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我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模式持续不断地向好发展,更见证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崩塌以及所带来的毁灭性的伤害。”19...
苏联解体也因此被普京称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此后的许多人都在叹息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地追寻导致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1、里根总统的上台。
美国政府在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吉米·卡特总统当政时期,对于苏联政府,一直都采取了温和的接触政策,这也使那段历史时期,虽然美国和苏联时时回忆一些冲突,但总的局势都非常稳定,没有大的风波。
1981年,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在竞选中打败卡特总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个罗纳德·里根,估计是受到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总是自认为要拯救世界,经常声称要“把苏联抛弃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妻子南希·里根,就是他在打击美国左派文艺者的时候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在整个竞选期间,他就不断地指责卡特总统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软弱态度,强烈抨击苏联的霸权主义,并且他还和美国亲台势力相呼应,批判卡特对华政策,由于做演员时期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演讲风格,他一下子打动了美国那些新保守主义者,成功打败卡特总统。
但是,里根总统上台后,发现如果仅仅依靠美国,去对付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恐怕难度有点大,更何况此时的美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和苏联都是无法相比的,更何况同时与中国为敌了。无奈之下,里根总统不得不把对中国的敌意收敛,采取了和中国合作的态度,所以,虽然他在竞选期间发表了一大堆损害中美关系的话,但是在他的两任总统时期,都一直保持了和中国友好的关系,为中美关系作出了贡献,因为这一点,中国人也给与了他高度的评价。
事实上,里根总统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没有对付中国,是因为他能够看清自己的实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肯定不是一个僵硬的教条主义者”,所以他刚刚上任不久,就急切的研究苏联的问题,发表对苏联的不友好言论,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阵营的旗手。他声称看出了苏联的问题,那就是苏联经济存在严重缺陷,并且认为美国可以利用苏联的这种战略脆弱性。
其实这一点并不能证明里根总统聪明、有智慧,发现了苏联的经济漏洞,事实上,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一点,只是当你面对这些缺陷的时候,敢不敢去做,而且做了,能不能保证就可以成功?
里根总统要对付苏联,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这并不是那些“后事诸葛亮”们所谓的里根总统厉害,或者其他的赞誉。因为他意识到强大的苏联存在,已经在影响了欧美关系特别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更是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而并不是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加上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有可能全面控制中东局势,这对美国利益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所以,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苏联经济崩溃论是很可笑的说法,如美国左派历史学家、普利策得主小阿瑟·施莱辛格1982年访问苏联之后宣称,“那些认为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已到崩溃边缘,外力再推一把,它就会滑落悬崖的美国人,只是开自己的玩笑。”他仍然选择了一种激烈抵抗苏联的政策,将与苏联的经济、军事上的激烈竞争表面化、公开化,因为,如果此刻,他不选择抵抗,在面对当年美国日益高涨的左派势力的攻势下,就有可能是自己、甚至美国就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于是,从1981年上任伊始,一直到1986年,里根任总统就实施了一项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里查德.艾伦,国防部部长卡斯珀.温伯格知道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遏制或者叫颠覆苏联政权的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目前首要目标已经不是与苏联和平共处,而是要改变苏联制度”,所以里根给苏联扣上一顶“邪恶帝国”的帽子,呼吁欧洲各国起来对付苏联,这样也能继续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2、苏联经济。
其实,苏联经济出现问题,不仅仅是里根看见了,很多人都看见了,苏联人自己也强烈地体会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办法,就像现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领导下俄罗斯经济一样。
当时,苏联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农业。
你可以想象下,一个占地球陆地面积高达1/6的庞大帝国,只有不到三亿的人口,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粮食进口才能养活自己,这的确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俄国并非无法自给自足,事实上,俄罗斯直到20世纪初,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5%,所以那时候,即使是全世界都对苏联不满,充满了敌意,但也不得不迁就他,毕竟没有饭吃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粮食问题开始出现问题,苏联开始需要进口粮食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到了1970年,进口数量为220万吨,而到1982年剧增到2940万吨,1984年更达到4600万吨!苏联自此由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所以人们说,60年代中期是苏联粮食问题开始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那么,为什么苏联的粮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亏空呢?
从表面上看,是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都去城市了,没有人生产粮食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反而需要更多的食品去供应,加上人们对于肉、蛋、奶等高营养价值食品的追求,也影响了市场判断,不得不把更多的土地去进行畜牧业的生产,以满足人们的追求,这就使得粮食短缺问题更加恶化。
苏联工业化造成农业经济长期不振,粮食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也早早就让苏联领导人发现,也给与农业生产以巨大的投资,但是,苏联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的大农庄套路,不仅没有扭转这一局势,反而更增大了亏空,而且,由于赫鲁晓夫对玉米种植的嗜好,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加速推广玉米种植,为自己挣来了“玉米棒子”、“最后的玉米机”等诨号,更加剧了农业危机。
另一方面,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对峙,使苏联不得不大力发展重工业,所以国内对于重工业化的投资、以及资源分配远远大于轻工业,这样一来,如果想要挣钱,赚取外汇,唯一途径的就是武器出口,靠那些没有技术含量、质量差、产能低的轻工业产品,门都没有。可惜,70年代,苏联的武器出口能力远远低于美国,其绝大部分市场都为美国所拥有。
既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食品以满足国内需求,却又赚不到外汇,这时候,怎么办?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让国际油价猛烈飙升,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由于原油日产量锐减,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又涨到35美元以上。
苏联是石油大国,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在为了粮食进口几乎掏光了自己所有的黄金储备之后,苏联迎来了创汇旺季。苏联石油产能从1970年为美国的74%,1986增长到了140%;在此期间,天然气产量从相当于美国的30%增长到了133%,油价的飙升让苏联赚了个盆满钵满,什么经济,有钱就是经济,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一片哀叹声中,不得不将自己最好的食品卖给苏联,最好的设备技术卖给苏联,以保持国内经济的平衡。
所以,直到今天,俄罗斯以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们都在怀念勃列日涅夫时代,那个时代真好啊,有钱,小日子过得舒服,说话硬气,看着欧美等国家瘦弱的样子,畏畏缩缩地面对强大苏联的样子,作为一个苏联公民,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
3、里根的招数。
面对着苏联的日益强大,美国意识到,再不想出点办法来,美国就要不复存在了,可是美国的那些华尔街大咖们却不愿意了,对于资本家来说,美国不存在不要紧,赚不到钱,这才是要命的事。此时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工业生产衰退、通货膨胀加剧和失业率上升,从1973年经济增长率5.7%到1982年的-0.3%,美国似乎真的不行了,就连华尔街大亨们都感到失望了,许多人不得不去舔苏联的屁股,后来当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于是,在苏联侵入阿富汗以后,多年来一直软弱面对苏联的美国,包括卡特总统,意识到苏联进军中东的战略,意识到美国的危机,开始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但毕竟是多年来对苏联的示弱,让华尔街大亨们早已失望,一直以来以强烈反对苏联而闻名的里根就此应运而生。
有勇气抵抗,并不等于有能力打赢,对于里根总统来说也正是如此,虽然,苏联的经济软肋已经暴露给了正虎视眈眈盯着的美国,但怎么打还是要盘算一番的。
本来,里根以及西欧国家首先从自身经济方面的考虑,要坚决地抵消能源特别是石油的依赖性,于是纷纷作出了节制石油消费的政策。里根总统更进一步,在1981年4月,派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凯西秘密访问沙特,和沙特商讨提高石油产量及石油降价的问题,并许诺可以给沙特等中东国家以最先进的武器,事实上,从1974年开始,美国为拉拢沙特和伊朗这两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就已经向它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里根总统也只是延续了这个政策而已,目的也是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里根总统在此前表现出对苏联极端强硬的态度,在阿富汗、菲律宾、尼加拉瓜、中东、欧洲的毫不相让的对抗,虽然没有获得任何的优势,但确实提升了欧洲对美国的信心,而从这一刻起,里根总统似乎又看到了可以超越苏联的希望,1985年3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给美国驻伦敦的大使馆发去的秘密电文中提到,“国务卿对国务院正在进行的石油价格暴跌将造成何种影响的研究报告,极端感兴趣”,而时任副总统的美国老布什总统开始将里根的“遏制战略”改为了“超越遏制战略”。
4、一个可以打交道的人。
一直有人在说,让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为新的苏联领导人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更有人说,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叛徒”。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是一个错误,还真是这样,但要说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叛徒,倒不一定可信了。不过,受了美国的宣传由此轻信美国,也是有可能的,不然,英国女强人、“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夫人不会轻易地说他是“可以打交道的人”,并且很形象地指出了戈尔巴乔夫的弱点:关注个人声望,迷恋抽象的“全人类价值观”,自信,难以遏止的孤芳自赏嗜好,易受阿谀奉承的影响。所以,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打交道,总是很自信,因为她一次也没有失败过,因此,她鄙视地说,戈尔巴乔夫简直无法同邓小平先生相比。
这时候,戈尔巴乔夫竟然还是希望通过加大对石油的开发能力,扩大石油生产,获得外汇,以满足国内国内供需,但是,要增产就要有设备、有技术,看到苗头的美国怎么可能让苏联重新抬头?因此就伙同西方国家对苏联加大实施大幅限制先进技术出口到苏联的政策,美国控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禁止将先进技术、敏感技术出口到苏联,杜绝了戈尔巴乔夫扩大石油生产能力的梦。而对于苏联寄予重望的通往欧洲的乌连戈伊-波马雷-乌日哥罗德的洲际出口天然气管道项目,华盛顿使用各种手段阻挠、迫使该项目无法完成,因为这个项目3300英里管线上的41个压缩泵站中用于驱动气体涡轮机的转轴和叶片,都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就像今天针对中国芯片技术一样,美国禁止该公司把它们提供给苏联,以此试图切断苏联对外的石油输出,这一计划的泡汤,让苏联至少损失200亿美元。怪不得在凯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理查德·艾伦的支持下,国防部部长卡斯珀·温伯格说:“我们必须停止这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因为苏联人可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这还不算,1983年3月23日,里根提出针对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进行威胁,在苏联造成恐慌,迫使苏联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和美国继续军备竞赛,这对没有任何收入的苏联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可以打交道的人”的戈尔巴乔夫,在面临美国和西方国家封锁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在苏联自力更生发展的问题,反而不断的寄希望于里根总统,不断的向欧美乞求贷款以解决国内经济困境,这对于里根总统来说是正中下怀。
于是,里根总统可以站在柏林墙旁边,大声地指着戈尔巴乔夫的鼻子:“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
于是,里根总统可以对戈尔巴乔夫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莫斯科必须改善人权!让著名异见人士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返回莫斯科!”
于是,里根总统可以对戈尔巴乔夫说:“戈尔巴乔夫先生,允许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只要有意即可迅速脱离苏联!”
为了获得贷款,为了获得技术,为了乞求不再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削减核武器,戈尔巴乔夫委屈地答应里根总统的每一个要求,但美国许诺的却一个也没有实现过。
5、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崩溃。
1987年,里根总统暗示国际金融机构降低信用评级,以此拒绝向苏联提供贷款, 此时,苏联国家债务已经高达 4000 亿卢布,相当于 GDP的40%,苏联经济终于陷入一片混乱。
石油出口被堵、技术进口被阻,粮食进口没了着落,更要命的是在借贷无门、囊中羞涩,城市食品供应配额紧张,国内商品价格飞涨,贪污走后门猖獗,苏联民众反政府的情绪日益高涨。而一直以来,都是以强大的实力支持东欧的苏联,如今,却到了需要东欧各国向苏联资助的地步,此时的东欧各国在失去苏联石油经济的支持后,面对西方巨额债务的压力下也于苏联渐渐离心离德。
一、离京
1945年8月9日,苏联向日本宣战的次日,伪满皇帝溥仪,接到日本关东军司令的消息:苏联宣战了,日军要退守南满。
从这天起,溥仪再次开始了颠沛流离、担惊受怕的旅程。
他本不愿意走,但怕日军把他杀了灭口,所以还是乖乖听从了关东军的安排。
安排好人员和行李后,11日晚上,溥仪在“御用挂”的带领下,离开了居住了13年的新京皇宫。
御用挂,日本皇室中专门打理天皇这一宗教事务的人。溥仪被天皇化后,御用挂成了控制他宗教信仰的标配。
汽车一出门,日军就在“建国神庙”上放了一把火,企图销毁日本侵略东北的罪证。
他们还带着象征日本天照大神的三神器: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
这是溥仪最大的耻辱,日本强迫他信神道教,以天照大神为祖先。即便现在撤退时,仍然要他把它带上。
而且途中,无论是步行还是上下车,都以神器为先,所有随从,“无论是谁,经过神器,都必须行90度鞠躬礼。”
溥仪长春故居火车走了3天2夜,来到了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大栗子沟。
在一个日本矿长的宅邸住了2天,8月15日,“御用挂”吉冈安直告诉他,“天皇陛下宣布了投降。”
溥仪听了如同天塌。
他倒不是为日本战败感到痛惜,而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不是要被当做战犯抓起来。
不过吉冈告诉他:“美国政府已经表示,对天皇陛下的地位和安全给以保证。”
他听了立即跪地给老天爷磕头,念念道:
“我感谢上天保佑天皇陛下平安……”
吉冈还说,关东军和东京已经联系好,准备把溥仪送到日本去。
接着,溥仪的随从“大臣”“参议”们过来,给溥仪出了一份“退位诏书”。
溥仪照着念了一篇,算是自我解除了伪满皇帝。
14年皇帝,再一次,黄粱一梦,从此成平民,逃亡日本。
8月19日,他们安排溥仪和溥杰,以及他的妹夫和侄子们,还有医生和侍从,乘上日本的小飞机,飞往沈阳。
计划是,从沈阳换大飞机,飞日本。
在最后决定逃亡日本前,他们还命新京的伪满财政大臣,往日本汇了3亿日元的巨款,以备溥仪一行在日生活使用。
二、入瓮
8月19日,3架载着溥仪一行人的日本飞机,飞抵沈阳机场。
降落后,他们突然发现,机场变了天,不再由日军控制,而是由一群揣着轮盘机枪的苏联红军把守。
一行人就这样自投罗网,被苏军押往机场大楼。
苏联空军第12集团军的一个少将,盘问、核实了他们的身份。
他们先搜缴了所有人身上携带的武器,然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层层汇报,直达苏联红军总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最后到斯大林那里。
最高统帅部很快下令:
“立即将(伪)满洲帝国皇帝溥仪及其随员,转移遣送苏联。要求做到溥仪一行9人人身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押解往苏联一事,须有专人负责,遂成立了押解小组。
执行押解任务的小组,由4人承担:苏联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政治部主任,菲利亚什金少将,全权负责。
下面有一个少尉,跟随菲利亚什金多年,叫亚历山大·热尔瓦科夫。
此外,还有两个士兵。
他们带着溥仪一行9人,走向机场的一架大飞机。
他们没有告诉溥仪,要把他安全押解到苏联,所以溥仪十分担心自己的下场。
不过,他知道日本人现在说话不算事了。
洞察时局、见机行事的能力,溥仪还是有的。
他凑着机会,他用英语对年轻的亚历山大少尉说:
“我想向你们说明一件事。”
“什么事?”
“我不愿意和那些日本人在一起了,我请求苏军立即把我同他们分开。”
亚历山大请示菲利亚什金,得允。
紧紧跟随溥仪左右的吉冈安直和日本宪兵,就这样被苏军带走了。
看到这一幕,溥仪心里畅快极了。
日本人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就紧跟他左右,宛若狱卒看守,说是照顾他的安全,实为软禁。
14年来,他从未逃脱日本人的手掌心,身边的人,也都是日本的耳目,自己连个不字都不能说,连自己的祖宗都得改,这个皇帝,实在窝囊至极。
现在,在苏联红军的命令下,解除了日本人的掌控,他一下感觉自己被解放了,自由了,不由长舒一口气,对亚历山大万分感谢。
三、申请
19日,他们从沈阳机场起飞。
当日下午,飞机降落在内蒙古通辽。
晚上,住在通辽市近郊的一个小医院里。
这里是苏军进攻长春等地的枢纽,驻扎大量苏军,十分安全。
医院院长姓张。
当他听说这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就是传说中的末代皇帝溥仪时,当场就震惊了,非要杀鸡宰羊,备酒菜款待这个退位皇帝。
溥仪再三阻止,此人才作罢,但仍然做了丰盛的晚饭。
溥仪一行和衣而睡。
但押解他们的士兵,却连一个盹儿都不敢打。
有士兵不满,说既然如此,不如把他们全干掉算了。后被菲利亚什金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们押解的不是普通战场上的俘虏,而是(伪)满洲帝国的皇帝,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和世界政坛都关注的人物,事关反法西斯的最后胜利的大问题。”
“他们没有在战场上同我们真刀真枪地厮杀抵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干掉他们。我们……一定要以礼相待,讲究分寸,不得胡来!”
然后,菲利亚什金又告诉溥仪:
“不要有什么顾虑。之所以要把你们送往苏联,主要是远东战争还没有彻底结束,中国境内政局还不稳定……”
他还告诉了此行的目的地,“后贝加尔”地区的赤塔。
溥仪先是感谢了一番,然后提出了一个想法:要永远留居苏联。
他们不解。
溥仪道:
“我落到盟军手里,可能上绞刑架;
“我落在日本法西斯手里,中国大汉奸汪精卫的下场就是我的结果;
“我落到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手中,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如果交给中国共产党,我使东北人民当了14年的亡国奴,犯了滔天罪行,我还有好吗?”
如此重大议题,押解组无法决定,只能安慰他,说会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这是溥仪未至苏联,就要求永居苏联的第一次。
在抵达苏联之后的5年内,他正式3次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永留苏联。
但苏联一直未有下文。
作为世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苏联是倍受西方敌视的。为了改善窘境,苏联也想睦邻友好。所以,在1920年苏俄就承认了三国的独立地位。苏联组成后,又在1926年和1932年先后与三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不可否认的是,苏联起初确实认真履约,还在1927年通过外交手段制止了波兰对立陶宛的侵犯,也促进了与三国的关系。
当时凡尔赛体系已经建立,在欧洲和平主义盛行,在此背景下,能够以和平方式与波罗的海沿岸处理好关系自然是最好的,因为这更有利于苏联摆脱外交僵局。但是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苛刻激发了民族复仇情绪,也给纳粹党获得民众支持和希特勒上台创造了机遇,夺取政权后,他们抛弃了《凡尔赛条约》,世界又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当然红色苏联也感受了威胁。
苏联想与英法合作共同面对法西斯的威胁。但是眼见英法一次一次的绥靖迫使苏联不得不自保,在多次谈判英法仍表现出不情愿合作的傲慢后,苏联转而与德国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就有“一旦波罗的海国家所属地区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将是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界限”的秘密附加条款。此条款等于怂恿了苏联,苏联便开始建立“东方防线”,为自己打造一个缓冲地带。
然而,德国行动十分迅速,不到10天就闪击了波兰,苏军急忙以“保护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居民”为借口抢夺土地,以寇松线为界瓜分到波兰东部,还从希特勒那得来了立陶宛的势力范围。
接着,苏联又以“保卫列宁格勒”为由向芬兰开战,夺取卡累利阿和汉科半岛的租借权。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德军横扫西欧,法国投降,苏联面临的压力陡增,这也促使苏联加快了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步伐。
1939年9月19日,苏联海军以搜捕波兰潜艇为借口进入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地区,同时还指责是爱沙尼亚放走了潜艇。以此为契机,苏联软硬兼施,拿潜艇事件要求爱沙尼亚必须同意驻军,强迫爱沙尼亚于9月28日签订了互助条约。由此获得了建设海、空军基地和驻军两万五千人的权利。之后,苏联又以同样的方式在其他两国获得了同样的权利。但苏联强调尊重三国独立与主权,驻军是为了共同安全。
更何况若塔上半场的确是造威胁最多的葡萄牙球员。
下半场有一段,葡萄牙久攻不下打得更加急眼,连后腰都开始传接球的失误,都卯着劲往前冲。这样一来反而中了匈牙利的套,也就是匈牙利在进攻端实在是起不来速,也没有持球点,不然是有可能左右战局的,那个越位进球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里必须得夸夸卫冕冠军葡萄牙的老帅,今天能够在最后几分钟之内风云突变,老帅的后手换人功不可没。先下状态不太对的B席,上边路拉法,紧接着上一个更有推进能力的中场穆蒂尼奥,上一个更爱持球突的中场,上届欧洲杯金童桑谢斯,以及压出去一个正印中锋A席。这一套下来葡萄牙就基本上变阵442了,顶两个前锋压住已经紧绷了一整场的匈牙利后卫,这样匈牙利三中卫体系的肋部空间就出来了——
第84分钟那个弹球进球,通过拉法打肋部这一点完成的幸运进攻;
第87分钟拉法肋部突过去造点成功;
第92分钟,已经压到禁区深位里的C罗和肋部区域以及右边外线的桑谢斯精彩小球配合打穿匈牙利造的越位……
其实当第一个进球产生的时候,匈牙利就已经大事不妙了,因为他们没有进攻力,没有进攻力就意味着如果他们0-1输球想要再追回来就必须压出去打,但以他们当时的体力消耗和技术动作保持,很难同时兼顾前后战线距离一致,被葡萄牙打穿也是情理之中的,尤其是当他们刚刚进球被吹越位,又被葡萄牙接连进球,还有点球这种极刑的时候,球员的心态波动是相当大的,这时候全场六万观众对匈牙利的支持很可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
不管怎样还是要恭喜C罗,恭喜葡萄牙队,啃下匈牙利这块硬骨头之后,很好的把死亡之组的压力甩给了接下来的德法大战。
五届欧洲杯参赛者,11个欧洲杯进球纪录,连续三届大赛梅开二度,看看C罗这个跑位,是的他老了,但你永远可以相信他!
话说1991年,那是一个冬天,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深情地发了言。然后随着红旗落地,令世界胆战心惊的苏联彻底解体。
值此圣诞佳节之际,西方世界纷纷表示,感谢苏联百忙之际准备的大礼包。感谢苏联用燃烧自己的方式照亮西方世界前行的道路。而一手推动苏联解体的戈尔巴乔夫,则至此被西方国家荣耀加身,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广泛赞誉。
但苏联解体毕竟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虽然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在历史课本中增加了一个章节,或者高考中多了一个考点。但对于苏联及世界而言,苏联解体作为终结两极格局的标志性事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而随着超级大国苏联的一分为十五,各加盟国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乌克兰,是最令人唏嘘的角色。
苏联解体以来,除了加盟时间不长、体量不值一提且第一时间投向西方怀抱的波罗的海三国,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加盟国过得并不如意。由于斯大林模式的积重难返,尽管苏联解体后各国纷纷自立门户,有了改旗易帜和改弦更张的时机,但历史包袱沉重到令人窒息,再加上急于一路向西的各国纷纷轻信西方推行水土不服的“休克疗法”,导致苏联解体后大部分加盟国非但没有脱胎换骨、东山再起,反而每况愈下,甚至行将崩溃。
而乌克兰尤其如此,其苏联解体30年以来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怖落差和一日千里的败家速度,是叶利钦听了会沉默,戈尔巴乔夫听了会流泪的存在。
那么,乌克兰怎么就走到了如此令人唏嘘的地步了呢?要知道,乌克兰作为苏联的二哥,在苏联解体后得到了至少30%的苏联遗产,见军事力量就包括70万军队、6000多辆坦克、1500多架飞机、300多艘舰艇、176枚洲际弹道导弹、2500件战术核武器,以及图—160战略轰炸机、伊尔—76重型运输机,等尖端科技,各有3000多家国防军工单位以及300多万军事工业从业人员。
不仅如此,苏联时代还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马达西奇公司以及南方机械制造厂等国之重器安置在乌克兰,并在苏联解体后以“原归属地”的原则成为乌克兰的家当。
因为庞大的苏联遗产,黑土地广阔的地理环境,再加上面向黑海且扼守俄罗斯西南大门的区位,乌克兰从苏联解体以来,还未努力就是满级大号,是名副其实的第三军事强国。
但仅仅30年时间,乌克兰还未和其它所谓第三军事强国一样被无情蹂躏,就先自己主动堕落甚至当场去世了。
而之所以走到如此尴尬的地步,在静夜史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动弃核
没有核武器的乌克兰一文不值。
乌克兰之所以能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军事强国,根本原因不在于继承武器种类的琳琅满目和数量的多如牛毛,而是核武器的不寒而栗。
从1945年7月世界上第1个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璀璨放射开始,人类正式进入核时代。
而1945年8月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美国两颗原子弹的“现场教学”,也让全世界真正见识到了核污水毁天灭地的恐怖威力。
而后各国无不加快了核武器研制的步伐,随后苏联、英国、法国、中国等国纷纷成为拥核国家。
因为核武器威力如此强大,尤其是具备同归于尽的巨大能量,所以即便是美苏等超级大国,也不敢轻言战端,这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始终没有擦枪走火的根本原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谁要是主动发动核战争,对世界造成巨大的伤害,那么谁就将成为众矢之的,核战争也必将成为“杀敌1000,自损1200”的得不偿失之举。
而因为没有世界大战改变国际格局,使得二战后的战争频率虽然有增无减,但基本是大国操纵的代理人战争。所以各大国无不珍视自己的核垄断地位,对擅自研制核武器的国家进行惨烈的再教育。
这也是各大国不想让乌克兰拥核的重要原因。但问题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敢像对待伊拉克一样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中俄下手,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确实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乌克兰已经拥核的情况下,只要乌克兰说不,即便是美国也只能望核兴叹。
但乌克兰选择了“自废武功”,理由是没钱。
这是一个令人无语凝噎的理由,毕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钱的乌克兰,什么宏图伟业都是虚的。
虽说继承了苏联的很多好东西,但就像难以变现的收藏品一样,真正是捧着金饭碗要饭,所以在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异口同声地表示只要乌克兰弃核就主动提供救济的情况下,乌克兰英雄气短,吃人嘴软也就不足为奇了。
2、不再中立
乌克兰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在可以选边站的时候选择了左右逢源,在需要保持中立的时候却没有了自力更生的本钱。
苏联解体后,和其它独联体国家一样,乌克兰也开始了一路向西的狂奔。
但问题是,虽然乌克兰和俄罗斯一样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被寡头集团夺了命脉,更被休克疗法折腾得半死不活,但大毛和二毛终归不是一回事。
由于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猛烈打击后依然具有令西方国家胆战心惊的强大实力,所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投怀送抱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和不屑,毕竟一个凉透的毛熊才是真正的好毛熊。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西方国家不仅发动北约和欧盟的疯狂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回旋空间。更和俄罗斯境内的车臣武装遥相呼应,将俄罗斯搅得天翻地覆。
更可怕的是,苏联解体后,西方资本蜂拥而至,伙同勃列日涅夫时期崛起的特权阶层巧取豪夺,大量贱卖苏联国有资产,导致通货膨胀、民众贫困,俄罗斯更是失去了强大而完善的工业体系,不得不靠出卖资源为生。
而为了让俄罗斯彻底失去东山再起的可能,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其它苏联加盟国就成为西方国家重点拉拢的对象。
但俄罗斯岂能坐以待毙,为了生存,俄罗斯最终在普京时代选择了奋起抗争,导致夹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乌克兰成为夹心饼干。
从本质上讲,乌克兰是非常渴望融入西方大家庭的,毕竟虽然和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人种,但乌克兰却苦俄罗斯久矣。
历史上的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文明的共同源头,但在基辅罗斯盛极而衰后,蒙古帝国的西征彻底改变了东斯拉夫各民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