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曾对孙权进行过一次宏图规划,说:“乞与奋威(孙瑜,孙权之弟)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出自《三国志》)
意思就是:我请求,和你弟弟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带兵入川,擒刘璋,吞蜀地,驱张鲁,取汉中,然后西川和汉中就交给孙瑜坐镇,我立马跟西凉马超结盟,他为外援,我以荆州为根据地,双方夹击曹操,那时您就能当真正的“孙大帝”了。
虽三国正史也好,《三国演义》也罢,一提马超,几乎都是以他和曹操的渭南之战为开端,但实则早在赤壁之战刚结束时,马超就已经威震赫赫了,否则他如何能入周瑜的法眼?
因此,马超妥妥是吕布的加强版!之前一直被忽略,只因他远离中原主战场。
二、马超归降,刘备兴奋说了五个字
不信?那就看看对马超的评价,是不是有这么一句:阻戎负勇!(出自《三国志》)!刘备也曾表达出过相同的意思,称赞马超:信著北土,威武并昭!
既,马超是抗击犬戎、羌人的“天神”,揍得那些外族人见了马超就害怕,只一个动作,连忙臣服喊大哥!
换句话说就是,中原之所以能打成一锅粥,却能不被外戚侵扰,马超有大功勋!这也是为何《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世后,司马懿提议曹丕起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只让马超溜达一圈,就吓退了羌兵的根据所在。
可想而知,这样一位曾威震天下的诸侯,选择认刘备当大哥,会造成怎样的震撼。完全是给刘备脸上贴金。就更不要说,当刘璋得知马超投降刘备后,吓得二话不说,选择开城投降了。
为何?不是因刘璋意识到外援张鲁指望不上了(马超是张鲁派来救援刘璋的),真正的原因是,川人最懂羌人等外族的厉害,西川离这些外族最近,马超早就如神般的存在了,故而这才可能产生“城中震怖”的效果,吓得刘璋立马投降。
也就是说,谁厉害,都来自于切身感受。曹操对于西川来言是江湖传说,都说他厉害,没切身体会。但羌人等外族却是实实在在的,马超都能揍得他们畏惧如天神,西川能不恐惧马超?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刘备得知马超归降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高,张口就说了五个字:我得益州矣!
这就是刘备美好的回忆的开端,当年马超归降,不但面子上增光无限——诸侯归降,等于认可了刘备。你让奋斗了一辈子,总寄人篱下的刘备,如何不兴奋?同时,马超一出,成都投降,不但避免了人员伤亡,只经济账一算,刘备就赚大发了。
诸葛亮这才连忙写信安抚,代表刘备表态:放心吧,马超动摇不了你的地位。
至于张飞,他的地位最超然。上面有关羽,看关羽就行了。而《三国演义》中,则安排了他跟马超的大战,因此对张飞来言,他是认可马超的,不会为这事操心。
同时《三国演义》由于极力塑造赵云,故而马超归降,也给了赵云一定意义上的冲击,《三国演义》也不得不展现一下赵云的态度。
那么赵云是如何做的?直接炫武力,刘备和马超喝酒时,有敌将来犯。赵云曰:“某愿往擒此二人!”言讫,上马引军出。玄德在城上管待马超吃酒。未曾安席,子龙已斩二人之头,献于筵前。马超,倍加敬重。
《三国演义》的这个安排,是为日后的“蜀汉五虎将”做铺垫。毕竟正史中,蜀汉只有四方将军,赵云未在其中。突然在《三国演义》里,要跟马超平级,就必然要让两人都互相认可。
四、刘备为何不重用马超?
刘备一句话便让诸葛亮一身冷汗,过后诸葛亮:幸好我会说话!
诸葛亮的才华是非常大的,并且他在荆州的武林人士之中也有一定的名气,但是诸葛亮终究是一介白衣出生。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隐居在襄阳,这期间诸葛亮经常做的事情便是读书或者拜访亲朋好友,但是就是这么默默无闻的一位小人物,却要刘备三次到家门前来请他,这究竟是何等的傲气。要知道这是三国历史中为首例也仅此一例,若是要追溯到历史中也是非常寥寥无几的个例。
对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这件事来说,有些人认为诸葛亮这仅仅是在考量刘备是否是诚心的罢了,其实此话不尽然,当时的诸葛亮很大可能性是看不起刘备的,因为在当时的刘备身上确实看不到什么宏图大业。但是刘备那么诚心地请诸葛亮可谓事不过三,如果诸葛亮一直逃避这件事情的话,说不定当时的刘备有可能一剑将他杀了。
在诸葛亮帮助刘备的这段时间里,也很用心的帮刘备规划好将来的各方面的战略部署,诸葛亮下山之后,他便通过“火烧博望坡”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就连当时的张飞和关羽对诸葛亮也是佩服不已的。
自从诸葛亮来到刘备身边之后,不知道是不是刘备的运势到了,那时曹操大军南下,这一场战争对当时的刘备来说可以说是一场灭顶之灾。但今时不同往日,刘备有了诸葛亮的助攻、谋划,结局就大不相同了。
在对阵曹操的这场战疫之中,诸葛亮先是将刘备的军队退走至江夏,在军队临走的时候,他还埋下了伏兵设计水淹、火烧了曹操军队。
之后诸葛亮还以使者的身份去了江东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希望两人可以合作共同对抗曹操,之后与周瑜的合作可谓是斗智斗勇,用火烧赤壁这一计打败了曹操。
曹操尝到失败的甜头之后,诸葛亮便立马采取计策袭取周瑜将要即将攻下的江陵,他还识破了周瑜的灭虢计策,还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终于临死之前周瑜还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
这时刘备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之后他们便开始谋划西伐巴蜀的计划,刚入川的时候,刘备便折了自己的庞统,当时驻守在荆州的诸葛亮便对关羽叮嘱道“东联孙吴,北抗曹操”,等到张飞以及赵云等将士到川支援后,便顺势拿下了成都,到后面参加了汉中争夺战之后,很多传承都劝刘备称王。
因为那时候的刘备已经坐拥汉中,西川和多半荆州,不然这点地盘还比不上曹操,但是如果与江东的孙权来相比,这时的刘备实力已经是相对雄厚的了。
这个时候关羽正在北边讨伐襄阳和樊城,荆州的统一已经指日可待,但是孙权在这个时候却指派了吕蒙去袭取了荆州,从而导致关羽败走之后被杀害,丢失荆州后刘备元气大伤,那时的蜀汉政权也在走下坡路,被在得知关羽被伤害的消息之后,便要举全国的兵力去讨伐吴国为其报仇,但是却被陆逊击败,这个刘备只好将兵退到白帝城。
荆州市非常的战略部署要地,由于荆州州的丢失以及张飞关羽败亡以及夷陵之战的大败,这一桩桩一件一件导致当时已经得到新生的季汉政权面临着内外交迫,这个时候刘备还生了一场大病,这个只依靠个人魅力建立起来的国家。
在此时已经是摇摇欲坠的状态,刘备虽然非常清晰的知道诸葛亮以及其他群臣对自己十分忠心,但对自己儿子对自己忠不忠心却不敢保证。
“称之曰能”,出自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
这句话的主语是刘备,诸葛亮的原文是:先帝称之曰能。
而这个被称赞的对象是向宠。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向宠是何时加入刘备集团,但可以知道的是向宠在刘备在位期间担任过门牙将军的职位。
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解释:门牙将军,是刘备的发明,是一个在层级不上不下但在关系上亲近的“杂号将军”职位。
赵云就曾任牙门将军。
而在《三国志》中,向宠是没有传记的,只是在向朗的传记中提到了四句话:
其一,向宠是向朗的兄长的儿子;
其二,向宠曾经跟随刘备东征孙吴,结果刘备兵败溃不成军,而向宠的队伍却严肃整齐而无溃散;
其三,刘备下世,刘禅继位,向宠被任为中部督,守卫中央;
正因如此,即将出师北伐的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时便说:向宠将军性格好、做事公正,当年追随先帝时先帝就称之曰能,如今大家也推选他为中部督;所以,臣以为,臣走之后,军中的事务陛下可以多问问向宠将军,这样军中才会和睦,大家也会各得其所。
原文是: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其四,便是向宠之死,向宠是在公元二四〇年去世的,这时候离诸葛亮下世已经过去七年了;向宠是死在征南蛮的过程中,史书仅记载了七个字:征汉嘉蛮夷,遇害。
这几乎就是向宠整个的一生在浩瀚历史天空中留下的痕迹。
而根据上述的四条记载,我们完全可以认为:
其一,向宠带队伍的能力比统兵出征的能力更出色;
其二,向宠之所以队伍带得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性格好且做事公正,叫“性行淑均”;
入主益州之后,有了地盘和底蕴的刘备,为了安抚和酬劳那些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众多属下,于是就大肆封赏群属。
而在这些下属当中,位列首位的既不是诸葛亮这个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的军师,也不是刘备义结桃园的两位兄弟关羽和张飞,而是糜竺这个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的中庸之士。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汉末三国的选拔制度——察举制。什么是察举制呢?它是汉武帝期间确立的一种选拔制度,由地方上的官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并上报,然后由国家考试、任命。
它的出现打破了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度、军功制度,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选拔人才方式上的突破性进步。而在察举制当中,有一科目叫举孝廉,就相当于后来科举制度和进士科的关系,所谓孝廉就是秉持孝道、品行廉洁的意思。
刘备,字玄德。二十四岁时聚众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以军功授安喜县尉。此后,便活跃于郡守州牧之间,曾任高唐县令、平原相等职。汉献帝初年,董卓专权,关东州郡兴兵讨伐, “备亦从军讨董卓”。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刘备被迎去主持州事。不久,被封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起兵仅十年,刘备就据一州之地,可合步骑十万,成了当时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刘备力量的崛起,引来了其他军阀的攻击。建安元年(196年),袁术发兵攻刘备,吕布趁虚袭下邳。刘备失去徐州,妻室被掳。后“求和于吕布,布还其妻子”。不一年,刘、吕又相攻伐,刘备败走曹操处。曹操“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结果刘备败北,妻子再次被掳。曹操亲自出兵,生擒吕布,刘备才复得妻子。建安四年(199年)冬,刘备叛离曹操,拥兵自立。曹操立即派兵攻打,不克,便亲率大军征讨。“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掳先主妻子”。刘备去投靠袁绍。曹操又派兵穷追猛打,刘备又败,逃奔刘表处。
刘备自登上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后,就引人注目。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他认为刘备堪称“天下英雄”,而袁绍之流不足挂齿。有人认为,这是曹操酒后戏言,或者只是试探刘备有无雄心大志的说法,而纵观曹操说这番话的前前后后,可知这是曹操真言。
刘备作为“天下英雄”,不只受到曹操的尊重。他战败去青州,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礼遇隆重。他失势逃到荆州,刘表亲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他与东吴结盟,孙权“固好”。这些待遇,足以说明他的身份。
宣示自身的“正统”地位
刘备的蜀汉政权,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割据政权。除了皇帝姓刘、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之外,与历朝历代割据大西南的那些所谓“王朝”并没有本质区别。但刘备并不承认自己是割据政权,自始至终、他一直都打着“大汉忠臣”和“大汉正统”的旗号!汉献帝刘协在位时,他自诩“大汉忠臣”;汉献帝退位后,他就是“大汉正统”。所以,直到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投降,蜀汉政权的国号一直都是“大汉”、而非“大蜀”或“蜀”,蜀汉只是后世史家为区分方便而造出的名称。当然,也有管蜀汉叫季汉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不是刘备自己取的国号,他一直都打着“大汉”的旗号,从未“自立门户”。
中国古代最讲究程序,刘备一个远支宗室,是不能直接“继承”皇位的,他必须有个“跳板”,就像当年汉宣帝刘询首先被册封为阳武侯、之后再以宗室列侯身份继承皇位那样。而刘备通过接受“劝进”获得的“诸侯王”身份,正是这个“跳板”。汉献帝在位时,刘备一直打着“大汉忠臣”的旗号,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僭越的,因为这是他安身立命的资本!可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如果刘备再以“大汉忠臣”自居,那他就只能向曹丕称臣。所以,他必须自己当皇帝。可汉献帝已经“禅位”了,怎么办?只能认定曹魏的“受禅”是非法!既然曹丕是非法搞掉了汉献帝,那作为大汉宗室的刘备便可以延续“大汉正统”。于是乎,一场“游戏”上演了,群臣“劝进”,请刘备挑起大汉王朝的重担。刘备“心不甘情不愿”地“勉为其难接受了”。于是,刘备便拥有了“正统”地位。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场自说自话的“游戏”而已……在曹魏方面,曹丕不也自吹自擂“大魏受汉传国玺”来着呢嘛,都是一个德性……
既然是一场宣示“正统”的游戏,刘备自然要选一个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称号”。自称“蜀王”或者其他什么王,无异于是公开承认自身是“割据”或“偏安”。唯有汉中王不同,当年西楚霸王分封诸侯,汉高祖刘邦就被项羽封为了汉中王!选择这么个“称号”,刘备之心与司马昭一样——“路人皆知”。接下来连暗示都不需要暗示了,蜀汉群臣心知肚明——“咱接着劝进吧……”说白了,刘备之所以选择进位汉中王,依然是在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宣示他的汉中王来自老祖宗刘邦、他就是“大汉正统”!至于汉献帝退位之后是死是活,刘备已经不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