关的文章。《故宫文物月刊》上的茶文于2010年结辑成册以《茶韵茗事一一故宫茶话》作为“月刊쓰书”首辑出版。这是笔者在台北故宫任职近三十多年的研究、策展与游于艺的心得。此书幸运地得到2011年第三届出版佳作奖。而之前2002年笔者所策划并撰写的《也可以清心一一茶器・茶事・茶画》图录亦曾获得出版奖。
本书所录辑的即笔者近四十年岁月的研究点滴,它们的形成首当感谢老长官秦心波院长当年不厌其烦斧正拙文,以及历任月刊主编与前辈及同事们的相互切磋。此次得以再集结近年新作,由故宫出版社出版,意在极简,旨望将中国悠久美好的茶文化与众分享而已。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感谢王亚民院长、刘辉社长的大力支持,以及数位执行编辑朱传荣、刘玄等为编排事务辛苦奔波,编排校刊,于付梓前タ,特表谢忱。
另外特别加附一笔的是多年的同事好友冯明珠院长,拨冗为本书撰写前言,介绍笔者的研究历程,尽谢不在言中,感谢她的隆情厚谊。
廖宝秀
1.《3d动画宋朝看这里!《历代茶器与茶事》——前言与后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d动画宋朝看这里!《历代茶器与茶事》——前言与后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