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门全靠腿,到买上“二八”自行车;从骑上拉风的摩托车,到私家车进入入千家万户;从自驾出行,到现在四通八达的公交线网、定制公交、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甚至逐步串联成网的地铁……这段不断变化交通工具的“时间轴”,见证着市民出行对于交通方式选择的更多选择。市交通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也标志着“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丁学连收藏的这辆老式“轻骑”摩托车已经36年,当年花了他600多元人民币。新时报记者 郭尧 摄
买辆二八自行车还得凭票
提起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78岁的王东成陷入了那段回忆。王东成是1941年生人,那时住在济南天桥南附近。17岁参加工作后,每天都要步行约2.5公里,到官扎营附近上班,“别看(上班)路程不远,每趟都得走上二三十分钟。遇上刮风下雨,这段路别提多难熬了。”王东成回忆,1968年左右,马路上陆续出现了自行车,“那个时候做梦都想能有一辆自行车,上下班多方便。”
然而,想要买一辆自行车可没有那么简单。“那会儿自行车太稀缺,得凭票才能买。”王东成说,1973年,时年32岁的他已是厂子里的中层干部,购买自行车也要打报告登记申请,“等了大半年,终于批给我一张大金鹿二八大飞轮的自行车票。”
有了票,还得再花钱买。王东成记得特别清楚,这辆自行车售价157元,那时他一个月的工资不过35.1元,“当时还是找亲戚东拼西凑,借钱把车给买了下来。”这辆自行车,陪伴他上下班足有25个年头,直到他退休后才逐渐闲置。“这个车子其实很沉,没有现在的自行车轻便,我也骑不动了,就让孩子把它抬到了另一个屋收藏了起来。我偶尔会过来看看它,回忆一下那段时光。”
1983年,丁学连花了600多元巨款买下了这辆老式“轻骑”摩托车。新时报记者 郭尧 摄
骑摩托车到哪都会引起围观
上世纪80年代,能有辆自行车,就会倍感骄傲。如果能拥有一辆摩托车,那无异于如今开了一台“超跑”。
在那个年代,丁学连就拥有一辆摩托车。“1983年,刚出了第二批摩托车,也叫轻骑二代摩托车,637元,我买了一辆。”他回忆,骑着那辆红色的摩托车,不管到了哪里,总会引起一阵围观。骑自行车出去,都要找个看车的地方看管,生怕被偷,我这个摩托车就不怕,“一般人不会开,鼓捣不走啊。”
说着,68岁的丁学连从里屋推出了这辆轻骑二代摩托车向记者展示。“想要启动,得右手握着把手往前拧,把缸里的气往外放,同时双脚蹬脚蹬子,大概蹬半圈,就打着火了。这时候得用左手捏住离合,同时猛地往下一掰,就算挂上了一档,这时候右手再往后拧油门,这车就跑起来了。跑起来以后左手再捏着离合往上掰,就是挂上了二挡,跑得可快了。”丁学连说,这车刹车时,需要双脚踩住脚蹬,反蹬便是刹车。
尽管已经过去36年,这辆老式“轻骑”摩托车现在还能正常发动。新时报记者 郭尧 摄
想要加油,也得自己拎着机油去加油站。“把机油倒在加油壶里,加汽油的时候就冲开了,然后一气儿倒在摩托车油箱里。”丁学连介绍,他的这辆车款式较老,不能单纯只加汽油,“得加机油润滑,要不跑不起来。”
现在,丁学连把这辆摩托车当做了一段珍贵的回忆,放在家里收藏,“前两年有爱好者来我家参观,开价8600元我都没卖。咱也不图那几千块钱,就是想留下份回忆。”
出行方式多到“不敢想”
如今,私家车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数据显示,2017年,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已超230万辆。
“现在的交通方式真是太多了,出远门除了自驾,还有很多选择。”丁学连感叹道,以前他到上海出差,光坐火车就要17个小时,“现在坐高铁,3个小时就能到,放到以前我想也不敢想啊。”
在济南市区里出行,交通更是便利。“以前出行很不方便,公交线路少,出租车更是除了婚嫁之类的大事才租得起,要是再没有自行车、摩托车,那就只能靠走。”丁学连说,如今公交线路越来越优化,他出门逛商城坐公交就能到,出租车、网约车也随处可见,“年轻人更是不得了,有共享汽车、共享单车,交通工具都不用买,随租随用。”
近年兴起的定制公交更是便利,哪里有出行需求,线路就开到哪里。在济南西客站片区,“济南育华中学”老校区迁建,大批学生暂时到距离较远的淄博路上课。济南公交四分公司六队得知情况后,主动与学校联系,9月2日开学第一天,一口气开通了9条定制公交线路,从张庄、大杨、腊山南苑、肿瘤医院等多个方向发车,解决了学生们上下学的出行问题。
“全域线网”将为济南交通“再提速”
2019年4月1日,随着济南地铁1号线的正式试运营,市民又多了一种出行选择。地铁3号线一期也将于下月通车,随着2021年地铁2号线的通车,济南将全面形成轨道交通“H”型框架。“3号线二期更是直接连接到了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这样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东站、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这些交通枢纽都会连接起来。”
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轨道交通“全域线网”规划编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济南远期规划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运量轨道交通四个层次共42条线路,总规模约1450公里。其中,济南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15条,引入中低速磁悬浮助力中运量轨道交通,4条市域铁路将覆盖莱芜(钢城)、商河、平阴、济阳。
未来,地铁站也将与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无缝衔接。随着轨道交通这张“大网”延展,济南各区域间距离将逐步缩小,市民生活将得以“提速”。显然,市交通配套体系不断完善,也标志着“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1.《交通工具的演变 家国同梦70年|“时间轴”里多元变迁的交通工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交通工具的演变 家国同梦70年|“时间轴”里多元变迁的交通工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45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