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版军报《星条旗报》连续报道了美国阿富汗撤军情况,其中最新关于美国及其北约联军黯然撤离巴格拉姆机场的报道具有标志性意...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欧曼巴
字数:5182,阅读时间:约17分钟
编者按:自先秦以降,中国的北方常常有强大的游牧部族为患。6—8世纪这个阶段,令隋唐帝国不得安寝的则是北方突厥人。突厥人的铁蹄所至,纵横欧亚两大洲。他们对南面的农耕和绿洲文明产生了强烈的威压态势。突厥人不仅役使控制中亚绿洲国家,甚至多次兵锋直指黄河流域。那么,突厥人是怎么成长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呢?
突厥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强大,只是一个小部落。自从552年大破柔然阿那瓌之后,突厥形成相当的实力,于是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建立汗国。可汗的妻子称“可贺敦”,可贺敦好比匈奴单于的妻子阏氏。突厥人称可汗的子弟为“特勤”,又称带兵的首领为“设”。称汗的第二年,土门就死了,他的儿子科罗继位,号为乙息记可汗。科罗继位后大败柔然的邓叔子于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
乙息记是个短命的可汗,在位仅有一年。科罗死后,他的弟弟燕都俟斤即位,称为木杆可汗。木杆可汗生得相貌奇特,据说脸有一尺多宽,而且还是赤红色,眼睛则长得像琉璃。虽然文献中的这段描述过于夸张,但多少也反映出突厥的蒙古利亚人种特征。欧亚草原上的突厥石人大多脸型宽大,人种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木杆可汗智勇双全,但性情刚暴,好征战,正是他带兵最后灭了邓叔子。
此时,中原对立的两个政权北齐和西魏,对突厥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北齐显然对刚刚勃兴的突厥存有戒心,因此起先支持和保护东支柔然。与北齐不同的是,西魏一开始就对突厥采取了比较友好的态度。
545年,西魏丞相宇文泰派遣酒泉胡人安诺槃陀通使突厥,这是西魏和突厥人的第一次正式外交往来。从姓名和居住地来看,安诺槃陀应该是粟特胡人。粟特胡人是中古时期活跃于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商业民族,他们善于经商,利之所在,无远弗届。从后世的记载我们知道,隋唐时代的突厥汗国中有不少粟特人,他们有时甚至可以干预突厥汗国的政治,至于经济方面的影响,那更是不消说了。
西魏以粟特人充当使者,突厥人容易接受,也便于沟通。粟特胡人所讲的语言是粟特语,突厥人在开始使用突厥鲁尼文字之前,所用的文字和语言也是粟特语。至今还留存于蒙古的突厥汗国早期碑铭布古特碑,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因此我们可以设想,西魏派遣安诺槃陀可能还基于另一种考虑,就是他能和突厥人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安诺槃陀的到来,让突厥人欣喜异常,他们高兴地认为:“大国派来了使者,这预示着我们的国家即将兴盛起来!”很明显,远交近攻的道理,不仅中原王朝会用,游牧民族同样也深谙其道。
突厥汗国在与柔然的战争中逐渐把统治的重心转移到漠北,阿尔泰山以西突厥故地则由土门可汗的弟弟室点密统领。562年至576年间,室点密是西突厥的首领,称莫贺咄叶护,统领十姓部落十余万人前去征服西域。
从5世纪后期高车部叛离之后,柔然在西域的势力已经濒于破产。至6世纪初,柔然在西域的统治便告结束。突厥兴起在西域遇到的最大的对手就剩嚈哒了,但此时的嚈哒正陷入与波斯帝国的长期冲突中,主要精力被牵扯在西面,而无力东顾了。5世纪20年代,嚈哒人渡过阿姆河,进犯萨珊波斯,结果被波斯帝国君主巴赫兰五世击退。30年代,嚈哒南下吐火罗斯坦,战胜了盘踞于此的笈多罗贵霜,逐走其王笈多罗。此时正值波斯伊嗣俟二世在位,刚刚取得胜利的嚈哒人不甘于从前的失败,他们从吐火罗斯坦进击萨珊波斯。一场持续百年之久的嚈哒、波斯战争从此拉开序幕。
因此,突厥人兴起时,适逢嚈哒陷入与波斯帝国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的好时机,由于波斯和突厥在对付嚈哒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双方很快就结成了同盟。6世纪时,波斯的库思劳一世即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波斯的国力转盛。库思劳一世一方面与拜占廷签署合约,解除来自西方的压力,以专心对付东方;另一方面,积极联合突厥,联姻结盟,共图嚈哒。6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库思劳一世亲统大军东进,突厥方面则由室点密可汗统兵西征,双向夹击嚈哒。突厥的军队很快攻略了阿姆河以北的嚈哒属国,挥师南下,直捣嚈哒国首都(今阿富汗巴尔赫附近),摧毁了嚈哒的主力部队。与此同时,波斯军队攻占了阿姆河以南的嚈哒领土。
嚈哒国破,突厥、波斯按事先的约定,以中亚阿姆河为界,中分其国土。阿姆河以北归突厥所有,以南则归波斯。此后,突厥又击败了阿瓦尔人和伪阿瓦尔人。不久,他们继续南下,荡平了阿姆河以南的嚈哒残部,向西进剿逃散的伪阿瓦尔人,巩固了在阿姆河以北的统治,逐渐占有嚈哒全部旧壤。由于室点密可汗平定西域、西征嚈哒功勋卓著,因此与土门可汗一起被尊奉为突厥的开国始祖。
这时突厥汗国内部开始形成以土门系为主的东突厥和以室点密系为主的西突厥两个系统。东突厥的地盘主要在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高原,西突厥则领有阿尔泰山以西地区。不过,一直到583年以前,东西两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政权,西突厥虽然独立发展,但并没有完全脱离东部的宗主国,仍然一直宗奉土门系可汗为大可汗。
556年,突厥木杆可汗从凉州(今甘肃武威)袭击吐谷浑,兵至番禾地界,吐谷浑觉察后,连忙向祁连山方向逃窜。贺真、树敦是吐谷浑的巢穴,吐谷浑可汗夸吕正在贺真,而征南王则守树敦。木杆可汗从北面进攻贺真,让西魏凉州刺史史宁从南面攻打树敦。木杆可汗攻破贺真,擒获夸吕可汗的妻子;史宁攻破树敦,擒获吐谷浑征南王。563年,北周派御伯大夫杨荐、左武伯王庆等人出使突厥,以娶木杆可汗的女儿为妻作条件,联兵伐齐。如果北周与突厥联兵成功,将对北齐形成两面合击的态势,而北齐则必然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当北齐方面得悉这一消息之后,一改旧态,立即派人向突厥方面示好,也同样提出了联姻的意愿。北齐从以前支持柔然,到现在遣使向突厥求婚,这种变化完全是从政治利益着眼的决策。为了求得突厥方面的信任,北齐送出了远比北周还要丰富得多的礼物。木杆可汗一时被这些财物所打动,竟想将北周的使者杨荐等人抓起来送交北齐处置。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荐大义凛然地责备木杆可汗:“我朝太祖皇帝和可汗睦邻友好,蠕蠕部邓叔子数千人来投降我们,我太祖皇帝全都交给您处置。而如今您竟然忘恩负义,难道不觉得愧对神明吗?”木杆可汗听后脸色惨然,过了很久才说:“您说得对。我意已决,和贵国共灭北齐,然后再送女儿去完婚。”史书中这段记载带有强烈的故事色彩,木杆可汗的举动或许不至于像文献描写得那样轻率。
朝堂辩论,第一回合我们回到开篇,公元前221年的咸阳。秦已经吞并六国,朝堂除了讨论秦始皇的新称号,还发生了一次辩论,是关...
至于在罗马和意大利爆发内战以前的古代世界的面貌,大概可以这么规划:
文明生活的中心在所谓的希腊化时期已逐渐从西方移到了东方。尼罗河上的亚历山大里亚、奥龙特斯河上的安蒂奥克和 凯库斯河上的佩尔加蒙代雅典而执文明之牛耳。从经济观点来 看,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和前四世纪时即已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商业 资本主义国家的希腊,特别是雅典,到这时候开始逐渐丧失其重要性了。
公元前四世纪和前三世纪时那些经常发生的、几乎不断的席卷了许多城市的战争是希腊本土的经济生活一直下降的首要原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或缩减战争带来的恶果,政府也曾多方努力,采取措施,然而战争并未受到邦际上的任何约束,反而愈演愈烈。 愈来愈使参战者——无论胜方或负方全都遭受损害。蹂蹒敌方的土地,销毁敌方的谷物、葡萄园和橄榄林,焚烧敌方的农舍,掠 卖掳获的人畜,用被侵伐的地区的物资来给养军队:这些行动都愈 来愈普遍。有些邦,例如埃托里亚联盟和克里特诸城,专门以在陆 上和海上进行抄掠为业,而其他的邦也相继走上这条趋于灭亡的 道路,乃至那些希腊化的君主专制国家也不例外。
就在进行对外战争的时候,希腊本土和大多数岛屿上的希腊 城市内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阶级战争,这是由于一 个富裕的錢啓级在逐渐成长而群众相应地趋于贫困所引起的。 这场阶级战争使希腊很难以成长和发展起一个巩固的资本主义制 度。这当然就使得各城邦的内部几乎不可能有正常的经济生活。 希腊城市中的斗争性质愈来愈近于纯粹的社会经济斗争。斗争的 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重新调整劳资之间的关系以 求提高生产,而是为了重新分配财产,这种目的,通常是靠暴力革 命来达到的。战争的口号是一个很早就有的口号,即所谓重新分配土地和废除债务。
像这种以重新分配财产为目的的革命,对希腊是极端有害的。 革命和反动势力,此兴彼衰,都只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并都以 大肆屠杀或流放最优秀的公民为务。结果,那些被流放者或设法 回来向他们的敌人报仇,或流落到东方君主专制国家里去充当雇 佣兵,到希腊化的国君们在东方各地新建的城市里充当移民,在希 腊化的国家里充任文官,或做商贾。极少数的城市,如雅典等,多 少没有受到这些周期性危机的影响,因而,相形之下还比较繁荣。
欧洲大陆和大多数岛屿上的希腊城市所丧失了的东西,被希 腊化的君主国尤其是被东方的希腊城市得去了这些城市,大多 数处在希腊化的国君们直接的或间接的控制之下而享受不到政治 自由。其结果是使这些城市内部每一次发动社会革命的企图都被 希腊化的国君们的暴力所扼杀,同时也使它们很少被卷入对外战 争之中。这样一来,在东方,积累资本和介绍先进的工商业方法都 比在希腊本土进行得更为方便和更有成效。
因此,公元前四世纪 时这些希腊城市的商业资本主义达到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 高的发展水平,这种水平使得希腊化各邦非常接近于作为公元十 九与二十世纪欧洲经济史的特征的工业资本主义阶段。东方的希 腊化城市有一个很大的内部市场供它们自由活动。它们彼此互相 竞逐地进行着起重要作用的「并在稳步发展的对外贸易。它们借 助于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而逐渐改进了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技术, 在所有的希腊化王国里,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都有长足的进步;
它们在农业(包括畜牧业在内)和工业中,都采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 的*纯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它们史无前例地为_个不定市场进 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它们发展银行和信贷业;它们不仅能够订 出海上贸易的公共规章(即所谓罗得海上公法),并且还能够订出 一种公共民法,这种民法在整个的希腊化世界中都产生法律效用。 在设法稳定金融、或至少是想在各个独立的贸易国家的货币之间 建立稳定比价的企图中'也可以看出那种走向统一的趋势。希腊 化的国君们在他们国家的工商业生活中所起的领导作用,和商业 事务在外交决策中所占的特殊重要性,很容易使我们把这些君主 国的经济情况比之于近代欧洲史上的重商主义时期。
从经济观点来看,这些无休止的战争逐渐成为 希腊世界的一场真正的大灾难。这不仅限于大片土地受到蹂蹒 城市遭到洗劫、居民被贩卖为奴隶而已,而且远为重要的是这些战 争迫使希腊化各邦,无论大小,都集中力量来准备战争,来尽量地 扩建陆军与海军,来发明军事工程方面的新器械,因而耗费极多 的金钱——例如迪米特里厄斯波利约尔策特斯围攻罗得的情形 就是这样。各邦的收入几乎完全用在军备上。这样一来,起先是 使希腊化的国君们彼此竞逐地作稳健的努力,企图用一种合理的、 科学的开发土地天然资源的方法来增加他们土地的收入。但是, 渐渐地,像这种正常的"进步的增加国家收入的方法就被一系列轻 率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措施所代替。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对 生产和交换二者采取国有制,至少在某些希腊化的 君主国里是贯彻了这项措施的,尤其是在埃及。我所说的国有制, 就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一些最主要的部门归国家集中管理,也就是 归国王及其官吏们集中管理。这种制度,初行虽有利于国家,但逐 渐造成官吏方面进行欺诈和不法行为,同时又使国民方面在个人 能力上的自由活动和竞争几乎完全趋于消灭。
在趋向于国家控制的潮流同时,一套十分严密的课税制度被 精心规划出来了,这种课税制度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 这是以东方君主国的经验为依据的,但在发明新税名目和改进征 税方法这两方面都更有甚焉。赋税的负担沉重地压在希腊化世界 的居民身上。对土著居民经常施行自古相传的强制劳役制度,因而这一部分人的负担更重。这个制度,和课税制 度一样,是希腊人那种逻辑性和创造力很强的头脑精细制订出来 的,在希腊化君主国里,国家和国王用一大套义易来束缚他们的臣 民,而徭役就逐渐变成了这套义务中的一个新添的正规项目。
希腊化的国君们的国有制政策和精密的财政制度的主要受难 者并不是新迁居于东方的移民,这些移民大多是希腊人。他们懂 得怎样躲避这些负担,或怎样把这些负担移到土著居民的肩上去; 而事实上,移民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国王用来作为压迫土著居民的 工具——如担任包税人徭役的监督人、得到国家特许的工商业经 营者、大地产的管理人等等。
希腊化君主国的这种摧残性的经济制度在大多数土著中产生 了有增无已的不满情绪。例如,从公元前三世纪以后,埃及的土著 居民就曾一再地起来反抗外来的压迫者。这些叛乱的首领往往是 土著祭司。他们的最后目的就是要把外国人,包括国王在内,一起 赶走——埃及人在亚述人和波斯人的统治下都曾经追求过这同一 目的而往往获得成功。这些叛乱迫使国王们去扩充他们的雇佣 军,许赐外国压迫者以新的特权,进一步增加赋税和劳役的负担。 托勒密王家也曾屡次试用过相反的方法,答应向土著居民让步,但 这样一来,反而鼓励了他们,使他们更相信政府的力量薄弱得不足 以强迫执行它的要求,因此情况弄得更糟。这些发展情形使希腊 化君主国不能够变成一个民族国家。这些君主国几乎毫无例外地 保持着它们最初的原状,那就是,武力专政制度统治着被奴役的人 民而恃雇佣军为其最后之手段。
因此之故,希腊化时代的文明一直没有变成一种希腊一东方 式的文明。它差不多仍然是纯希腊式的文明,所掺杂的东方因素 极少。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明的主要的新面貌不是它的希腊一 东方性,而是它的世界性。由于它具有世界性,所以东方和西方新 兴的各种不同的民族国家都能接受这种文明。然而,在东方的新 兴国家中——安息、大夏、印度、亚美尼亚等一一没有一个全盘接 受希腊文化的。希腊的风格和希腊人的观念只是在带有地方色彩 的、纯东方式的实体上加一层薄薄的表面装饰而已。而且,希腊影 响在东方只限于城市和上层社会,并不曾及于群众「在西方各民 族 意大利人、克勒特人、伊伯利安人和色雷斯人的生活 中,希腊影响是要深入一些。但是,在西方,希腊文明也还是保持其原来的状态和真正的面目。它始终是一种城市的和市民的文 明。因此,希腊化时代的文明仅仅是希腊城市文明发展中的一个 新的变态。就是在希腊化君主国本部在小亚细亚.在叙利亚.在埃及.在黑海沿岸——乡村里的人民大众也从来没有受过希腊 文明的影响,他们墨守着自己、的旧风俗习惯和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
罗马在布匿战争期间和战后时期对文明世界的事务突然加以 千预,但这并没有使局面改善。甚至还可以说,罗马的干预更大大 地使局势复杂化,更有力地助长了破坏力量。正在成长中的罗马 共和国的目的就在于防止东方出现任何足以危及罗马国家的强大 的政治组织。那儿的骚乱愈多愈妙。独立国家的数目越多,对罗 马越发有利。而每一个国家的内政中纠纷越多,罗马就越有希望 成为控制东方的力量,也就是统治东方的力量。
在第一次(有时称 为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之后,希腊的城市都宣告独立了,而在反对 安戚约库斯三世的战争前.战时和战后,亚洲的希腊城市也相继宣 告独立,这使得这些城市的内部情况几乎陷于绝境。希腊本土不 断增长的那种经济凋敝现象也落到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身上来 。另一方面,罗马的威胁,使那些较大的希腊化君主国更加紧继 续发展它们的军事力量,从而损害了近东最繁荣地区的正常的经 济发展。然而,除了马其顿以外,其他希腊化君主国积累起来的物 资并没有用于反抗罗马的斗争,而用于它们彼此之间的内部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那些较小的国家反倒受罗马的保护和援助而致力 于耗损那些较大的国家的力量,特别是耗损马其顿、叙利亚和埃及的力量。
罗马之干预东方事务,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第一个局面,即 第一次(或称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和反对安戚约库斯三世的战争期 间的局面(如前所述)是防御性战争的局面,进行这些战争的主要 目的在于反对设想中的马其顿和叙利亚的帝国主义趋势以保护罗 马与意大利。在首次给马其顿和叙利亚以致命打击以后,紧接着 转入第二个局面,在这个局面中,罗马成了希腊城市以及某些较小 的希腊化君主国的正式保护者,它设法防止那两个受挫的强国卷 土重来。第二次(或称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是这段时期中最突出的 事件。马其顿竭力使自己摆脱罗马干涉的严重压迫,但它已彻底 被击垮,而不再是希腊化世界的政治领导力量了。由于马其顿不 再是希腊化世界的领导力量,因此罗马的保护实际上就变成了一 种不太严厉的统治方式。这是罗马干预活动的第三个局面。罗马 把希腊城市和希腊化君主国都一律视为必须唯命是从的藩邦了。
马其顿和希腊,被罗马使用强力时的残暴手段所激怒,都想从 罗马统治下解放自己,恢复自己的政治独立地位。罗马则把它们 的企图视为叛逆,而用可怕的残酷方式把它镇压下去。它对待这 两个国家的态度,造成了对自己和对这两国都非常危险的混乱局 面。在所有住在东方的希腊人中,反对罗马的仇恨心现在成了超 乎一切的感情。加之,希腊和马其顿的民族力量不再足以防御它 们北方边塞外的蛮族一一克勒特人、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在 小亚细亚也逐渐产生了同样的情况。最后,希腊各城市的内部生 活愈来愈复杂*愈来愈混乱了。阶级战争席卷了整个希腊和小亚 细亚。它采取了激烈斗争的方式,这是受罗马保护的贵族阶级与 国民中其他那些既反对本地贵族阶级又反对罗马统治的人们之间 的激烈斗争。
在西汉王朝的疆土和帕提亚接壤的时候,西汉王朝的军队是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其击败。但是因为我们国家一直都是农耕民族,所以对这么大的疆域并没有特别的需求。于是,便开始与帕提亚进行了通商。
而罗马的情况也跟西汉王朝差不多。让罗马这个国家最心动的是帕提亚内部存在大量的茶叶和陶器,所以不知不觉帕提亚成为了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中间商,也依靠这个身份赚取了大量的金钱。
但是,帕提亚统治阶级也知道如果这两个大国要真正通商的时候,他们国家就会失去一大笔收入。所以,他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罗马与西汉王朝的距离就变成了要走两年之久。而真相是当时两国的距离仅仅只隔了一个帕提亚,快马加鞭的话最多也就是一个星期的路程。
说完地理位置上的一些冷知识后,我们从经济、政府以及军事力量来分析一下西汉王朝和罗马之间的实力。
01 经济实力大PK
打仗是要花钱的,人要吃马要喂,装备也要钱,还有战功赏赐样样不能落下。要开战,首先我们来看看西汉王朝和罗马之间,谁的钱袋子比较鼓。
西汉王朝总体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农业税缴纳的多少决定着国家财政的多少。可是,单靠大量的固定农业税的收入是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战争的。实际上,汉武帝主动对匈奴发动攻击,依靠的是汉高祖以来历代皇帝的苦心积累,尤其是他爷爷和父亲所创造的“文景之治”的遗产。
即使是这样,连年对匈奴的征战,西汉王朝的国库还是被掏空了。到了汉武帝晚年,几乎难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甚至相出了官位买卖牟利的主意。
与西汉的重农抑商不同,当时的罗马私人商业非常发达。在长达几百年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涌入了罗马,满足了罗马贵族日益膨胀的欲望需求。此外,罗马还有完整的财政制度和发达的金融体系。更重要的是罗马的商业和战争是一体的,发达的商业运作会作为罗马军队的后勤补给,而战争又为商业开辟新的资源和道路。所以说,罗马的繁荣与战争脱不了关系。
对于罗马而言,国内的经济体制是和战争相适应的。战争就是一种生产,国内经济与海外战争相互促进。而西汉的战争完全是消耗型的,无法维持长期的战争。
不过由于过度的商业发展,让罗马帝国陷入了分裂的境地。帝国的政治中心是在西部的罗马城,而经济贸易的重心由于对外的不断扩张,慢慢向地中海东部转移。罗马帝国的西部对东部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导致整个罗马的财富在东移,最终的结果就是罗马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完全分裂,变成了两个帝国。
而西汉的经济大多数集中在北方,政治中心也在北方,所以战争的主要方向也是北方,从这一点来看,西汉会比罗马有利得多。
02政治制度大PK
对于两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在对抗外敌的时候,能否有效地指挥军队,调度物资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西汉初期采用的是分封制,后来经历了汉高祖消灭异姓王和汉景帝的削藩,中央集权逐渐地巩固起来。汉武帝主政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机制上,西汉依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让国内的维护成本降到最低。所有的兵力和资源都可以全部投入到战争中去。
而罗马的帝制和西汉不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弱很多。罗马帝国是由皇帝和元老院治理,但统治中心仅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虽然罗马的地方是由军团驻守,但是这些军团都是属于将军个人掌管的。因此士兵是对将军忠诚,而不是对国家忠诚。而且地方军团完全不会关心帝国其他地方的情况。
军队和行省很难跟整个帝国机器同步运作,所以这样松散的罗马帝国在应对没有开化的北方民族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假设他要应对的对手是西汉,势必会出现调度不灵的情况出现。
03 军事实力大PK
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曾经一度声名显赫。罗马军团由轻步兵、重装标枪兵、重装步兵、长枪兵和骑兵等兵种组成。士兵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庞大的军阵“龟甲阵型”。
当时的罗马军团并称为“西方军事技术成就的完美定点”,因为他们的阵型很好地将每个兵种进行分工,简直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机器,充分地适应了战场上各种情况。而西汉的军队在部队组织和协作方面稍微略逊一筹。
此外,罗马也拥有实力强大的海军舰队。罗马的海军为陆军的海上运输提供了掩护,并向任何敢于和罗马争夺制海权的敌舰挑战。而西汉虽然也有一定规模的水师,但是只适于内河作战,在海战方面经验还是不足的。
当然,西汉还有骑兵的优势。在于匈奴的长期作战中,骑兵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了当时边防主要的力量。而罗马的骑兵只是辅助而已,数量和质量跟西汉的骑兵相差甚远。
还有就是在武器装备上,西汉的技术可以说是领先于世界。西汉的武器以钢铁兵器为主,在中央有专门的部门专门制作兵器,特别是远程兵器-弩。这些兵器的质量非常高,可以大大地增强了军队的力量。反观,罗马的兵器就有点脆弱的。
据说罗马人的对手高卢人的铁剑是海绵铁锻造而成的,一刺就弯,在地上踩直后才能用。但是就是拿着这种兵器的高卢人可以多次打败罗马人,还曾经攻陷过罗马城。可想而知,罗马人的兵器质量有点入不了眼。
辽国后期,国家走向了衰落,而东北的女真族不断强盛。1114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开始全面反辽。1125年,金国灭辽;1127年,金国又灭北宋。许多人认为辽国从此就消失了。实际上没有,契丹族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西迁,在西域建立了强大的西辽。西辽对辽的继承,正如南宋对北宋的继承。
当时的内亚地区,基本上有两大势力。一是喀喇汗王朝,二是高昌回鹘。回鹘,是铁勒后裔,曾经在草原建立了强盛的回鹘汗国。唐朝后期,回鹘征服了西域。842年,回鹘汗国瓦解,大量回鹘人西迁到西域。他们在西域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者“西州回鹘”。
西喀喇汗失败后,引起了中亚各国的震动。1141年,西亚强大的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集中了10多万的骑兵,渡过阿姆河,准备联合中亚的伊斯兰诸国向西辽发动进攻。而此时,西喀喇汗内部又发生了康人和葛逻禄人的内乱。这里的葛逻禄就是在第一次怛罗斯之战背叛唐朝的那支部落。
许多人说秦军是农民,事实上秦人尚武有过之而无不及!打仗不要军饷的部队战斗力都不能小视,马其顿方阵要是对战青铜时代的部队,就跟近代欧洲人对阵非洲酋长部队差不多。
首先我们来聊聊马其顿王国的马其顿方阵。
说起马其顿方阵,其最早应该源于公元前四世纪,是由当时马其顿王国腓力二世借助古希腊底比斯方阵原先基础之上经过改良而成,他的儿子也就是王位继承者亚历山大进一步利用和发展马其顿方阵,使其最终发展成为了系统完备且不可战胜的重装步兵作战方式。
不知道铁托,不知道俾斯麦,但你肯定听说过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王国的第三任君主,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凭借着从父亲手上继承来的马其顿方阵硬是征服了将近半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他灭了三个,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其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高加米拉战役,也就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决战,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马其顿方阵大概也就五万多人,而当时波斯帝国金戈铁马的数量虽然没有某些历史作品中体现的百万之众,但至少是数倍于亚历山大的军队。
可遗憾的是,他们居然在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马其顿方阵面前束手无策,最终被成功碾压,而昔日强大的波斯帝国也被并入了马其顿王国的领土之中。
在拿下波斯帝国之后,亚历山大大帝下一步目标就是拿下远在东部的印度,实现他的南亚次大陆计划,之后进行更加广阔的征伐。
但在他的计划中并没有提及中国,可能是由于当时交通堵塞造成信息闭塞,就像当时秦始皇只知道华夏九洲和周围戎狄而不知道天外又是天的道理一样。
但很难保证,在亚历山大大帝征伐完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国家之后不会继续东征入侵当时的中国,可惜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因染病在远征途中溘然长逝,那时他才32岁,可谓是英年早逝。
而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因为主人的突然病逝,在没有确立王位继承者的情况下最后出现内部矛盾,这个庞大的帝国才持续了十多年就被瓦解了,真可谓相当于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帝国。
虽然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亚历山大手中的马其顿方阵在那种冷兵器时代着实处于无敌状态,以至于让当时强大无比的波斯帝国都跪倒在压力山大的重装步兵之下。
我们来了解一下那曾叫欧洲人闻风丧胆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由几类兵种组成,以重装步兵为主,然后还有轻步兵,重骑兵,轻骑兵以及辅助兵组成。
所以我们能看到马其顿方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装步兵,而且这种兵种占据整个方阵的数量达到八成以上,他们手持13~14英尺特质的长矛和圆盾,而这种长矛到后期甚至能达到20英尺以上,他们身着胫甲和有金属材质保护的衣物,所以能看出这些重装步兵们可谓是刀枪不入,别人拿什么和他打?
除了这些重装步兵,还有那些轻装步兵也手持长矛,但他们所持的长矛稍短,而他们手上拿的圆盾比重装步兵要大,就是为了起到保护那些因战术需要俯身半贴地士兵的作用,他们身上所着的装备很轻,机动性较强。
马其顿方阵除了步兵之外还有骑兵,骑兵又分为重装骑兵和轻装骑兵两种,马其顿方阵中的重装骑兵也手持长矛和圆盾,在战争准备阶段这些重装骑兵的矛都放在自己肩上扛着。
在战争冲锋阶段,这些重装骑兵们会用手上的长矛刺穿第一个敌人,但是他们不会在第一时间内把长矛从敌人的身体里拔出,而是继续用手中的剑进行战斗,然后再寻找机会找回自己的长矛。
轻骑兵的作用主要是投放武器,他们的武器是特质的标枪,在战争冲锋的时候又可以充当弓弩的作用,但是他们手上的标枪有限,所以只能进行战略性攻击,拔除敌方的火力点。
而马其顿方阵中的辅助兵其实就是类似于我们所讲的后勤部队,直白说来他们就是负责运送粮草的,能够保证马其顿方阵在行走或进军的途中有粮食和各种物资的供给,为其远征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们身上几乎不着保护性装备,最多也是手持弓弩和投石器,他们所处的位置非常隐蔽,敌人几乎伤不到他们。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马其顿方阵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马其顿军队组织十分严密,他们的编制和现代军队编制极其相似。
通常一个方阵由256个人组成,横向和纵向都是16个人,可以组成一个标准正方形,当时希腊人称之为辛塔格玛。
16个新塔格马组成一个小方阵,而由四个小方阵组成一个标准完整的大方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其顿方阵,一个方阵大概可以达到16000多人。
在进军的过程中,前6排的重装步兵水平方向持长矛,对准前面,而后10排的重装步兵则斜方向手持长矛,可以实时应对来自侧面潜在的危险。
祖逖和刘琨少年时一起读书,两个人担任的职务又让他们能够轻松的获知当时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所以这两位年轻人都喜欢“指点江山”,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俩人都认为西晋过不了多久就要天下大乱了,现在应该好好准备,到时候兄弟俩各自割据一方,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伟业。
正是因为这种理想,让当时的人觉得这两个疯子唯恐天下不乱,典型的想浑水摸鱼的人。这个评价很恶劣,但是两个人根本不在乎,唯一希望的就是将来割据一方不用挨在一起,这样两个人就不会成为仇敌。
不久后,西晋爆发“八王之乱”,西晋皇室互相攻杀,整个过程十分血腥。祖逖在这七年的“八王之乱”里面消声觅迹,等待机会。我们的主角刘琨则借助家里的背景,在“八王之乱”里面如鱼得水,王倒了七个,刘琨和他哥哥始终是香饽饽。
不论是哪个王掌控大局,刘琨都能够重新被重用。这件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刘琨这个人很会来事,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里面如鱼得水。这位他后来孤身在乱世里面周旋,奠定了基础。一直到司马伦掌权,“八王之乱”总算是结束了,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乱世,300年铁血残阳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