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只是个小国,芬苏战争中为何芬兰能击败苏联? 首先题主大人曼诺内,芬兰并没有真的击败苏联,至少没有在苏芬战争期间击败苏联。虽然这场堪比大卫与歌利亚的战争,大家...
狙击手 帕夫柳琴科 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Lyudmila Mikhailovna Pavlichenko )于1916年6月1日。 在一个孩童时代,“柳拉”是一个学习...
二战中苏联美女狙击手 海军少将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帕夫柳琴科,苏联英雄,在傲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击毙309个希特勒匪徒。 二战中苏联美女...
没有最好帕夫柳琴科,如果有条件或许有人比他更强,好像是个人杀敌一百七十多个吧 目前来说算是 记录是一场战役309 至于一生的毙敌数量 没人记录 任何一个狙击手都...
孛儿只斤·拖雷帕斯托雷,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生于1193年,他四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苏联,成立于1922年,瓦解于1991年,苏联是如何对待拖雷后裔? 这个问题跨度实在太大,中...
苏联与白娥罗苏什么关系 白俄罗斯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25日宣布独立,1991年12月19日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简称为 “白俄罗斯”,旧译“别洛露西亚”,自...
中苏之间早在二战之前,就有过不少交集,所以从建交时刻起,必然会让人们开始期待,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未来展开的一系列合作。然而当时间走到1958年,“金门炮战”打响后,中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次年6月,苏联决定停止对中国核事业的援助,并逐渐撤走来华支援的核专家。而后虽然没有彻底断交,却始终在累积矛盾与冲突,也在1969年达到了顶峰,“珍宝岛战役”就是诸多矛盾下的一次正面交锋。
中苏交界处本身就属于“历史悬案”,只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两国关系甚好便一直被搁浅。进入60年代后,两国逐渐产生矛盾,苏联便开始向交界处增兵,并不断制造事端。1969年3月2日,珍宝岛再次遭遇侵扰。在造成我军6名边防巡逻人员伤亡后,我军只好发动自卫反击战。
战斗一直打到了17日,这期间中国军队再次证明中华儿女将誓死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性的决心。苏军也在增兵被灭大半后,选择撤离岛屿,反击战到此结束。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苏之间的矛盾并未因此画上句号,反而彻底撕破脸。
基瓦发文表示俄白乌将重拾旧好
据俄罗斯最新报道,乌克兰反对党议员基瓦于7月3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他在文中预测到,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必将会在未来的某天再次联合,并形成一股应对混乱的强大力量。此外,他还强调到,俄白乌是永远的好兄弟。值得一提的是,基瓦在文章中表示,称乌克兰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基瓦这番表态显然让美国害怕了一把,毕竟现在乌克兰对美国言听计从,若乌与俄白恢复关系,那美国不仅少了一名遏制俄罗斯的得力先锋,还可能多了一位劲敌。早在1991年,俄白乌当时的三国领导人就已达成共识,并共同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
显然,乌想与俄白重拾旧好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此,有网友揣测,难道乌克兰要变天?据了解,“为了生活”党是乌克兰目前最大的反对党,他们曾经同基辅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结盟。
1959年4月15日,卡斯特罗对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为了这次行程他很早就开始准备,聘请了优秀的公关团队包装宣传,所以他一到美国就受到了民间的热烈欢迎。
美国人非常好奇这个年仅32岁、蓄着络腮胡、经常叼根雪茄的不羁男子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政权的,他们在卡斯特罗经过的路旁拉起“支持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横幅,不管到哪里都有一群人跟从。
当卡斯特罗在纽约中央公园进行演讲时,有三万美国民众前来聆听,连维持秩序的警察都为之疯狂。
当时社会名流都以能邀请到卡斯特罗为荣,卡斯特罗也非常乐意去赴宴、演讲,因此在美国的8天时间里行程被安排得非常满。
很多美女一看到他就眼睛放光,美国《新闻报》年度小姐格拉迪斯·菲约在请卡斯特罗签名时,忍不住亲吻了他的脸颊。
美国的各大报纸对于这样的情况,无奈地以“美国人完全被卡斯特罗迷住了”作为标题进行报道。
卡斯特罗对美国也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善意,他专门去往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墓前献上了一个花圈,并且宣称自己并非共产主义,只是为了民族解放。
然而不同于民间的火热,美国政坛对于卡斯特罗的到来却非常冷淡,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知卡斯特罗要到访的消息后,就以度假打羽毛球为名,把接待工作都交给了副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对卡斯特罗也没什么好脸色,两人进行过长达近三小时的会谈,结果显然不是那么愉快,在事后尼克松曾说:卡斯特罗成为了拉美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这点美国只能接受,但美国会努力‘把卡斯特罗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呢?很明显被美国控制才是正确的方向。美国想来将拉丁美洲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或通过经济或通过军事来控制这些国家。只要能让这些国家不出乱子、稳定地被自己剥削,美国才不管什么民主、自由之类的。
上世纪拉丁美洲很多国家都是军政府,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其实这些军政府的背后就是美国,而且一旦有民族觉醒,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压制,甚至是采取军事政变推翻。所以卡斯特罗是不是共产主义,美国并不怎么在意,更在意的是他能不能被控制。
看尼克松的口气就明白,双方没有谈拢,卡斯特罗本来一直都是进行反帝反殖民事业,怎么可能愿意做别人的傀儡。
于是美国拒绝给古巴经济援助,并且采取了封锁的政策,古巴想要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进行交易,同意被对方拒绝。不用多想也知道背后是美国在起作用。
当时的古巴情况很糟糕,作为经济支柱的糖和雪茄都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想要购买其他工业品也找不到门路。摆在卡斯特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给美国人低头,从此就乖乖喝美国人吃剩的汤。二是选择一个能跟美国争锋相对的大国合作。
卡斯特罗最终选择了第二条,1960年秋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着美国人说:
是你们促使我寻求新的市场和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这种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
彼时正处于冷战初期,苏联是明显的劣势,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等地都被美国部署了导弹,能有这样一个在美国“后花园”的盟友,苏联求之不得。
于是古巴的农产品开始卖往苏联,而苏联则运来石油、武器等工业产品,让古巴摆脱了困境,这也算得上双赢。
但这种双赢让美国不高兴了,古巴实在太近,如果被苏联控制了,那导弹随时可以打到美国本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美国在1961年主导了猪湾事件。
猪湾事件仅仅三天就平息,美国的美梦破碎了,但事件带来的后续影响很大,它让卡斯特罗感觉到了危机。为避免再次被美国入侵,卡斯特罗与赫鲁晓夫一拍即合,决定在古巴部署60枚导弹,其中还有不少核弹头。
1962年,美国发现了这一情况,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然而解决这一事情的主要人物是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古巴作为一个小国被刻意忽视了。
卡斯特罗比苏联强硬,要求不撤走导弹,继续对抗,只是赫鲁晓夫不顾他的反对还是撤走了,这让卡斯特罗感觉到了被出卖。
而且苏联在很多方面都帮古巴做了主,比如在未跟卡斯特罗商议的情况下,就同意联合国可以进入古巴核查,这遭到了卡斯特罗的拒绝。
事件结束后,卡斯特罗在面对《世界报》记者采访时开玩笑说:我真想打赫鲁晓夫的耳光。两国的关系一时降温不少。
1963年,赫鲁晓夫也不知是不是感觉在导弹危机一事上不太仗义,主动邀请卡斯特罗访问苏联,没想到卡斯特罗很爽快地答应了,这让赫鲁晓夫喜出望外。其实卡斯特罗心里也苦,本来就与美国为敌,得不到苏联援助日子难过啊。
于是在这年4月28日,卡斯特罗开始了访苏之旅。
苏联对于卡斯特罗的到来表现得非常重视,连发了三张新邮票作为纪念,还以向古巴致敬的名义发射了一枚卫星。
在伏努科沃机场上,赫鲁晓夫带领着众多苏联人早早等待,卡斯特罗一下飞机,全场就开始欢呼。卡斯特罗也用刚学会不久的俄语进行回应,气氛相当好。
对于卡斯特罗来说,这一次访苏比上次访美要愉悦多了,赫鲁晓夫对他说:“把我们这里当成你自己的家吧,想看什么、想去那里只管说。”
因此他留在苏联的时间长达40天,期间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过多次会谈。留下了一张很经典的照片:
“重现苏联”的观点
近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次对外公开对外交流中,有俄罗斯民众中提出俄罗斯能否重返苏联时代的问题。对此普京斩钉截铁地回答到,俄罗斯已经不可能回到苏联。苏联当时存在的基础是各加盟国一致的建国理念,而在苏联解体30年之后的今天,这种理念在俄罗斯及曾经的苏联加盟国中已经不复存在。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希望恢复苏联荣光的群众而言,其内心未必真正希望回到苏联时代,而是希望自身能够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之下,获得强盛国家所能提供的种种庇护,自身的生活条件也能够在强国基础上有所改善。这是正常人类的正常愿望,但就目前的俄罗斯局势而言,其并不能真正地提供这一点。
俄罗斯的前景
虽然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庞大的领土与工业实力,目前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并且依靠庞大领土提供的丰富资源,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相当不菲的收入。但由于苏联本身在工业发展道路上道路抉择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俄罗斯饱受西方国家封锁的现状,使得俄罗斯处于贩卖自然资源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很难使俄罗斯民众对未来抱有很高的期望。
这么说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当苏联轰然倒塌的那一刻,基本上就注定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如果苏联能够重建,就说明当时的苏联可以不解体,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考虑到现在有不少苏联加盟国都加入到了北约当中,恢复苏联的可能性几乎等同于零。
当然,普京并不是毫无野心,恢复苏联不现实,但组织一个迷你联合体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普京最看重的是其西部的两个邻居,一个是白俄罗斯,一个是乌克兰。普京一直在推进俄白一体化进程,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白俄罗斯跟俄罗斯越走越近,可以说是西方阵营给俄罗斯送出的助攻。有一段时间,白俄罗斯对倒向西方充满了向往,直到卢卡申科的总统身份不被西方承认,才算彻底梦醒。之后白俄罗斯就死心塌地跟着俄罗斯干。积极跟俄罗斯推进俄白一体化。甚至卢卡申科还曾用过“共同的祖国”这个说法。充分证明了现在俄白关系有多铁。
至于乌克兰,想要拉到俄罗斯阵营当中很难,乌克兰现在是完全倒向了西方,并且为了向西方阵营示好,主动跟俄罗斯切割,把俄罗斯当成敌人来对待。不过普京还是非常有耐心的,普京对乌克兰是软硬兼施,对待基辅当局,十分强硬,但是对待乌克兰人,则一直表示双方是兄弟。包括这一次连线直播,普京又专门强调,俄罗斯和乌克同根同源。
安德罗波夫是继勃列日涅夫之后的苏联领导人,他1914年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州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早年当过水手,22岁时就因糖尿病被免除了兵役。
1939年他加入苏共,次年成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苏德战争时期他在卡累利阿进行了多年的游击战争。
1951年安德罗波夫被调到中央,53年又调任做外交工作,他真正受到高层重视是因为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
1982年,苏共党内公认的“头号思想家”、二把手苏斯洛夫病逝了,此时的勃列日涅夫自己身体也不行了,出现过多次神志不清闹笑话的场面,因此苏共高层迫切想要推出一个人来做二号人物,以便随时接班。
勃列日涅夫最开始想让老部下契尔年科来担任,然而却遭到了大多数政治局成员的反对。因为契尔年科的能力并不算突出,而且他也体弱多病已71岁,大家不想那么快又找下一任接班人,所以一致支持安德罗波夫。
他们没想到的是,68岁的安德罗波夫也长期遭受着糖尿病引起的一些并发症折磨,只是安德罗波夫为了维持权力而选择了掩饰,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双方都有人支持,那就开会表决,1982年的5月会议上,安德罗波夫被确定为苏联的二号人物。
每一任苏联领导人都说要改革,赫鲁晓夫改得有些迷糊,勃列日涅夫改得走回原路,后来的戈尔巴乔夫改得面目全非,只有安德罗波夫的改革是基于现实出发,其中心就两点:一、认识自己的不足,二、在体制内渐进式地革新。
安德罗波夫上任没多久就在会议中问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我们苏联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是社会主义发达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问题其实勃列日涅夫在1967年就曾经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在勃氏统治时期,任何反对这个说法的人都会遭殃。因此当安德罗波夫问出这个问题时没人敢回答。
安德罗波夫料到了大家的反应,于是他接着说“我们正处于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不管是经济、社会、政治,还是意识形态方面……,都应认清我们所处在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
他的说法让所有人愣住了,都已经说“发达”10多年了,现在突然又回起点了?回起点也好,至少说明不再像勃氏那样好大喜功、蒙蔽自己,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既然回到了起点,那就开始走吧。
安德罗波夫对高层进行严厉的整顿,那些靠着勃列日涅夫的关系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先遭到打击,内务部长谢洛科夫(勃氏的同学)、内务部副部长丘尔巴诺夫(勃氏的女婿)很快就被整治。
从安德罗波夫上台到1983年底,1年左右的时间,苏共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有90多人;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如此手段堪称雷霆。
在经济上安德罗波夫也出台了很多措施,鉴于工人、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强,他允许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推广作业队形式以及农村集体承包制等做法,狠抓了职工的劳动纪律。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并且有意地扶持轻工业与农业,以往苏联的科技水平的确很高,但只是用于军事上面,于民生、于经济都无法创造效益,安德罗波夫就出台了政策:凡是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或者产品都给予奖励补贴。1983年科技拨款就增长6.2%,使苏联的结构得到了稍许平衡。
安德罗波夫改革带来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1983年苏联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和无法完成计划的情况;国民收入比1982 年增长了3.3%,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5%,市场供应也有了明显改善。
同时安德罗波夫的改革并未引起国内的动荡,他的所有举措都是在苏联体制内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要违背苏联体制的人都遭到了打击。
既然有武器,自然就会有生意。周边许多国家,为了巩固国防,常常会访问苏联,与其洽谈武器买卖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乌斯季诺夫就提出了著名的乌斯季诺夫法则: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
林虎出生于1927年,山东烟台人。他的父亲在闯关东到哈尔滨的时候,认识了一位俄罗斯的姑娘,两人相爱后,生下了林虎。林虎虽是混血,可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远超旁人。
林虎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相继病死,姐姐被人领走,他虽被一户姓林的人家收养,可日子依旧十分艰难。直到1938年,八路军收留了这个11岁的孩子,并将他分配到了一个单位做勤务。
从学校毕业后,林虎担任了华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飞行中队飞行员。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年仅22岁的林虎,驾驶P51战机飞过会场上空。晚年林虎将军回忆起此事,仍感慨万分:那个时候,全军区竭尽全力,也才凑出了17架飞机。
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朝鲜战场上击落和击伤美军先进的F86“佩刀”各一架。1954年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广州、粤东、赣南、粤西、桂南等地,参加和指挥了百余次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