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日本社会有对“反日”的批评的思潮。

“反日”和“亲日”,原先指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或者韩国人对日本所持态度,而现在日本人自身在“反日”和“亲日”问题上颇有些纠结了。

近来常从日本人口中听到“反日”一词,这里指的是日本人自身的“反日”,也就是对日本的现状和历史认识问题的批判思潮。什么样的思想容易被扣上“反日”的帽子呢?比较典型的有,批判安倍政权热衷修改和平宪法,说安倍有引着日本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危险。此外主张日本应该就历史问题彻底向中国和韩国道歉,日本应该反省侵略行为。这些思想认识过去被称为“自虐史观”,现在就简称为“反日”。《朝日新闻》因为常批评政府的外交政策,被称为“反日报纸”。 著名艺人太田光因为批评政权、拥护和平宪法,被一些右翼成为“反日艺人”。

与“反日”相反的思潮,姑且就称为“亲日”,通俗地说就是“爱国”,爱到狭隘的地步,认为日本的一切都好,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的中韩两国不断挑衅日本。狭隘爱国的显著的表现方式就是排外。笔者认识的日本人里,对中感情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六七十岁年纪较大的一代,不少人患了“恐中症”和“恐韩症”,总觉得现在中国和韩国联合起来欺负日本。如此一来对中国当然没有好感了。看到媒体不断报道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周边巡航,一些日本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从这样的心态也可以看出中日民众在领土问题上有极大的认识差异。有些极端的“亲日”派甚至每周在东京的韩国人聚集的地区举行“韩国人滚出日本”的游行,高喊过激口号,让人心惊。这明显是缺乏自信的日本人的自伤行为。

眼下,不管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来说日本都处在十字路口,但是笔者并不担心日本会突然远离和平之路。在日本,只要是大事,加入TPP也好,消费税增税也好,是否废除核电也好,总是赞否两论,意见不一,日本人自身的“反日”以及“亲日”两股正反两方抗拒的势力让日本社会保持一种难得的平衡。关于日本的舆论现实,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归纳得很通俗很形象:“任何重要的问题,总是10人中三人赞成,两人反对,还有五个人模棱两可。”这就是日本社会的舆论实态,这是民族的个性,也是民主的体质,看起来意见“四分五裂”,但是起到了互相牵制的作用,不至于一下子走得太偏。

在中日关系险峻时期,了解日本人的“反日”和“亲日”,对于了解日本的社会和现实有参考作用,但是无需过于担忧,只需冷眼观察。他人的言行实际上就是自己的镜子,对中国来说,并不缺乏因狭隘爱国而导致盲目宣泄、排外、自伤的教训。(黄文炜)

1.《TPP是什么样的爱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TPP是什么样的爱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5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