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由涪陵区区委宣传部、涪陵区文化旅游委员会主办的“吃重庆小面庆祝祖国生日、倡导新民俗”国庆主题活动在涪陵美新酒城热闹举行。组织者邀请了许多来自梅辛酒镇养老院和石林镇的老人参加,为祖国和自己庆祝生日。
66岁的陈庆明和丁坐在一张长桌前,吃着热腾腾的“生日面”。老两口回忆起过去和小棉的故事,回忆起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日子......
吃不起面:生日和节假日只能吃一口
当时陈庆明的生产团队,每年一个成年劳动力就能拿到20斤小麦,孩子和非劳动力只能拿到60%。陈庆明一家八口人,一年能拿不到100斤小麦,去掉磨损筛选过的谷壳,能磨出70斤“地表”。这是一种一家人只能在生日和春节假期吃的“奢侈食品”。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陈庆明家有了“自己的”小麦,但还是不够吃。“那我就盼着过年过节,或者盼着谁有喜事,不仅吃面条,还要吃肉。”
顺便吃面条:如果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想吃点更好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也从“背对着天面向黄土”变成了“不再靠上帝吃饭”。
1978年,陈庆明和丁结婚后,双双进入邯郸市猪鬃厂。“最真实的感受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陈庆说,随着口袋里有钱,吃饭开始成为一种“追求”。“我最想吃的是米饭和肉。相反,我很少煮面。有时候我会顺便吃,因为我想吃得更好。”
1985年,陈庆明夫妇工作的工厂也进行了装修,生活和工作环境都很好,感觉未来充满希望。以前夫妻俩赶上过年,想去重庆主城看看。他们不得不在石林镇的码头上坐船,花了八九个小时才到重庆。他们晚上上船,天亮时到达。“现在坐火车只要一个小时,去重庆太方便了。”
想吃就吃:早上吃面条,有时候晚上吃一顿
进入新世纪,重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5年,陈庆明夫妇工作的猪鬃厂因为要修滨江路的三岔公路而被拆除。陈庆明夫妇也从原来的“烂尾楼”搬到了全新的大楼。小镇在不断变化,道路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多,家乡越来越繁华......
生活越来越好,晚年生活有了保障,陈庆明夫妇,他们什么都不用担心,真正过上了他们期待的生活。
“现在生活很好,我们俩拿着退休工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是,有时候我就是想吃一点面。”陈清明早上还要煮碗面吃。有时候到了晚上90点饿了,就要“放上一整碗”。他觉得自己现在吃不饱重庆面。“吃完饭回家看阅兵。”陈庆明笑着拿了一块生日蛋糕喂妻子。丁也咬了他一口。
1.《陈庆明 从吃不起到想吃就吃 一对老夫妇与重庆小面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庆明 从吃不起到想吃就吃 一对老夫妇与重庆小面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136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