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表现恶劣,最终被周围不堪忍受的乘客袭击——8号线10月17日的场景成为这两天传遍网络的热门视频。
一方面是吐槽后的辩解和谩骂,另一方面是在不文明行为面前不断的批评和制止。对前者义愤填膺,对后者拍手叫好,几乎是所有观众的第一反应,也是自然而然的内心选择。
前不久,一个退休大妈默默的把隔壁女人扔的瓜子一扫而光,而在此之前,一个“胖大妈”因为厉声喝止抢座而大受欢迎。同样在地铁车厢里,这个特殊的公共空房间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让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无处藏身,也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的“古色古香、暖心”。
就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而言,这种“古老的狂热”背后来自民间舆论的“道德高压”确实是一剂良药。既然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它就必须受到公共秩序、良好习俗和道德的约束。正是这些约束构成了我们社会的共同价值。既然是共同的价值观,那就要看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遵守,当它受到威胁甚至毁灭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人站出来明辨是非,主持正义。
一个没有人愿意“站起来”的社会,不仅意味着冷漠,也意味着基础脆弱。然而,要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观,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的道德热情。“暖心”是真诚的,有价值的,但热情是不够的。这不仅是因为“热情”也可能是脆弱的。也是因为纯粹的“情感”热情也有误入歧途的风险。
8号线那个吐口水骂人的人终于“停了”。但让他“沉默”的不是旁边乘客劝阻和愤怒攻击的善意,而是一个男乘客的拳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语言暴力只能通过行动暴力解决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为前者的“朽木不可雕”感到遗憾,更要为后者的不当处事方式感到遗憾。
我们不必怀疑,打者出手的原因也是由于令人钦佩的“古道暖心”;可以理解的是,当他挥动那两个拳头时,他的内心可能在高喊“这是必要的”。但是,“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文明问题的办法。可能不会让不文明的人变得文明,但可能会给文明的一方带来瑕疵。
今天,当一些营销号兴奋地宣布,他们在某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遇到”了“渣男”,并通过“人肉搜索”查出了此人的各种私人信息,并发誓要求大家“不要传播”——请注意,帖子作者自己解释说“不要传播”的意思是“不要传播!”——车厢内个人的行为暴力演变成了群体性舆论暴力。
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人肉搜索引发的舆论高潮。敏感的是,见到渣男并“揭示他的背景”真的很愉快。但是如果我们有法律知识,静下心来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种快乐是什么意思了。
“人肉搜索”和公开传播个人隐私信息是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一个不道德的人可以被道德批判,但他的合法权利不能被侵犯。当人们用侵权来“批判性分享”的时候,即使有很好的初心,与“以暴制暴”有什么区别?
况且,当这种暴力和分享来自于某些组织、个人或“营销号”的推广时,如何保证这些发起者也有“古道”,而不是用你单纯的情感,用消费大众的情感投入来玩一场营销狂欢呢?
从道德上批判“渣男”是一个健康社会应该提倡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批判的前提是一切都符合法治原则,不构成侵犯公民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必要说某人是个“渣男”,最好小心一点。
依据法治进行批判,通过法治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裁,是对道德的最好辩护。毕竟,如果意外伤害是因为过度的热情造成的,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古暖心”。
1.《地铁渣男 人肉地铁渣男,也是一种侵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地铁渣男 人肉地铁渣男,也是一种侵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64332.html