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茅台》再一次刷新了市场对可转债价格上限的想象。2021年1月13日,在日内交易中,盈科可转换债券首次突破3000元,再创新高。1月14日,盈科可转换债券再创新高,盘中最高涨幅达3120.019元,收盘价首次突破3000元。
2021年,a股出现了一个有趣的“28年分化”现象。在大多数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的同时,一些机构重仓的股价却在跃进。这种现象进一步蔓延到可转换债券。
在梳理数据后,CBN发现,不仅盈科可转债,其他高价可转债,如恒和可转债、上集可转债、卢生可转债、永兴可转债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
自2020年12月14日以来,上述五种可转换债券累计涨幅分别达到87.28%、24.51%、47.40%、58.10%和115.02%。
然而,对于大多数低价可转换债券来说,同期价格要么下跌,要么涨幅不大。
格雷资产告诉CBN,高价可转债实际上类似于整个a股市场市值大的龙头股票,是资金推动的。
高价可转换债券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交易活跃;如果可转换债券的成交量很小,那么一天的成交量买不了太多,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参与,这是可转换债券价格“28分化”的重要原因。
有市场人士指出,可转债溢价大幅上升,说明这些高价可转债的波动风险不容忽视。
基本面支撑债券价格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选择
东方财富选择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14日至2021年1月14日,排名前10的可转换债券平均价格上涨251.17元,平均涨幅56.36%。
剔除这10只高价可转换债券,市场上剩余的367只可转换债券价格下跌0.65元,同期下跌1.54%。
可转换债券市场的“28分化”似乎比传统a股市场更严重。
一位可转换债券的专业研究员告诉CBN,一些高价可转换债券的价格持续上涨,是因为相应的股价持续上涨。
比如上海可转债和永兴可转债,这两种可转债的转换溢价都在零附近徘徊,或者略为负值,也就是说这种可转债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其对应股票的价值上涨,而可转债的价格上涨与其对应股票的价格上涨是一样的。
可转换债券也是如此。市场人士指出,由于疫情防控用品需求旺盛,可转债股价持续上涨,可转债基本面有较强支撑。此外,发行人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提前赎回,使得止赎风险暂时可控。
以上可转债研究者继续告诉CBN,一些可转债的涨价与其股票价格关系不大,比如恒和可转债。这些可转债的涨价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板块太小,剩下的面积太小,导致一些热钱控制了这些可转债。只要不把债券转换成外卖,价格就不会跌。
机构连接板
截至2020年6月30日,盈科可转换债券十大持有人中,出现了部分基金和证券公司。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选择
这是否意味着机构是这些高价可转换债券的主要接受者?
业内人士告诉CBN,有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可转换债券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如火炬可转换债券和超级巨星可转换债券。主要是这些可转债对应的股票都是优秀的投资标的,他们的股票还是有一定的涨幅空。
此外,可转换债券的溢价相对合理,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购买可转换债券,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享股票上涨带来的好处。
但上述业内人士也指出,很多高价可转债的存量太低,机构持有的数量其实不高。
以盈科可转换债券为例,截至2020年末,未转换股份余额仅为1.23亿元,占比26.15%。
风险点在哪里
对于高价接管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不仅要担心可转换债券价格可能下降,还要防止投资者利益因公司被迫赎回而受损。一些高价债转股的溢价甚至超过了400%。
事实上,以盈科可转债为首的许多高价可转债已经多次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另一位可转换债券的专业研究员告诉CBN,许多债券投资者实际上已经转换了股票,而且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现有规模相对较小,对公司影响不大,所以公司并不那么关心是否赎回可转换债券。
另外,高价可转债是否会跌,要分两部分考虑。只要股票的基本价格能够得到保证,相应的可转换债券价格一般不会下跌。
另一只小股被控可转换债券的债券价格与股票走势无关,其下跌完全取决于控股权。如果撤回控制基金,可转换债券价格可能会指数下跌。
固定收益相关人士孙彬彬表示,2020年12月底后,可转换债券市场跟随股市结构“分化”加剧的迹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强烈的风险偏好。这包括可转换债券市场对后续正股市场持续上涨的预期,也包括整体“控股集团”下部分基金的被动选择。如果股市继续上涨,可转债市场的风险偏好仍然很高,目前的市场“分化”现象可能很难消失。
1.《东方财富choice 史上首只超3100元的可转债诞生,机构抱团高价可转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方财富choice 史上首只超3100元的可转债诞生,机构抱团高价可转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0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