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备而论,便拥有着两位顶级保镖。这两位保镖均是忠勇兼备,对刘备极其忠诚,故而深得刘备信任。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位:赵云
尽管赵云有着上述两次英勇之举,但这对刘备只能是算作个人恩情,而非可以视作战功。故而,赵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未受到提拔,而仅仅只是担任着留营司马、翊军将军等职,实际上只是发挥着保镖的作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赵云官职不算太高,但毕竟是跟随刘备较早,且对刘备有恩,故而深得刘备信任,成为继关羽、张飞之后的又一位心腹爱将。
第二位:陈到
与赵云相比,陈到的名气显然小得多,以致很多人对他并不知晓。故而,对其大体介绍如下:
陈到,字叔至,是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人,亦是刘备的一位重要保镖。根据《三国志·杨戏传》所载:
(陈到)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
由此可见,陈到此人的最大特点,便是忠勇。而忠和勇,正是保镖必须要具备的两个必备条件。正因如此,陈到成为了刘备十分信任的另一位保镖。
魏蜀吴时期曹操时可称之为刘备生平最大的敌人,曹操虽为汉丞相,但若不是但是民心倾向汉家天下,曹操早已取代傀儡皇帝从而称帝。据文献记载,曹操也有要颠覆汉朝统治的意图。正因为如此,刘备匡扶汉室的愿景恰好与曹操目标相违背。因此,二人可以称之为生死之敌。
既然是生死之敌,二人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而这场战役就是被称之为“汉中之战”的战役。汉中之战中,五虎上将中的黄忠在战役开始斩首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可谓首战告捷,后刘备又占据极大的优势,所以曹操率大军奋力与刘备交战,但最终还是落败。刘备成功收回汉中,保住了蜀汉的要塞
虽然刘备大胜而归,可真正了解刘备的人都知道,此时的刘备并不是十分高兴,甚至还表示出不满。这就还要从黄忠把夏侯渊斩首时说起。黄忠斩了夏侯渊,毕竟也是大功一件,可刘备却在当时说了一句仅仅杀一个夏侯渊算什么本事呢?刘备为什么对黄忠如此冷漠?接下来我们就分析分析。
其一,蜀汉与孙权发生矛盾,两国都在争夺荆州
公元214年刘备拿下益州,但并不遵守此前他与孙权的约定——返还荆州。此时的孙权不得不只派吕蒙能夺占荆州。恰巧此时曹操已经攻取汉中,刘备不得不提防曹操,防止其进一步发动战争,而与孙权再次商议平分荆州。但曹操却恰恰在此时退兵,并请夏侯渊等将领镇守汉中。
其二,鲁肃去世
鲁肃是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他也是孙刘联盟的提起人之一。因此,孙刘联盟的成立还需要鲁肃从中周旋。当时刘备与孙权已经产生裂隙,而鲁肃的去世更加重了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因此蜀汉与东吴局势一度很紧张。
其三,蜀汉基本完成改革
取得益州后,刘备加紧了蜀国体系的建设,并且将蜀汉内部各个利益体关系处理得还算可以。但是以刘备身世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而此时刘备最大的敌人便是曹操。孙权此时对刘备并无什么想法,所以可以置之不理。因此,为了遏制曹操的发展,刘备准备主动进攻曹操,这次战争的地点就选在了汉中。
而当时要攻取汉中,必然得经过平阳关,但由于夏侯渊坚守平阳关,刘备必然久攻不下。因此,刘备决定绕过平阳关,但此时的夏侯渊得知后,即刻带兵进攻刘备。在两军对峙期间,刘备军师法正出谋划策,利用计谋在定军山上以围魏救赵的方式,在半路上派黄中伏击夏侯渊。最终黄忠冲入阵中,将夏侯渊斩落马下。
在得知夏侯渊斩被黄忠斩杀后,刘备却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我们分析一下这句话,此话中“魁”才是刘备真正想要消灭的目标,显然夏侯渊并非此“魁”,而刘备心中的“魁”也仅仅只有曹操一人。当时刘备想,只有将曹操击溃后,孙权便可不攻自破,可见曹操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首先不是刘备、孙权。刘备、孙权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刘备更是曹操的一生之敌。不过,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曹操就曾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过: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
这句话是对刘备的肯定,也是自己的自信。既然刘备是曹操的一生之敌,曹操也早就知道刘备暗藏大志,为何不早说杀之而后快,这也许就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孙权也在孙策去世后,成为江东的统帅,而赤壁之战使三国鼎立形成,曹操无法统一天下。可曹操却对身为对手的孙权有着:“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说明曹操不仅不恨孙权,反而对孙权有一种喜爱的情感。作为竞争对手的孙权,也没有对曹操本人做出什么伤害过。
其次也不是司马懿。这里有人就会问了,司马懿偷走了曹操打下的江山,为什么不恨?那是发生在曹操去世后的事了,曹操在时,司马懿还是安守本分,不敢逾越的,毕竟他也承认过,曹操是他一生中最怕的人。所以曹操对司马懿也是没有恨的,毕竟他也不知道司马懿后来发动兵变夺取曹家江山。
曹操最恨的三个人:一个杀了他的父亲,一个害了他的儿子
第一:陶谦
古人云: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陶谦不仅杀死曹操的父亲曹嵩,还灭曹嵩一家满门。曹操在有自己的地盘,并且掌握朝廷后,他的父亲就带着一大家子人来投奔。可没想到路过徐州的时候,陶谦的手下见财起意,杀了曹嵩一行所有人。最终曹操攻进徐州也是直接下令屠城,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有多恨陶谦了。
第二:张绣
张绣先是投降曹操,然后趁曹操不注意偷袭,还击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以及侄子曹安民。不过这也是曹操本人的问题,曹操在接受张绣投降后,就迫不及待想接纳张绣的婶婶。张绣气不过,于是晚上发动偷袭,最终曹操大败,损兵折将。
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后来张绣又投降曹操,还得到曹操的重用,也立了不少战功。但曹操也只是为了做给世人看而已,后来曹丕继位后,就直接逼死张绣,张绣死后,曹丕也没有放过张绣的儿子张泉。最终除掉张绣家族所有的势力。
第三:孔融
没错,这就是我们从小熟知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曹操为什么恨孔融呢?孔融对曹操傲慢无礼,曹操改革,孔融反对。曹操禁酒,孔融反对。不管曹操说什么,他都反对。作为大汉一把手的曹操,手下有个孔融处处打脸自己,换谁都不好受,孔融也是一副,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的我的样子。
为什么干不掉呢?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名满天下,一旦动了孔融,那么曹操肯定失去天下士子的人心,而后人心向背。这是求贤若渴的曹操不希望的局面。因此,只能忍住,这一忍就是十二年。最终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忍无可忍了。
在东汉末年,原本刘备的势力是最弱的一股,经常过着既然离下的生活才能拥有立足之地,但是也常常被人驱赶,所以就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但是自从他听了徐庶的话后选择三顾茅庐去拜访诸葛亮,不久后就成功逆袭,不但得到了荆州,而且和曹操孙权一起三分,天下虽然说力量依然有些弱,但是也是三国之一。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随后他的势力会变得更加强大,尤其是在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之下,又收服了蛮夷,与此同时,习俗也有了五虎上将,支撑不过到此为止,蜀国的视力也慢慢的变得强大起来。
一、关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就在三分天下的局势稳定之后,关羽荆州的镇守问题,关羽也是自信满满,骄傲自大,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韧性以及骄傲性格的缺点,不但拒绝和东吴孙权联姻,而且还认为自己的女儿为虎女儿,孙权的儿子为犬子,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他目中无人,常言道骄傲的兵始终都会被打败,于是就有了关羽开始败走麦城的故事,随后又被俘虏被杀,张飞性格突变,所以被部下割了首级,刘备为了给自己的兄弟报仇,所以被火烧连营,也一病不起兄弟三个人陆续离开人世,西蜀刘备的鼎盛时期也算是过去了,变得烟飞云灭。
二、曹操比较注重兄弟情
当然也有人觉得蜀国有诸葛亮坐镇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的确如此,诸葛亮虽然说聪明绝顶,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收服关羽,所以很多时候关羽的军事决策也是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不对称的,如果关羽华容道播放,曹操镇守荆州对松前公然怒骂,如果不满五虎上将的人选,等这一切诸葛亮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因为在刘备心目中,觉得关羽和张飞始终都想过诸葛亮的位置。
如果刘备责备张飞和关羽的话,那么关羽究竟为什么会突然违背诸葛亮的方法,因为他背后有强大的人支持,那就是刘备的大哥,因为他知道在关键时刻刘备的心里只有张飞和关羽,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当刘备一意孤行要为张飞和关羽报仇的时候。诸葛亮也是煞费苦心劝说不下。正因为刘备关羽张飞是一个团体,所以诸葛亮也是被一直排挤的,诸葛亮虽然说在很多决策上是正确的,但是按照这种决策也是能够取得天下的,但是没有人能够去执行,也是白费力气。
三国演义在我国传播度极广,大部分国人都知道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从桃园结义开始三人便同生共死,即便经过了诸多磨难,但他们的友情从未破裂,更被后人无数次歌颂。有一次三人面对困境,慌乱之下张飞逃命时忘记了刘备的老婆,面对这样的情况刘备仅仅说了两句话,却成了现代黑帮的经典名句。
张飞本是一位普通的屠户,家中有一些余钱,结识了刘备和关羽,三人脾气相投,经过一番交流之后在张飞家后面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开始了传奇的人生。虽然三兄弟在乱世中起点较低,但是他们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彼时黄巾军四处作乱,三人便选择了参军剿灭黄巾。
凭借着一身的本领,三兄弟在战斗中屡次立下大功,如果在以往可以获得许多封赏。可惜汉王朝内部早已腐朽,根本没有给功臣应有的待遇,三人依然是地位卑微,仅仅凭借着刘备和公孙瓒的关系成为了平原的县令。
不过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董卓进京独掌朝政,引起各地诸侯的不满,许多人都想要除掉董卓。于是在曹操和袁绍的号召下天下诸侯放下彼此之间的纷争,团结起来讨伐董卓。刘备早有报效汉室的决心,面对董卓的暴政自然不满,于是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在战斗中三兄弟表现出色,各地诸侯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这也给刘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诸侯联军的进攻下西凉军难以抵挡,最后选择退守长安。彼时各地诸侯也因为彼此利益分配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内部矛盾,诸侯联军也宣告分解。
联盟破裂后诸侯都回到了各自的领地,刘备自然也回归平常生活。然而很快意外便发生了,徐州牧陶谦的一位手下出于贪念杀死了曹操的父亲,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曹操,带领大兵进攻徐州。陶谦年事已高,根本无力抵挡强大的曹军,只得向各地诸侯求救。
刘备深知陶谦是仁德之君,十分受人爱戴,于是决定前往救援,然而他的手下根本没有多少部队,即便前去也是杯水车薪。不过彼时曹操的大后方遭到了吕布的袭击,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退兵,徐州也得以保全。
解决了燃眉之急后陶谦对刘备的到来十分感动,他认为刘备是一个真正可以托付的人,于是不久之后便将徐州赠与了刘备,三兄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曹操便击败了吕布,吕布只得转投刘备,求一个安生之所。
刘表病逝让所有人始料不及,蜀地被刘琮、刘琦以及刘备三人瓜分。从实力来看,刘琮实力最强,刘琮、刘琦争权夺地也给曹操“时不我待”的错觉。抓住可乘之机变虚为实攻占蜀地。刘琮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曹操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内部来看,虽然刘琮单独对刘琦、刘备都能构成优势。但刘琦一旦和刘备联手,刘琮短时间内绝无胜算。外部来看,曹操大军压境,孙权虎视眈眈。综合内外部环境来看,刘琮投靠曹操不仅是为了发展,更是为了生存。
曹操刚刚统一北方,实力最强。只有投降最强大的曹操,刘琮才能解决近在咫尺的隐患。世人都有一个习惯——仇恨与自己争名逐利的亲人,这种恨意已经超过了对外人的恨意。换位思考下,当时刘琮最真实的想法是,“刘琦,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咱俩一拍两散,我去投降曹操”。
荆州的丢失
要了解诸葛亮和赵云能不能守住荆州,我们先要知道荆州是怎么丢的,为什么丢的?
演义中,荆州的丢失和诸葛亮、关羽二人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亮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荆州之所以被东吴偷袭成功,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关羽的主力并不在荆州,他们跑去打樊城去了,所以才会留下一个空虚的后方,被人趁虚而入。正史中,并没有交代关羽为啥去发动襄樊之战,到底是谁下的命令。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明确给出了下命令的人,这个人就是刘备,而刘备是听了诸葛亮的建议!
原文: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
看吧,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建议刘备,让关羽去攻打樊城的!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刘备集团才刚刚打赢汉中之战,损耗颇大,为啥要在这个时候又让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呢?这摆明了就不是一步理智的棋啊?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干,也是有正当理由的!当时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于是开始盘算着称王的打算了。而当他汉中王的称号报到汉献帝那里时,顿时惹得曹操大怒,当年刘备可是被曹操踩在脚底下的人物啊,现在竟然敢称王,这不是打曹操的脸吗?于是曹操受不了了,当即决定发兵攻打刘备,要在汉中再和刘备干一次,打击刘备的嚣张气焰!
之前的汉中之战曹操已经大败了,如果此次贸然出兵,其实也并不一定能够击败刘备,所以司马懿立马站出来阻止曹操了。司马懿给的建议是联合孙权,图谋荆州,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刘备的主力调往荆州,之后曹操再派人去打汉中,这样的话汉中应该就比较好打下来了。实话说司马懿的这个计谋还真是不错的,只不过谁都没想到,原本是假意图谋荆州,实际图谋汉中的作战计划,最终演变成为了荆州的生死战,令众人大为意外!
曹操准备联合孙权攻打荆州的情报被刘备给知道了,于是刘备找来诸葛亮商量,最终诸葛亮建议让关羽出兵攻打樊城,以此来震慑东吴和曹魏,使得两家不敢联手。诸葛亮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没想到东吴对于荆州的执念竟然如此大,竟然不顾大局选择偷袭关羽,最终酿成大祸。实话说,若不是诸葛亮让关羽去攻打樊城,关羽就坚守在荆州,估计东吴也不可能打下荆州的,毕竟东吴军队的攻城能力实在太差了,当年孙权亲率十万人都打不下几千人防守的合肥城,丢尽了颜面!
关羽的关系
荆州毕竟是在关羽手中丢的,所以关羽其实也是难辞其咎!在曹操命人去联合孙权时,东吴众人其实还没有最终决定和曹操联合,毕竟之前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曹操,刘备算是盟友,有这个惯性在,他们一时半会也没法下定决心,到底跟哪边联合?最终,孙权决定让诸葛瑾派人去向关羽提亲,借此试探一下关羽的态度。如果关羽对东吴没有恶意,那么孙权就继续盟好关羽,如果关羽对东吴怀有恶意,那么孙权就转投曹操!
原文:诸葛瑾曰:“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孙权用其谋。
很多人都说孙权反复无常,最终背叛盟友非常可耻,但如果我们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问题,其实他的这种行为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刚开始孙权之所以愿意把荆州借给刘备,目的是想让刘备帮他抵抗曹操,而且当时刘备实力弱小,对孙权没有威胁,所以孙权无所谓。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刘备击败了刘璋,占领了益州,之后又击败了曹操,占领了汉中,这已经让孙权看到刘备的真正实力了。刘备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颠沛流离的小军阀了,而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连曹操都不是他的对手!
当年的小弟,现在变成了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要强于自己的诸侯,这让孙权难以接受!更为重用的是,守卫荆州的关羽态度不明,可以说此时关羽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蜀汉的态度,如果关羽对东吴怀有恶意,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刘备集团其实也是对东吴虎视眈眈?东吴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擅长水战,这也是他们能够击败曹军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这个优势在刘备面前,其实算不上多厉害,因为关羽也训练了一支水师!
东吴陆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不上蜀汉陆军,现在关羽占据江水上游,又有水师,如果他们觊觎东吴,顺流而下,直插东吴腹地,那东吴挡得住蜀军吗?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之前的刘备很弱小,孙权不介意把江水上游让给刘备,但现在不行了,刘备羽翼已丰,如果真打起来,东吴不一定挡得住。所以说,现在关羽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关羽和善,那么东吴还能够勉强合作,如果关羽不和善,那这背后的危机就太大了,孙权不得不提前下手,不然等刘备准备好,那东吴就完蛋了。
可以说,关羽面对东吴使团的态度,决定了这一次荆州的丢失!只不过关羽高傲的脾气大家都是知道的,面对东吴的求亲,他不仅断然拒绝,更是对孙权进行了侮辱,喊出了“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的话语。
原文: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
当着人家使臣的面痛骂人家的主公,还威胁要斩杀使臣,这已经是严重的外交事故了,几乎相当于宣战了,可以说关羽的这个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而自此以后,东吴完全断绝了和刘备结盟的想法,转而投入了曹操怀抱,开始图谋攻打荆州!
可以说,荆州之所以丢失,主要有两个责任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关羽。若不是诸葛亮让关羽去攻打樊城,荆州不可能丢失;若不是关羽侮辱孙权,东吴也不会坚定地站在曹魏一边。所以说,要想荆州不丢,必须得从这两人下手!
诸葛亮、赵云守荆州
如果把关羽调走,把诸葛亮和赵云调过来守荆州,情况其实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善!汉中之战后,曹操一样会先要攻打汉中,司马懿一样会献计联合东吴,而诸葛亮一样会派人去攻打樊城,但是没有关羽在这里,当孙权派诸葛瑾来试探蜀汉这边的态度时,情况肯定会大不一样。诸葛亮多么聪明,多么会说话,只要东吴的使者到来,他肯定会明白东吴的意图,释放出善意,凭借他一番言辞,最终肯定能劝服孙权,让他们继续和蜀汉站在一起,成为可靠的盟友。
自古以来,拉虎皮做大衣,为成大事乱认亲的现象,就屡见不鲜。所以说来说去,皇叔的头衔,无非就是《三国演义》给刘备,配置了一种“装备”罢了。
但不论怎样,《三国演义》显然是偏爱草根的。无论遵循其内在逻辑,还是去刨正史,刘备妥妥是草根层的代表,带着另两位草根关羽和张飞,奋斗一生,终成正果!
如今明白了,刘备这个皇叔头衔是咋回事后,咱进入主题。共两个问题要破解。
其一,《三国演义》中,为何非要让刘备当这个皇叔?既,皇叔这个装备有啥作用?
其二,当刘备被汉献帝认成皇叔后,为何曹操却不以为然,反而认为杨彪更可怕。
二、为何非让刘备当皇叔?
那是在曹操白门楼杀吕布,收服张辽后,他对刘备说:我老曹能干掉吕布,你刘备是首功,啥也别说了,走着,我带你去见皇上小弟,让他好好嘉奖你。
曹操此举,无非是不想让刘备继续统领徐州罢了。他早就盯着徐州呢,如今好容吃进嘴里,岂能吐出去?但刘备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徐州牧”,还是刘备给他创造了灭吕布,吞徐州的机会。故而不给刘备一个说法,实在有损“大汉丞相”的形象。
就这样,刘备无奈之下跟着曹操见到了汉献帝。汉献帝排完家谱后,发现刘备竟然还是自己的皇叔。这一下汉献帝高兴了,一直被曹操捏在手心,如今终于来了一位强力外援的皇叔。
故而汉献帝不但当场认亲,退朝后还以接待亲戚为借口,把刘备请到后宫,开始跟刘备联合,要一起推倒曹操。
这其实就是《三国演义》中,为啥非要把皇叔的头衔,装备给刘备的原因。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是大汉丞相,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正宗的大汉朝廷,就算是干私活,谁又能咋地?这叫名正言顺,连干坏事,做私活,都光明正大。所以反曹操,就等于谋反汉室。
而刘备则是最坚定的“反曹”分子,曾公开说出:“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显然,从名义和逻辑上来言,这就等于坐实了刘备,才是那个“反贼”。故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国演义》便让汉献帝公开认刘备为皇叔,以此对抗曹操的大汉丞相!所谓,我们老刘家的事,轮不到你姓曹的管!
比如在后来的汉中大战时,曹操就把刘备喊出来,高声怒斥:“刘备忘恩负义,反叛朝廷之贼!”
刘备立刻反驳:“吾乃大汉宗亲(皇叔),奉诏(衣带诏)讨贼!”
等于一个皇叔的装备,就为刘备的反曹事业进行了背书,增加其正当性,对冲了曹操代表汉室朝廷的权威!
三、为何曹操却说:不足虑,杨彪才可怕?
对于汉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手下的谋臣们,立刻嗅出了不寻常的气息,故而曹操刚一回府,荀彧等人就急慌慌地赶来,对曹操说:“天子认刘备为叔,恐无益于明公!”
所谓,都是老江湖,就别装纯净水!汉献帝和刘备啥心思,在玩些啥,都逃不出人家的双眼。
但哪料此刻的曹操却不以为然,说道:“彼既认为皇叔,吾以天子之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况吾留彼在许都,名虽近君,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吾所虑者,太尉杨彪系袁术亲戚,倘与二袁为内应,为害不浅。当即除之。”
曹操这句话,分为三层意思。
马谡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是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说的是马氏一族的五个年轻人,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其中能力最强的当属马良。马谡作为马良的弟弟,也在这马氏五常中,可见马谡其实还是有不小的才能的。很多人因为街亭之败,认为马谡这人缺乏才能,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马谡这个人,还是有才华的,只不过他的才华不足以独挡一面而已!
当年刘备临终,找诸葛亮前来商量后事,特意叮嘱诸葛亮,以后不要重用马谡,原话是这么说的。
《三国志》: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注意刘备说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话其实是有两层意思,一是刘备认为马谡这个人有才能,二是刘备认为马谡的才能没有名气大,综合意思就是说马谡可以用,但不能大用!而事实上,诸葛亮刚开始也确实遵从了刘备的遗命,虽然经常和马谡高谈阔谈,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并没有为马谡在朝堂谋取官职。直到诸葛亮北伐,改变了之前对马谡的任命,想要拉马谡一把,让马谡去镇守街亭,结果酿成大祸。
诸葛亮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提拔马谡,结果马谡不成器,果然应了刘备那句“言过其实,不可重用”。马谡的失败再一次印证了刘备是多么的善于用人,不过大家在感叹刘备擅长识人之际,也非常好奇,刘备当年怎么就知道马谡不可重用呢?马谡身为马氏五常之一,名气非常大,哥哥还是马良,刘备怎么就能看出马谡不行呢?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给马谡下了这么一个结论,主要是因为马谡干错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