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刘备曾在曹操麾下做事。胸怀大志的刘备一直装得平平庸庸,目的是防止锋芒太露被曹操杀害。有一天,曹操为了试探刘备有...
刘备的老祖宗被分配到涿郡建立侯国,但是因为推恩令的影响沦为平民,所以世代居住于涿郡。在二十四岁之前刘备都在涿郡,由于父亲早亡,跟母亲相依为命,由于贫穷一直受叔父资助,师承于同郡卢植。黄巾起义时受到大商人资助,起兵抵抗黄巾军。
黄巾起义时,由于刘备建立很多军功被任命为安喜县慰 ,不久因为朝廷淘汰精选军功的人求见督邮。但是督邮屡次不见,刘备气急之后鞭打督邮,弃官而走,这段在《三国演义》描述成张飞鞭打督邮。
弃官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一路逃至徐州,在徐州时遇到何进派毌丘毅募兵时加入其中。后来在下邳立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被任命高唐慰、高唐令。但是由于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投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御袁绍有功,被任命为平原令,后领平原国相。
入住徐州,入职中枢
在平原时,刘备还曾到北海救援过孔融,与孔融结缘。兴平元年,曹操为父报仇攻打徐州,徐州牧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刘备与田楷一起帮助陶谦,曹操也因为老巢被吕布偷袭回转兖州。徐州危机解除,刘备被陶谦表为豫刺史,驻军小沛协防徐州。
同年,陶谦病重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最初不愿意接受徐州,后在孔融、陈登的劝说下领徐州。
接任徐州后受到朝廷敕封,被曹操表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同时,吕布被曹操击败来到徐州投靠刘备。公元196年,刘备攻打袁术,吕布趁机偷袭徐州。
刘备久战不利后,如今徐州丢失又被袁术击败,落魄不堪。在糜竺的资助下回到小沛,同时暂时与吕布和解。
在后来的魏蜀吴三国的起家史中,曹魏占据北方大片土地,实力雄厚。江东孙氏建立吴国,经历三世,同样根基稳固。只有刘备的蜀汉政权,在前期一直“流离失所”,不断地寻求根据地。而刘备获取的第一块根据地,毫无疑问就是徐州。
黄巾之乱中,刘备和其他的“群雄”一样,起兵镇压黄巾军。黄巾军大将管亥攻打北海,北海太守孔融无力抵抗,向刘备求援。刘备一向以仁德著称,必然不会见死不救,于是亲率三千精兵前去解围。
几年后的公元194年,曹操率大军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不敌,再次向刘备求救。而此时,曹操大军的内部出了乱子。曹操的朋友陈宫背叛了他,并恭迎吕布。
曹操于是被迫撤军,徐州之围于是解除。而刘备也就此留在了徐州。一年后,徐州牧陶谦病重,见刘备仁德,将刘备任命为下一任徐州牧,随后去世。
获取徐州后,刘备实力大增。但这必然会引起当时其他势力的不满。于是北方的袁绍大举进攻徐州,意图彻底抹杀刘备势力。刘备不得不奋力抵抗,两方相持不下。
然而,意外发生了。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却是个反复无常之辈。他前后做过丁原、董卓的义子,却又先后害死自己的两个义父,是个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而此时的吕布已经被曹操降服。
曹操指派他率军袭击徐州。因为徐州大部分军队都被刘备带去对抗袁绍军了,所以吕布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徐州,很快占据了徐州绝大多数地区。刘备见状,无心与袁绍对抗,只得撤军防守。但在撤军途中,刘备遭受了袁术的伏击,部队溃散,这一战结束刘备失去了徐州。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只得投靠了曹操。而曹操也接纳了刘备,对他礼遇有加,并将它封为豫州牧。
但这样的安排也是有目的的。曹操很清楚自己虽然打败了吕布并将他降服,但以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他是不会彻底服从自己的。因此曹操利用刘备来制衡吕布,并对抗袁绍袁术兄弟,这样更可以稳定自己的地位。但在这样的安排下,刘备可以说彻底失去了徐州。
但刘备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但仔细了解一下失去徐州的过程,虽然因为曹操势力从中作梗,失去徐州几乎是必然,但战败的直接原因其实和刘备的结拜兄弟张飞有关。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早已传为佳话,关羽张飞皆是能征惯战、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且刘备对他们极为信任。而在张飞镇守徐州的时候,由于醉酒后鞭打了部将曹豹,导致曹豹怀恨在心 ,于是他私自勾结吕布,打开城门将吕布引入城中。由此观之,可以认为徐州失陷张飞应该负主要责任。
更严重的是,张飞在逃跑的时候将刘备的两位夫人都抛下了。后来刘备见到张飞,只说了两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言外之意就是,夫人丢了还可以再续弦,但兄弟死了那就像断了手脚一样,无法再续。这句话在后来成了黑帮的“金句”,意思也是“道上”的人,把兄弟义气看的重于一切。
一、《隆中对》中最大的隐患。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隆中对》震古烁今,刘备在听到后就马上采纳了这个战略方案,并把它当做自己未来的战略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刘备的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能够争夺天下的势力。
但是,《隆中对》里有一个致命的隐患,那就是对孙权的东吴势力认识不清。诸葛亮在向刘备定义东吴的性质时,是把它作为盟友来定义的。这是因为东吴拥有的实力强大,是刘备不能吞并的。所以诸葛亮建议把东吴作为自己的援军,来对抗曹操。
可是刘备、诸葛亮只是把东吴作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来看待,并没有把它当做自己统一天下的竞争对手。这种想当然的判断,给《隆中对》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当东吴作为刘备的盟友一起对抗曹操的时候,刘备的势力就获得发展。可是一旦东吴与刘备反目成仇,刘备在战略形势上必然会处于不利的状况。
刘备阵营的人对此并不重视,对东吴的战略诉求也毫不在乎。他们把东吴的牺牲看作理所当然,甚至对东吴百般贬低。在鲁肃活着的时候,双方的结盟还算稳定。当鲁肃去世后,主张武力夺回荆州的吕蒙和孙权一拍即合。他们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方空虚的时机,一举袭取荆州。至此,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产,一统天下的希望也因此破灭。
二、诸葛亮与赵云能否守住荆州。
关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刘备、诸葛亮等人入川后,关羽成了荆州的实际管理者。由于关羽过于自傲,他没有执行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使得荆州的局势日益恶化。
关羽在荆州和襄樊的曹军反复拉锯,对东吴却也恶语相向。他看不起东吴君臣,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态度。他谩骂东吴群臣是江东鼠辈,对孙权派来提亲的使者大骂自己的虎女安嫁犬子。在关羽的这种态度下,刘备的荆州和东吴不断发生摩擦,双方闹得剑拔弩张。
让东吴君臣如同芒刺在背的还有关羽的军事能力。关羽的作为当时名将,对东吴君臣不假辞色,仗着自己的能力欺压东吴。这让东吴君臣认为关羽不可靠,对己方有着兼并之心。吕蒙在劝说孙权武力夺取荆州的时候,就说如果自己一死,就没人能够对抗关羽。孙权因此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的决心。
那么,如果调走关羽,换诸葛亮和赵云来镇守荆州,荆州的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首先,荆州不可能轻易丢失。赵云这个人英勇善战,文武双全。他在长坂坡的表现,让曹军闻风丧胆。而且从赵云的军事生涯来看,赵云这个人在防守方面优势突出。
曹操向来是杀人不眨眼的,边让、孔融、杨修或者还有吕伯奢一家人,还有曹操屠过的那些城。孙权也是非常多疑,刻意的打压江东士族,逼死陆逊,晚年搞得东吴乌烟瘴气。刘备对待属下向来是非常宽容厚道,让人感叹。
徐庶、田豫离开刘备
徐庶母亲被曹操俘虏后,刘备体谅徐庶母子深情,放徐庶北归,投到曹操阵营。田豫少年时跟随刘备,后来因为母亲年老,求归故里,刘备涕泣与别说:“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如果是曹操,绝对不会放自己人到敌方阵营去,但徐庶、田豫都在曹魏做到了很高的官职。
黄权投降曹魏,刘备善待黄权家人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当然,刘备并不是没有杀臣子的记录,但这份名单只有寥寥四人:
1、张裕。张裕估计是刘备唯一任性杀掉的人了,但张裕也是自作自受。公元211年,刘备受刘璋之邀进入益州,刘备看张裕胡须浓密,就讲了个笑话调笑张裕,结果张裕反唇相讥,笑话刘备没有胡须(刘备不是无须而是无鬓)。
刘备取益州后,张裕也被任命为益州后部司马。但后来张裕先是反对刘备争夺汉中,刘备夺取汉中后,张裕又四处散布谣言,说刘备现在虽然得了汉中,但9年之后肯定会失去汉中,刘备忍无可忍,不顾诸葛亮求情,下令处死了张裕。
2、刘封。刘封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他是刘备的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
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关羽之死,和丢了上庸,让刘备对刘封非常不满。诸葛亮担心刘封以后会威胁刘禅,建议刘备早作安排,刘备于是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对此深表痛惜。
3、彭羕。彭羕起初在益州任书佐,但后来其他人向益州牧刘璋诽谤他,刘璋于是以“髡钳”(剃去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处罚他,并且贬奴隶。此时刘备入蜀,彭羕想投靠刘备,庞统和法正共同向刘备推荐彭羕。刘备多次命令彭羕传递军情和指示给诸将,表现都十分满意,日渐被赏识。刘备入主益州,任命他为治州从事。
彭羕自此变得嚣张自矜,诸葛亮对他礼待但心中并不喜欢他,多次密告刘备,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见诸葛亮这样说,决定疏远彭羕,又观察他行事,于是贬他为江阳太守。
彭羕见将被派往外地,心感不悦,与马超见面时又曾对他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刘备这个老兵痞子,没什么好说的)”“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听后大惊,彭羕走后以他的说话告发彭羕,彭羕于是被收监下狱。最后彭羕被处死,死时三十七岁。
然而到最后发现曹操有二心随即成为曹操的死对头,处处与曹操作对,最后郁郁而终。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荀彧还要选择搭班曹操呢?而不是归顺刘备,毕竟刘备可是中山靖王之后,皇家血脉啊。
说起这个,其中原因是真的让人无语至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那个烽火战乱的年代。
荀彧是当时大家族,更是朝廷重臣,荀彧还是那种死忠粉,哪怕朝廷坏到根子里,但还是忠于汉室。
当时的朝廷,被手握重兵的董卓霸占着,他们这些文臣是敢怒不敢言,虽说有废帝刘协在,但是根本没啥用,还是董卓说了算。
但曹操这个时候是真正的只想匡扶汉室,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忠臣。
而荀彧看到曹操这么正直,心说那交个朋友吧,等你成功咱俩一起匡扶汉室。
但荀彧还是小看了曹操,低估了他。曹操在把汉献帝接到许都之后,就彻底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但荀彧这个时候是不太看好汉献帝的,所以也就睁一个眼闭一只眼。这点从曹操开始祸害皇室,荀彧都没有帮助小皇帝说过一句话就可以看得出来。
再到后来曹操带领大军出征,荀彧留守许都,按照当时他手中的权力,完全可以把汉献帝解救出来,可是结果荀彧没有这样做,哪怕有人提醒他这是绝佳的好机会,他也没有这样做。
甚至到刘备打着解救天子的名字攻打许都的时候,荀彧首先不是帮助刘备,而是选择通知了曹操。
从这点上,我们就很纳闷,荀彧不是忠臣么?为何这样做?难道是假忠粉?
人家刘备可是打着解救天子的名义啊,就算不解救天子,刘备自身也是皇室血脉,加上当时刘备手里已经有了军队且还有大名鼎鼎的军师诸葛亮辅佐。完全可以跟曹操抗衡啊。
其实有不少学者认为荀彧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面上最终汉室,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为了自己那个小九九的。也就是总结两个字“权利”。
荀彧只是简单的想保全皇室不受威胁。在他的眼里,汉室刘氏只是一个皇帝代名词而已,让一个没有任何野心的去巩固皇权,自己就可以随意指挥。自己这个家族不就得到了保障么?而曹操就非常适合角色,没有野心,就算有野心,但曹操能力是不足的。荀彧自认为能掌控的了曹操。
尤其曹操在早期的时候确实让荀彧一度认为,曹操自己可以掌控,让荀彧看到了汉室皇权巩固的希望。并且曹操的能力如何,荀彧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想要兴复汉室他只能选择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