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23时50分,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大堂,一名老年流浪汉躺在担架上,无助地看着记者。记者童弟照片
2012年12月下旬,长沙雨花区一座桥下,一名游子冻死;今年1月3日,长沙开福区又有一名流浪汉冻死在桥下。
短短几天,就死了两个人。他们为什么拒绝热身,不去救助站?
我们的记者特地来到长沙的无家可归者身边,体验他们最真实的世界。
记者戴鹏·魏磊
不得拘留或变相拘留受助人员;不准打骂、体罚或虐待受助者或指使他人打骂、体罚或虐待受助者
——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24年内不会
为什么流浪者不愿意去救助站
1月6日22: 00,长沙解放西路人头攒动,栾卫东也开始忙碌起来:穿着军大衣,棉鞋棉裤,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编织袋,小心翼翼地在垃圾桶里翻找。
这种深夜在长沙拾荒的生活,已经持续了近三年。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全国游荡了21年,去了新疆的小煤矿,进入了河南的黑砖厂...2009年,他来到长沙。“长沙应该会暖和一些。”
三年来,志愿者、警察甚至路边居民都劝他去救助站。每次他都笑着婉拒。“救助站最终会把人送回家。如果可以住在家里,流浪的时候怎么办?”栾卫东说,他去过其他城市的救助站,但他再也没有去过,因为他觉得自己像个囚犯。
本报记者在长沙对近20名无家可归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发现虽然他们都衣衫褴褛,食物不足,但几乎没有人愿意去救援站,他们更愿意去桥口、地下通道、建筑工地和火车站捡垃圾。
救助站呢?我们的报纸派了一个记者,戴鹏,作为一个流浪者来体验整个过程。
无法连接
我已经连续十次没有呼救了
1月7日21时,记者与栾卫东站在解放西路太平街。
此时,记者穿着栾卫东送的破棉袄。“完全认不出来。”栾卫东在一旁说道。
很快,路过的市民找到了记者,并致电长沙市天心区救援管理站。
21: 38,公众第一次打电话,没人接。从那以后,拨了四个电话,都是占线。第六个电话拨了但是没人接,接下来的四个电话都在打。打了十个电话,记者还是得不到帮助。
21: 44,市民拨打110求助。
21点49分,坡子街派出所民警打电话询问情况。
21点55分,两名警察到达现场。在认真询问情况后,他们帮助记者和市民一起上车,直接把他们送到了瑶岭的长沙救助站。
三个人被打了
绑住你的手,压住你的脚,把你的膝盖放在你的头上
22时30分左右,在确认记者没有醉酒后,长沙救助站工作人员同意提供相应协助。
大约五分钟后,警察走了,气氛突然变了。
“你叫什么名字?你住在哪里?”记者抬头一看,发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浑身是霜。
记者没有回答,因为他变成了一个聋子流浪者。经过几次询问,工作人员的语气因为没有回复而变得更高了。
这时,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冲上前去,绕到记者身后,将记者的手捆死。然后,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冲上前去,摁住了记者。
看到殴打可能升级,记者呼救:“你不能在救助站打人,你不能在救助站打人……”一个工作人员说“不打你,不打你”,突然重重地把记者绊倒在地上。
随后,两名工作人员将记者的脚按在地上。一瞬间,记者动弹不得,呼吸困难。
放弃帮助
“现在想去吗?很晚了!”
“我不接受帮助,我要出去,我要出去!”被按在地上,记者看到星星,觉得晕,但求饶。
“现在想去吗?很晚了!”把膝盖放在记者头上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很粗鲁。
“根据国家规定,受助人员可以自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也可以自愿放弃救助站的救助。救助站不能限制接受救助的流浪者的人身自由。”记者给出理由后,他也被拒绝。
最后,记者被迫告诉工作人员他远在浙江老家的父亲的电话号码,工作人员在他父亲与工作人员协商释放后才释放了记者。
随后,长沙救助站工作人员拿出一张表格,要求“自愿放弃救援”,签上姓名并按下手印后,才允许记者离开救助站。
当晚11点左右,记者离开长沙的救援站,离记者进入救援站不到40分钟。
记者目睹了
老人手脚被捆住,在救助站呼救
23时30分,本报另一名记者进入救助站迎接戴鹏,却意外发现救助站大厅地板上有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名无家可归的老人。
他的双手被白色的麻绳绑在背后,绳子深深地拉进他的衣服里;双脚的腿用胶带绑在一起。他努力想坐起来,但他什么也做不了。最后他只能往后一靠,向记者求救:放开我,放开我!
路过老人身边的记者赶紧蹲下来靠近他,问他为什么被绑起来。老人只是绝望地央求:“你先放开我,放开我的脚,让我坐起来。”
记者看到,他灰白的头发,破烂的衣服,下唇上的一圈血,已经凝结成了痂。记者问他是不是挨打了,他点点头,眼泪就流了出来。
“我是记者,不是救助站。我没有权力放你走!”老人听后,眼神突然变淡,不再理会记者。
大约一个小时后,老人消失了。
记者笔记
他们为什么拒绝进入救援站
为什么不能回答
一个
2003年3月,公民孙志刚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
10年后,在下一场大雪来临之前,一名帮工在长沙救助站被打。他是一名记者,戴鹏。
如今,“避难所”已经改名为“救援”。如果只是换句话说,那么所有的人都应该权衡:如果有一天,我也流浪街头…
去年年底,雨花区一个流浪儿冻死在桥下;1月3日,开福区另一名流浪汉冻死在桥下。
“为什么他们宁愿睡在街上也不去救助站?”这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是一个寻求帮助的流浪者,我们会遇到什么?这是面试的起点。
记者戴鹏,作为一个流浪者,在长沙下一场大雪前经历了救助站。
我们想体验一下帮助那些不想进救助站的无家可归者的道路;我们想看到温暖的救援细节,感受温暖的道路;我们想告诉迷路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二
当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察把戴鹏送到长沙救助站时。
不需要求助,没有热饭热茶,没有保暖的衣服。
一开始是救援人员皱眉。评论:吸毒?喝醉了?随之而来的是冰冷的折磨...
也许,这只是他们的过程;也许,这只是他们的习惯;可能,可能性太多了。
最后,在监控录像中,会冻结一张图片:两名工作人员扶住他的脚,一名工作人员用膝盖扶住他的头...
过了几分钟,他不忍心喊:“我不要帮忙,我要出去!”
事情由难变难,袭击者收工,于是离开了救助站。人民路上的雪还没有融化,世界还是和平的。
这就是这段经历的黑色结局。
三
面对一道伤疤,之前的悬疑提问似乎已经没有需要解决的必要了。
流浪很难过,睡觉也不容易。流浪,却总想着家的温暖;落魄,却有血有肉,有尊严。
不要喝偷来的泉水,也不要得到你来的食物。
它们不是城市的伤疤,它们考验城市的心智。
就以前不为人知的被殴打的流浪者而言,戴鹏的虐待,一拳一脚,实际上侵犯了每个流浪者的生存权。在他之前,谁能想象当另一个流浪者被送到这扇门时发生了什么?
孙志刚走后,他的墓碑上刻着:“逝者已矣,小人皆已义。然而,世界上那些住在寺庙和江湖中的人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铭记生命、人权、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
■记者邹丽娜
1.《长沙救助站 触目惊心! 一个记者的长沙救助站“恐怖”之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沙救助站 触目惊心! 一个记者的长沙救助站“恐怖”之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3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