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报道:别找了!温州最受欢迎的红色旅游景点总结如下
走近瓯海,走近仙岩,四周是梅雨池的“油绿”,四周是玉坛的猛红“圈粉”,精致的“女儿绿”搭配古老的“一大红”,符合了文人雅士“又是春草犹千里杏花”的说法,也符合了人们说红最美的说法。
中共浙南特委的成立,是中共六大党章的直接结果。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章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党的组织系统有六个层次:支部、区、县或市委、专门委员会、省委、中央。六大后成立的浙南特委,也经历了六届二中、六届三中、六届四中那样的风风雨雨。
一、命运多舛的“宿命”
在1927年至1948年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浙南特委经历了几次变动,几个易主,三次撤并,三次建设。第一次于1928年9月出生于天台栖霞镇蓝田村,同年12月去世。第三次于1936年3月在泰顺县文丰乡重新产生,至1948年11月,更名为中共浙南委员会。浙南第二专门委员会,1930年6月生于瓯海仙岩鱼坛村。
二、神秘的“一大”
1930年盛夏,永嘉、瑞安、平阳、乐清、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永康等县的党代表和浙南的工人、妇女、游击队、红十三军“一大”共20多人。大部分先定居温州市,然后乘坐特制的小花船神秘驶进鱼塘,在神秘的灵佑堂开神秘会
渔潭村受到浙南特委的青睐。首先是地域。玉坛位于永嘉和瑞安交界处。它的东、南、北三面被罗达山环绕。温瑞塘河从村西流过。水路交通便利,可攻可退。其次,有联系。“老人”汪国真身材矮小。曾执教集美名校,参加被誉为中国农民运动摇篮的广州农业讲堂,参加孕育红色中国政权雏形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汪国真深入温州下层,结识了在温州小南门开药店的渔潭村的王,又与渔潭村的泥工朱有了密切的交往。在汪国真的带领下,朱和他的兄弟周阿福、黄、黄寿祺、朱锡联等成为鱼坛村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渔滩村“团友”入党、开展革命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热爱并善于开展群体的温州人的自然人格。鱼坛的农民兄弟精心制作了一艘小木船,船上有木制的船舱和雕刻的木梁。他们在瑞安和温州之间偷偷穿梭,在港口的水巷里穿梭,贴标语,发传单,递文件,偷偷背着党组织的秘密使命,背着鱼潭人民和党的鱼水。
第三,不朽的“火”
诞生于鱼坛的浙南特委只存在了半年,但它短暂的存在却成为浙南革命史上承上启下的永恒坐标。
组织上,再次统一了浙南党的领导核心。大会选举汪国真为中共浙南特委书记,中共浙南特委直属中共中央领导,辖永嘉、瑞安、平阳县委员会和永康、台州县中央委员会。随着浙南特委“一大”的召开,浙南党重整旗鼓,走出阴霾,重拾信心,凝聚了文泰各县的革命力量,改善了浙南地区党组织的完整生态,开创了浙南地区党建工作的新开展模式。
政治上,再次加强和完善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会议通过了《当前浙南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以及关于组织、农民和妇女的决议。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反帝、武装保苏、反对军阀战争、土地革命、抵抗资本进攻,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中心任务。”“争取自由需要工作、食物和土地,这已成为动员群众的中心口号。所以确定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哗变,扩大红军,是中央战略。”会议虽然摆脱不了“李三路线”的影响,但其更积极的意义在于提出了罢工、暴动、兵变、扩大红十字等行动措施,这无疑是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浙南又得到了深化、细化和加强。
军事上直接把红十三军推向了全盛时期。第十三红军在浙南播下了革命火种,为浙南挺进师的建立和游击区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浙南游击区是浙南八省十四个战略支点之一。当时在机制上,浙南特委和十三军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横向直属关系,但实际上是你的骨肉相连。红十三军军政部部长、特别宣传委员杨具体负责领导红二团的工作,红三团也由当地永康中央县委直接领导,等等。浙南特委和十三军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个翅膀。党和政府共同开创了浙南革命的新局面,探索了浙南“党指挥枪”的独特模式。
在思想上,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忠诚精神,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浙南特委充分利用上海靠近党中央的有利地理位置,及时请示报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浙南“一大”的《政治决议》指出:“党只有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坚决正确地执行中央路线,才能更快地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浙南党如果不加强铁的纪律,必然使党员恶化腐败,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为了加强党的纪律,党应该加强政治教育和训练。”
“浙江省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详细分析了浙南农民危机的五个原因和三个结果,指出:“说实话,在整个人口95%是农民的浙南,如果不重视农民运动,不抓住广大农民群众,不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不发动农民暴动,浙南党根本谈不上什么革命。“在当时市中心还很受欢迎的背景下,如此准确地判断农民的问题真的很有价值。当历史的脚步来到建国后的1956年,正是瓯海辽源社的农民在合作的高潮中首创了“联产承包到户”的思想,发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呐喊。《决议》进一步提出,“土地革命应当彻底完成,以消灭一切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势力”。
浙南特委的实事求是精神也体现在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中。勇于正视浙南工作中的不足,以自我批评的自觉精神,坦白工作中的不足,如忽视政治教育、土匪倾向、经济形势等。对中央的要求也是非常非常实惠的。针对浙南干部人才匮乏、枪支弹药匮乏、资金来源匮乏的“三荒”,中央多次向中央要钱要权贵。派出的干部也要以听懂温州话为标准,甚至直言要求上级交警自带往返路费。
浙南共产党人牺牲精神,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视死如归。浙南党组织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被捕的同志们“无论受到怎样的折磨,我们的革命总是成功的,你们这些反动派总是要受到折磨的……”浙南特委在与敌人的残酷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特委和红十三军活动期间,仅浙南就有一千七百多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献出了生命。
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浙南大地,历史丰碑巍然立于渔坛村,红火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朱存年是鱼坛革命的后裔,他永远记得8岁时叔叔朱余韶在家里被捕的情景,永远记得叔叔在狱中的留言:“长大后要跟着共产党……”十几年后,朱存年参军加入瑞安游击队,从父母手中接过红色接力。如今,朱存年这个革命老人,有义务为浙南“一大纪念馆”解说。他想让红色的生命线一直在红色的鱼池里流淌,把外国出生的孙子带回鱼池,经常带他去浙南的“一大纪念馆”。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照片背后,一个又一个红色的故事...
作者:小燕子,温州大学教授,温州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市民网观察员。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8月。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2000年1月。
[3]中共中央党校党章课题组:《中国共产党党章概论》,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12月。
[4]中共浙江省委党史资料收集研究委员会、浙江省档案馆、中共温州市委党史资料收集研究委员会:《红十三军与浙南特委》,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8月。
[5]浙江省档案馆:《浙江革命历史档案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6]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温州党史研究室、浙江档案馆:《浙南——南方革命之一》
《战略支点》,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6月。
[7]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浙南历史大事记》,党史出版社,2000年9月。
[8]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浙南革命历史文献汇编》,党史出版社,2006年12月。
[9]翁有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地方“特别委员会”与农村武装革命》,《党的文献》,第1期,第2 003页。
[10]金·:关于成立中共地方“专门委员会”及有关问题的讨论——与翁友伟同志商榷,《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11]陈燕萍:《中共浙南特委》1927-1949,浙江档案馆2018年5月。
[12]洪凯主编:《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瓯海年鉴》,2015年。
[13]黄:浙南革命堡垒特别委员会,博客中国2006年8月28日。
[14]王金华,肖恩:继承先辈遗产弘扬革命精神——记仙岩街老党员朱存年,瓯海新闻网,2011年6月。
[15]陈丹: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瓯海新闻网2019年4月。
[16]郑周周:2019年11月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展览稿。
[17]胡思怡李成:为纪念浙南第一大学90周年,鱼坛“红村”有了新面貌,瓯海新闻网2020年4月。
[18]黄暴,:马考察“浙南一大”项目建设,瓯海新闻网,2020年4月。
1.《张小燕女儿 张小燕:渔潭薪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小燕女儿 张小燕:渔潭薪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5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