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2万+涂料人关注加入我们。你还在等什么?
摘要: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有机溶剂和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固定污染源。根据有机废气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已成为国内家具制造车间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木质硝基漆涂饰车间VOCs废气成分复杂、流量大、浓度低、漆雾多、粉尘多的特点,系统总结了近年来VOCs的排放控制技术。通过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应用情况、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对比分析,指出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回收技术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为了给家具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的技术选择提供参考,发现通过有效的方法回收这些有机溶剂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硝基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硝基漆;有机溶剂;危害;回收法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化工制药生产工艺、涂装、浸涂、涂装、粘接、金属清洗工艺、汽油产品组装运输工艺、塑料、橡胶、半导体、电子行业生产工艺和加工工艺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及时有效处理会逸散成空气体。2010年,中国工业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约为1335.6万吨。石油炼制、油漆建筑、机械设备制造和印刷是VOCs排放量前四位的行业,分别占17%、16%、11%和7%。预计2020年这四个行业的排放比例将进一步增加,2020年我国VOCs排放量将达到1785.31万吨。随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已经成为继颗粒污染物之后的又一大类气体污染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动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大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都是有毒的,有臭味的,有“三致”效应。一般可通过人体呼吸和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长期接触VOCs后,这些有机气体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积聚在神经膜上,通常导致麻醉甚至死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也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城市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随着人们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危害认识的加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来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德国要求使用溶剂时每年应减少VOCs排放量25万吨,到2010年排放量将减少70%~80%。日本于2006年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并设定限值。美国"空清洁气体法"要求到2000年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减少7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严格规定了居民区空气和生产车间空空气中有机物和恶臭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此后,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木器涂料因其色泽柔和、品质优良、经久耐用,在室内建筑装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室内装饰用的大量木器涂料主要以溶剂型为主,主要有硝基漆、聚氨酯漆、醇酸漆等。这些涂料含有高含量的有机溶剂和高含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涂料施工过程中经常导致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此外,溶剂型木器涂料还会对造血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并会对遗传产生不良影响。在1990年《清洁气体修正案》中列出的189种有毒气体污染物中,近100种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房间里,与油漆始终没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基于保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人们对溶剂型木器涂料提出了绿色、环保和健康的要求。国家标准(GB 18581-2009)规定了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的限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对溶剂型木器涂料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含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游离二异氰酸酯(TDI、HDI)、卤代烃等。作为溶剂型木器涂料日常检验的常规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已得到相应控制。企业选择开发新的替代溶剂,如乙二醇醚酯和重芳烃。广东省制定了《家具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 44/814-2010),规定一期排放的VOCs总量不得超过60 mg/m,二期不得超过30 mg/m。国内外关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但由于处理成本高、缺乏行政监管要求的VOCs排放标准、企业对VOCs排放和控制重视不够等多种因素,很多工厂直接向大气排放VOCs,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国内采用的VOCs处理技术主要是吸附、催化燃烧和生物处理,这三种技术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8%、22%和15%。相比之下,根据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废弃物减量技术中心(CWRT)的调查和估算,国外生物技术和催化燃烧技术在国外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约占29%;吸附技术占用率低,只有16%。吸附技术适合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的经济选择。然而,国内许多中小企业选择吸附技术是为了追求其低建设成本,但没有实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回收。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会大大降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但有焰燃烧和无焰催化燃烧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同时产生的二次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体仍是很大的威胁。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技术,但生物法更适合处理低浓度、生物降解性好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物净化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安全、绿色的净化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空。然而,在净化多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时,菌株之间的竞争和抑制会影响净化效率,因此培养多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净化菌株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新发展的光催化氧化技术、电催化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超声波氧化技术、微波辐射技术和高压脉冲放电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因此,只有在工业生产中更有效地回收有机溶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基于此,学者们开发了一系列溶剂回收技术,以达到高效、低能耗、无二次污染地回收有机溶剂的目的。
1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成熟的有机溶剂废气处理技术。它采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分子筛、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活性氧化铝、硅胶等)。)用高比表面积的吸附剂处理有机溶剂废气,然后解吸吸附剂回收有机溶剂,从而达到分离、净化和回收的目的。
分子筛因其微孔小、价格高而被大规模用于气体净化而不是溶剂回收生产。活性炭是用于溶剂回收的大量吸附剂,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蓬勃发展。活性炭对溶剂空气体混合物中的溶剂气体具有良好的捕集效果,易于用于蒸汽解吸和再生。不易氧化的溶剂气体,如烷烃溶剂,可被热空气体解吸;对于易氧化的溶剂气体,可以用热惰性气体如纯氮气等解吸。目前,颗粒活性炭溶剂回收仍是我国溶剂回收的主流。活性炭纤维(ACFs)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用于溶剂回收的新型吸附剂,比分子筛更昂贵,甚至更高。但是,与活性炭相比,由于其特殊的微孔结构,主要含有微孔和少量中孔,而活性炭含有大孔、中孔和微孔,因此具有吸附快、去除快、易干燥、使用寿命长、节能和清洁生产的优点,但其缺点如下:我国新设计的溶剂回收生产线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器;一些原来使用活性炭吸附器的老生产线也有向活性炭纤维吸附器转变的趋势。Debasish等人比较了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硅胶和分子筛对甲苯的吸附性能,并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了甲苯的穿透点。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甲苯的吸附效果最好,活性炭纤维经DC加热脱附再生。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研究通过表面化学改性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化学改性方法主要有氧化改性、还原改性、金属负载改性和表面活性剂负载改性。利略-罗迪纳斯等人研究了活性炭的孔容和表面化学对其吸附苯和甲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于0.7 nm的微孔对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起主要作用,低表面氧基浓度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最好。经过化学活化(浸泡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活性炭的吸附量达到34 g苯/100 g和64g甲苯/100 g..
2冷冻浓缩法
冷凝是将废气冷却或加压,使待去除的物质过饱和并冷凝,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冷凝可以有效分离沸点在310 K以上、浓度在0.005%以上的污染气体。对于沸点较低的物质,冷凝需要更深的冷却程度或更大的压力,这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冷凝的效率受到冷却和加压程度的限制,因此通常用作预处理和预纯化手段,回收的溶剂需要进一步处理以除去水分和杂质,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冷凝工艺特别适用于净化低流量、高浓度的废气。整个废气被冷却到其所含蒸汽的露点以下,以实现在热交换器表面的冷凝。理论回收率取决于初始浓度、净化温度和该温度下可冷凝组分的蒸汽压。但实际上,流速、温度分布和设备的几何形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雾(气溶胶)的形成、冷凝器中的不均匀流动和不受控制的结冰也会干扰冷凝过程,从而阻止在低温下达到平衡浓度。目前,该工艺在国内外高浓度油气回收中应用广泛,其中美国爱德华兹工程公司是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生产工艺的典型代表。Gupta等人研究了冷凝和吸附相结合处理双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混合物的过程。数学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处理浓度范围较宽的VOCs气流,但对于回收高浓度气体(>:1%),更适合采用冷凝,而吸附是处理低浓度气体的首选工艺。在冷凝过程中,使用液氮作为冷凝剂,液氮的流量和冷凝器的尺寸对VOCs的回收有很大的影响。
3吸收法
3.1概述
吸收技术利用有机物的“相似溶解度”原理,利用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吸收剂与废气直接接触,将VOCs转移到吸收液中,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和净化。吸收过程按机理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吸收效果主要取决于吸收剂的性能和吸收装置的结构特点。吸收剂应具有高溶解度、不腐蚀设备、低挥发性、无毒、化学稳定、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特点。通常是液态物质,主要是液态石油物质、表面活性剂和水的混合物。吸收装置主要有喷淋塔、填料塔、各种洗涤器、鼓泡塔、筛板塔等。吸收法的优点是有机溶剂可循环使用,操作灵活,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维护简单。适用于废气浓度范围广、流量大、温度低、压力高的有机废气处理。但是,传统的吸收设备体积庞大,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不适合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在工厂建设初期没有考虑有机废气处理的企业。
3.2吸收剂
吸收剂的性能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用于吸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吸收剂可分为三类:(1)矿物油吸收剂;(2)高沸点有机溶剂;(3)含水复合吸收剂。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我国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剂大多是非极性矿物油,如轻柴油和发动机油。这种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率一般可达90%以上。冀等人在实验室用小气泡吸收器筛选甲苯吸收的吸收剂,比较了0号柴油、7号机油和洗油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0号柴油的吸附效果最好,柴油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效率与柴油中甲苯含量成反比。当柴油中甲苯含量达到40%时,吸收剂不再被吸收,即接近饱和。陈、等人利用废机油作为甲苯废气的吸收剂,考察了塔径30 mm、填料10 mm×10 mm的陶瓷拉西环吸收塔内各种因素对吸收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空塔气速70 m/h,液气比2.5 L/m,甲苯浓度500~2500 mg/m, 虽然矿物油吸附剂对VOCs的吸附能力较高,但由于矿物油和部分挥发性成分组成复杂,在吸附过程中存在挥发损失,导致二次污染问题。 而且矿物油易燃,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矿物油的价格日益上涨,使用成本也在上涨。由于矿物油吸附剂中溶剂的挥发损失,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些高沸点的挥发性有机溶剂作为甲苯废气的吸附剂。张智焜等人研究了用高沸点吸收剂OSBP鼓泡填料塔吸收合成革生产尾气中甲苯、丁酮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工艺。当气液摩尔比为7.9,吸收剂和尾气温度为25℃时,OSBP对甲苯、丁酮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吸收效率分别可达98.2%、92.5%和98.5%。Heymes等人研究了高沸点有机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他比较了四种高沸点有机溶剂:聚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酯、己二酸酯和硅油的吸收效果。通过综合比较这些物质的亨利常数、蒸汽压、粘度和扩散系数,认为己二酸二异辛酯(DEHA)是最适合吸收甲苯废气的吸收剂。然后,以DEHA为吸收剂,采用直径为0.1 m、总高度为2.5 m、金属高流通环为填料、填料高度为1 m的填料塔吸收含甲苯废气,并对其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液气比为3.6 ~ 12.9时,两小时内吸收率超过70%。从以上可以看出,高沸点有机溶剂对甲苯的吸收效果较好,饱和蒸气压很小,因此不存在矿物油类吸收剂挥发损失的缺点,但高沸点有机溶剂的粘度普遍较高,会造成吸收设备液体分布不均匀、压降大等问题,而且高沸点有机溶剂价格高,使用成本高。水是一种廉价且广泛使用的吸收剂。用水和一些化学试剂形成复合吸附剂,如矿物油和表面活性剂,以提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吸附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吸附剂的使用成本。黄筱琳等人以水-柴油为苯系吸收剂,吸收剂组成为水:油= 1: L,对p H值、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用量、吸收能力等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罗娇生采用水洗油吸收剂作为甲苯废气吸收剂。考察了水与洗油的配比、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吸附剂的酸碱度。当水与洗油的比例为6: 4,表面活性剂A和D均为0.05%,pH值为10时,甲苯的吸附效果较好,可获得满意的净化效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用于吸收VOCs的吸收剂中,矿物油吸收剂和高沸点有机溶剂对VOCs的吸收能力较高,但矿物油吸收剂存在挥发损失和二次污染等问题。虽然一些重油挥发损失小,也可以用作吸收剂,但这些矿物油与高沸点有机溶剂一样,存在粘度高、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水性复合吸收剂,尤其是表面活性剂溶液,克服了矿物油吸收剂溶剂挥发损失、二次污染、成本高的问题,但对VOCs的吸收能力略低于矿物油和高沸点有机溶剂。因此,目前对VOCs废气吸附剂的研究重点是筛选性能更好的高沸点有机溶剂和复配效果更好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使用成本更低,应用前景广阔。
3.3吸收设备
吸收设备也是影响吸收操作的重要因素,塔类设备是最常用的吸收设备,如喷淋塔、填料塔、板式塔等。塔式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液气比在较大范围内可调的优点。然而,塔式设备在使用中也存在压降大、体积大等问题。因此,在化工领域,研究人员从过程强化的角度不断改进吸收设备,希望以较小的设备体积、较少的资源和能耗达到更高的传输效果。高效雾化装置、中控纤维膜接触器、旋流吸收器、降膜反应器、撞击流反应器和旋转填料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强化传质、反应和微混合的新装置,在过程强化方面效果明显。其中,旋转填料床的主要特点是:(1)传递过程明显增强,传递系数提高1~3个数量级;气相压降小;物料停留时间短;启停方便,稳定时间短,操作简单;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填料层具有自清洁功能,不易结垢堵塞。林等利用旋转填充床去除高重力场中气体中的异丙醇和乙酸乙酯。结果表明,异丙醇在RPB的吸收过程可使总传质单元高度(HTU)增加0.01 ~ 0.02 m,乙酸乙酯在RPB的吸收过程可使HTU增加0.03~0.06 m,气体总传质系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后,林等人仍然采用IPA作为VOC模型,在中国规模上研究了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吸收VOCs废气的可行性。当气体流量为150 ~ 300 m/h时,气体通过RPB的总传质系数为81 ~ 165 s,去除率为95%。
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收设备的改进和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任中设计传质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的VOCs吸收设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塔设备体积庞大,气液分布不均匀、喷嘴堵塞、塔结垢等问题影响脱硫效率甚至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目前,新型塔设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如降低气体压降,减少液体循环,提高吸收过程的传质效率。开发能够处理大量气体、提高气相传质效率的新型塔设备,将成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回收利用产业化推广的研究方向。
4膜分离方法
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气体分子通过聚合物膜的不同溶解和扩散速率,在一定压力下达到分离目的。膜两侧气体的分压差是膜分离的驱动力,这可以通过压缩入口气体或在膜的渗透侧使用真空泵来实现。因此,膜分离过程通常与冷凝或压缩过程相结合。膜分离技术目前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其中德国GKSS公司、美国港铁公司、日本日东株式会社已成功实现了利用膜技术回收废气中VOC的工业化生产,但主要工业处理对象为汽油蒸汽、乙烷、氯乙烯等单体,处理风量较小。膜分离的关键在于膜材料的选择。目前广泛使用的有硅橡胶膜和中空纤维膜。常见的处理VOC废气的膜分离工艺主要有蒸汽渗透、气体膜分离和膜接触器等。膜分离过程复杂,但处理前的方法不能有效处理特殊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的化学性质千差万别,前三种方法都需要利用其特殊的化学性质,不可能同时捕捉到各种有毒的有机溶剂。不同的有毒有机溶剂可以通过多层膜分离进行分离,各种有毒溶剂可以完全彻底回收。
目前膜分离的研究方向是改进原有膜或研究新膜,制备分离能力更好、化学性质更稳定的新型膜,如耐高温、耐腐蚀、耐压等。,同时,它们会吸收各种有机溶剂。
五种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及案例
针对木材行业,特别是没有足够空间的中小型木材企业,VOCs排放浓度低,废气量大,废气中有胶体颗粒,废气排放周期不固定的特点,燃烧法和冷凝法不适合处理低浓度VOCs废气,这些行业排放的废气成分复杂,含有胶体颗粒和含S、Cl的物质,容易使吸附剂和催化剂失效。吸附法和生物法虽然适用于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处理,但这两种技术使用的设备占地面积大,尤其是吸附法工艺复杂,不适合这种场合。等离子体法和光催化法都还处于实验室或中试研究阶段,尚未在工业上应用。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下甲苯废气的处理,吸收法是一种更合适的处理方法,对废气的成分没有严格的要求。吸收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吸收剂和吸收设备的选择。由于不同的处理技术针对的是VOC废气的成分、浓度、风量、温度和湿度,所以净化效率和经济性差异很大。因此,将各种VOC处理技术在净化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的VOC废气中的应用范围、应用现状、优缺点、投资和运行成本分析在一张表中(表1)。在上述处理技术中,就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有漆雾和粉尘的有机废气而言,吸附技术存在吸附剂用量大、再生困难等问题,导致运行成本增加;由于缺乏理想的吸收剂,吸收技术的净化效率有限;冷凝技术处理多组分VOC成本高,没有回收价值,没有实际意义;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多组分VOC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催化燃烧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氧化,对于大多数易燃易爆的VOCs来说,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高能耗;采用光催化、低温等离子体等新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处理多组分VOC时,技术不够成熟,经济性低于吸附、吸收、催化燃烧等传统技术。综上所述,各种VOC处理技术各有利弊。在制定有机废气处理方案时,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现状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以某企业美式家具硝基漆涂饰车间的生产实践为基础,采用兼具亲水亲油基团的柠檬酸钠表面活性剂作为吸收剂,处理其涂装生产线排气管中的混合VOCs,流量范围为16 504m/h ~ 18 919m/h,产生的废气经车间水幕柜预处理后通过排气管排出,湿度较高。其成分主要包括乙酸仲丁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甲苯、二甲苯、PMA、环己酮、癸烷、正十一烷等11种物质,其中乙酸仲丁酯浓度最高,约占总量的40% ~ 70%,甲苯和二甲苯毒性最大。混合后的VOCs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喷雾吸收塔,经洗涤和雾化两级喷雾过程处理后,被活性炭吸附。净化过程如下:含有漆雾和漆渣的混合VOCs在离心风机的作用下从塔底进入喷雾吸收塔,吸收液从塔顶向下喷射。废气经两级依次喷淋后进入汽水分离层,经干燥后进一步净化;喷淋吸收和汽水分离后的清洁低浓度VOCs由离心风机引入吸附塔,由固定床吸附,最终达标排放。每个喷雾组由洗涤喷雾和雾化喷雾组成。洗涤喷雾主要用于去除VOCs可溶性成分、漆雾、灰尘等。,同时增加废气的湿度,使气液两相接触更充分;雾化喷雾通过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来吸收VOCs,从而达到降解的目的。为了提高净化效率,避免雾化喷嘴堵塞,雾化吸收液通过自动加药泵输送到喷淋塔进行雾化喷淋,喷淋后的吸收液回流到循环水池中,可再次用于清洗和喷淋。饱和吸收液在沉淀池中沉淀后,将固体漆渣捞出运输处理,沉淀后的循环水送至车间各洗涤喷淋站,实现循环利用。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喷淋塔和活性炭吸附塔进出口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吸收剂浓度比为5%柠檬酸钠和0.5%聚乙二醇时,喷淋塔对TVOCs的净化效率达到76%左右,经活性炭吸附后喷淋吸收的废气浓度远低于广东地方标准DB 44/814-2010规定的排放限值,达到车间废气排放标准。
表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对比分析
加工技术
适用性
投资/运营费用
申请状态
优点/缺点
吸附技术
大流量、低浓度、成分复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中/高
广泛应用
多组分VOC吸附范围广,净化效率高;吸附剂的量大且再生困难
冷凝冷冻技术
小流量、高浓度、单组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高/中
没有
回收工艺复杂,设备投资高,能耗高,经济性低
吸收技术
传统吸收塔
大流量、高浓度、低温高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低/中
广泛应用
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工艺成熟安全;吸收剂饱和后难以再生,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新塔设备
大流量、高浓度、低温高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低/中
较少应用
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吸收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吸收剂饱和后难以再生,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膜分离技术
小流量、高浓度、高回收价值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中/高
没有
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膜成本高,处理流程少
6结论和展望
随着新型吸附装置如高效雾化装置、旋转填充床和新型吸附剂如柠檬酸钠表面活性剂、环糊精、生物柴油等的发展。强调了吸收技术在处理有机废气方面的优势。采用吸收法处理木质硝基漆涂饰车间的废气,可以充分利用家具企业现有的水幕柜等设备对漆雾中的色漆、灰尘等颗粒进行预处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大多数易燃易爆的VOCs气体,安全性较高,但吸收饱和后的废水需要进行二次处理。涂料VOCs废气的处理要综合考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涂料车间有机废气的排放特点,VOCs废气的浓度、流量、温湿度、颗粒物含量等气体特性会直接影响处理技术的选择;2)常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经济技术性,如设备投资、运行和后期维护费用、方法的去除效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3)利用现有处理设备,尽可能使企业的生产工艺和可用建筑面积与企业的污水处理工艺相协调,同时考虑设备安装占地面积。传统处理技术因其相对较高的经济性和在国内的应用实例较多,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作为主要处理技术存在。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逐步应用,新的处理技术会更加成熟,但投资普遍较高,局限于中小企业较多的家具制造行业。因此,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处理技术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吐槽!?请移到右下角写一条消息
肯定:来源【凯登商务咨询】该平台的目的是鼓励涂料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的共享,提高行业整体水平。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单位或个人)认为该平台的某些内容涉嫌侵权,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更改或删除。
1.《有机溶剂回收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发展【建议收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机溶剂回收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发展【建议收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3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